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全文2100字,讀完預計需要6分鐘)

草木春秋、蟲魚鳥獸、故里風物,這些普普通通的人間煙火,在汪曾祺先生的筆下,竟然生生地擊中了我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

汪曾祺先生是一個真正用心生活的人。

在這本《萬物有時》散文集裡,舒舒緩緩、如話家常、輕鬆有趣,文字間處處流淌著清新淡雅的靈動。

汪曾祺先生是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他雖在人間煙火之中,卻對世俗生活保持濃烈的興趣;

他雖在浮躁的世界裡,卻淡定得如一面映現萬物的鏡子。

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這就是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態度。

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生活態度。

01 草木春秋

花園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園是我們家最亮的地方。”

“我的臉上若有從童年帶來的紅色,它的來源是那座花園。”

拔斷草頸的聲音、紅色的紫蘇葉子、屁股撅來撅去採蜜的土蜂、夏日裡頭上亂跳的雨點、冬日裡冰心臘梅的花朵……

還有大人們吃酒打牌的喧鬧、最怕在園子裡翻出的鼻涕蟲、不會叫的啞巴蟬……

小小花園承載著汪曾祺童年的記憶,也喚起了我們兒時的味道。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

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

草木的枝葉裡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

昆明的菌子、雨季的楊梅、掛著雨珠的緬桂花,還有一點淡淡的鄉愁……汪曾祺嘴上說的是懷念昆明的雨,可字裡行間流露的分明是追憶在西南聯大讀大學時的青春。

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淡淡秋光

秋葵,花淡黃色,淡若無質,花瓣內側近蒂處有檀色暈斑。花心淺白,柱頭深紫。

鳳仙花有單瓣、復瓣。單瓣者多為水紅色。復瓣者為深紅、淺紅、白色。

秋海棠,矮矮的草本,開淺紅色四瓣的花,中綴黃色的花蕊如小絨球。

梧桐葉大,易受風。葉柄甚長,葉柄與樹枝連線不很結實,好像是粘上去的。風一吹,樹葉極易脫落。

秋葵、鳳仙花、秋海棠、梧桐……詠秋不言秋,但我們已然覺察到了淡淡的秋意。

人間草木

“玉淵潭洋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

來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頓了。

一個刷了塗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

裡面打了兩道土堰,上面架起幾塊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鋪蓋。

地上排著油瓶、醬油瓶、醋瓶。

一個白鐵桶裡已經有多半桶蜜。

外面一個蜂窩煤爐子上坐著鍋。一個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鍋開了,她往鍋裡下了一把幹切面。

不大會兒,面熟了,她把面撈在碗裡,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個碗裡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

汪老先生用不帶任何煽情的樸素語言,在平鋪直敘之間,就把最為尋常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描述成溫情脈脈的人間煙火味兒,在書墨紙香之間肆意氤氳。

荷花

“下雨了。

雨打在荷葉上啪啪地響。

雨停了,荷葉面上的雨水水銀似的搖晃。

一陣大風,荷葉傾側,雨水流瀉下來。

荷葉的葉面為什麼不沾水呢?

荷葉枯了。

下大雪,荷花缸裡落滿了雪。”

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所謂的現代生活,每天都沉浸在刷短影片時分泌的多巴胺的刺激之中。

對虛擬世界的沉迷,讓我們忘記了真實世界的人間草木。

汪老,讓我們在一草一木一花中,

品味生活的樂趣,體味平淡的幸福。

02 蟲魚鳥獸

夏日的昆蟲

“或問:你寫這些昆蟲是什麼意思?

答曰:我只是希望現在的孩子也能玩玩這些昆蟲,對自然發生興趣。現在的孩子大都只在電子玩具包圍中長大,未必是好事。”

汪老的文筆一向閒適自由,慢慢品味賞讀,必定能讀出夏日的盎然趣味。

呼雷豹

“居住在城市裡的青年,能說出好多汽車的牌號:豐田、福特、賓士,還有一些曲裡拐彎很難唸的牌號,並且一眼就分得清坐車人的級別。

對馬的區別,就很茫然了。”

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雁不棲樹

蘇東坡《卜算子》: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雁不落在樹上,只在田野葦叢間,這是常識,蘇東坡會不知道?他是知道的。

雁為什麼不能棲在樹上?因為雁的腳趾是不能彎曲的,抓不住樹枝。

雁、鵝、鴨都是這樣。

不能“趕著鴨子上架”,因為鴨腳在架上待不住。

汪老經常驚歎群眾對生活的觀察的準確而細緻,汪老何嘗不是如此。

花大姐

瓢蟲款款地落下來了,摺好它的黑綢襯裙——膜翅,順順溜溜;收攏硬翅,嚴絲合縫。

瓢蟲是做得最精緻的昆蟲。

瓢蟲是昆蟲裡面最漂亮的。

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落葉

汽車開過湖邊,

帶起一群落葉。

落葉追著汽車,

一直追得很遠。

終於沒有勁了,

又紛紛地停下了。

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汪老說:長句子是沒有味道的。

平淡自然、簡短緊湊的幾個短句,瞬間營造了韻味無窮的意境。

03 故里雜憶

高郵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

汪曾祺老先生是江蘇高郵人,《故里雜憶》和所有文學作品一樣,縈繞著濃郁的思鄉情愫。

高郵,有汪老熟悉的鄉居、熟悉的鄉親,還有熟悉的鄉情。

汪老的故土鄉情,不是沙上建塔,而是真情流露。

正如汪老在《我的世界》中所說的:“我熟悉這些屬於市民階層的各色人物的待人接物,言談話語,他們身上的美德和俗氣。”

鐵橋、靜融法師、閻和尚、薛大娘、靳德齋、馬道士……這些普普通通的高郵鄉親,他們雖地位不同命運不一,但是他們淳樸善良的人性全都沉浸在汪老樸實無華的筆墨之中。

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此間有真趣,味是故鄉濃。

在描寫高郵風物時,汪老同樣從不吝惜筆墨。

從拆得光光的善因寺、臭河邊的天王寺,到泰山廟後的文遊臺、東頭街上的草巷口,再到指南方丈的三聖庵……江南小城這些帶著文化意蘊的廟臺樓館,帶給我們的不是歷史滄桑的悲苦,而是撫慰鄉愁的溫情。

NO.17《萬物有時》書評:人間煙火味兒裡的汪曾祺

人間煙火味,最是撫人心。

浮躁之時,不妨看一看汪曾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