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走進甕安猴場鎮,一座座精美的古建築是文化的活化石,在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藝之下栩栩如生,把輝煌的歲月雕刻在木材之上,向觀者訴說故事。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甕安地處烏江中游,是舞陽河的發源地,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甕安成了“西南出海通道、成渝連線東盟”的交通要塞地位。

草塘千年古邑區便坐落於甕安縣猴場鎮,距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它是貴州歷史上著名的商業重鎮,匯聚了土司、商賈、紅色等文化,有著川湘滇黔民風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蘊。

草塘大戲樓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2013年9月,草塘大戲樓得到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認證,是目前中國佔地面積(1999。2米)最廣和最高(28米)的磚木結構古戲樓,這是一座具有鮮明徽派建築風格的全木結構戲樓。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大油梁兩端左右兩邊立柱上浮雕的神仙分別是文曲星和壽星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螺旋式的藻井,構造複雜,做工精細,周圍有十二個神仙把守,穹頂雕刻的是“雙龍戲珠”

曾經的繁榮已成為歷史,但從建築上依舊看到留下的光輝。在465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上,用399棵兩人合抱的大木,托起27個飛簷翹角,戲樓晴臺雨臺背靠而立,因此又稱晴雨雙面古戲樓。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雨臺,又名“陽春白雪”

從側門步行到雨天聽戲的平臺,稱為雨臺,又名“陽春白雪”,雨臺演出面積280。8平方米,淨空高5米。整個雨臺有四個展廳。展廳主要展陳的是關於戲曲的服裝、道具、器樂的展示。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晴臺

雨臺對面就是大戲臺——晴臺,晴臺長42米,淨空高7米,演出面積391。6平方米,正上方裝飾有一個螺旋式的藻井,構造複雜,做工精細,周圍有十二個神仙把守,穹頂雕刻的是“雙龍戲珠”。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由於草塘大戲樓經常上演民間戲劇,也促進了甕安戲劇和文化的發展。甕安本地戲曲主要是平定營的燈夾戲,它是由宋代的花燈戲與四川的川劇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戲曲演出方式。

每年大年初一到十五鎮上都會有演出,村裡的男女各執巾扇唱演,中間穿插了花燈,挨家挨戶的拜年,洗去一年的不順,祈求來年萬事如意。花燈再配合草塘特有的火龍、斷頭龍的表演,是一年中草塘最熱鬧的時候。

旗山書院

旗山書院四個大字是著名的書法家李慧君老師所寫,李慧君又名李慧,是龍族後裔慈禧太后的外孫女。

旗山書院是甕安較古老的三大書院之一,始建於康熙59年,由韓瑛主持所建,整個書院由一棟主樓和四棟副樓所構成,由於當時修建大規模的建築是需要得到皇家批准的,因此書院的一號副樓上有恩賜二字,三號副樓上有聖旨二字。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旗山書院是甕安較古老的三大書院之一,始建於康熙59年

目前書院的一號副樓是甕安博物館,徽派建築格局。館內主要典藏和陳列了玉石、木雕、化石、碑刻、書籍等珍貴歷史文物,是甕安悠久的土司文化、紅色文化、商賈文化和農耕文化的滄痕桑影,是研究甕安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實物見證。

旗山書院結合了中國文化、貴州文化、本地文化,分為幾個殿堂。

禮堂又名三賢堂,上面所供奉的是黔學文化的三名先驅,其中盛覽是今天的甕安人,也是貴州文化的傳播者,由於盛覽和司馬相如的問答產生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次問賦。

崇源堂收集了甕安50個家族族譜展,其中歷史上影響較大的家族是猶、傅、宋、朱、王、商等。

鄉賢堂體現的是甕安悠久歷史,自西漢以來,隨著中原文化的傳入,儒家文化廣泛傳播的數十年來,甕安這片生生不息的熱土上所湧現出許多文化巨儒、教育名家、救世良醫、勤廉官吏等。他們繼承和傳播著中華傳統文化,引領和帶動民風教化,為推動甕安的文明和進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整個書院由一棟主樓和四棟副樓所構成

還有與貴州有關的一些名人生平簡介的黔學館,其中就有貴州第一個走出大山的人——李端棻。李端棻也是第一個提議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的人。

書院裡面還陳展了中國賦學會會長許結所寫的《草塘古邑賦》《牂牁苗女賦》《朱家山賦》等11幅辭賦展,還包含了《辭賦文學論》《中國辭賦源流宗論》《辭賦流傳史》等70多種與中國辭賦有關的書籍。

因此,甕安在2013年9月被中國賦學會授予“辭賦之鄉”,也是中國縣級城市中唯一被授予的。

黔中進士樓

黔中進士樓又名黔山第一進士樓,主要陳列著貴州文化教育方面的內容。自宋、元、明、清以來,貴州人民十分重視教育,在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甕安人猶道明就考中了神宗(趙)進士,首開貴州進士先河,成為黔地第一名進士。

整個進士樓是為了紀念猶道明而建,其次就是為了鼓勵現在的學子,希望他們都可以金榜題名。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黔中進士樓

整個進士樓屬於徽派建築,佈局呈現四平面八邊形,一樓主要是中國科舉制度展,其中包括了科舉制度的起源。二、三樓主要展示的是甕安籍本科以上的大學生榜。五樓上面有貴州的三名狀元,青巖的趙以炯,貴陽的曹維城,麻江的夏同和,而中間的幾根文化柱就是甕安的19名進士和110名舉人,以及甕安籍的大學生名錄。

草塘安撫司

土司制度是在“天下統一”、中央集權高度發展的政治形勢下產生的,明代沿襲元代的體制,並加以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封建王朝統治少數名族地區的政治制度。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原舊州草塘等處長官司的基礎上,添設為草塘安撫司,級別上明顯較長官司提升了一大步。並在同年又設定甕水安撫司於今甕安境內。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草塘安撫司

草塘安撫司整體佈局巧妙,一進五鳳樓門,佈局為五開間四翹腳三重簷旋蓬式,內建5座各樣式藻井;二進衙署大堂,氣勢恢宏、威嚴莊重,建築結構為三重簷重疊式;三進府衙後堂,為平常土司辦公及小憩之地。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草塘安撫司精美的屏風,雕刻精美,有圓雕、堆雕、透雕、平雕等

古韻甕安:文化精髓與建築的融合

栩栩如生的雕刻

漫步在甕安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除了驚歎建築之美,更能體會民風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蘊。

延伸閱讀:

甕安是千年文明古邑。這裡曾發現距今5。8億年前的動物群化石,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最早的動物群化石。明萬曆29年即公元1601年,由甕水長官司、草塘安撫司合置建縣甕安。水東土司夫人劉淑珍與水西土司夫人奢香,曾在這裡書寫了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歷史傳奇。

圖/文 本刊記者 林劍

編輯/方媛 王江蘭

編校/廖迅

編審/吳遷 夏進

釋出/王江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