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歌的評定與傳播

有唐一代,可謂全民寫詩,就連不識字的人也會謅幾句。盛唐時,唐詩已達繁榮昌盛的頂峰!在這種形勢下,評詩論詩也就成為一種時髦的活動。

那麼,由誰來評判詩歌的高下優劣呢?其實,做這事的辦法還不少呢!主要有以下幾種:

唐代詩歌的評定與傳播

一、以賦詩的快慢決定勝負

景龍三年正月晦日,唐中宗在昆明池大宴朝臣,叫大臣們事先把詩寫好交來,然後讓上官婉兒當殿評閱,最後挑選出一篇來。上官婉兒站在樓上,大臣們站在樓下。不一會,不中選的詩篇像雪花一樣紛紛飄下樓去,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問的兩首詩。再過一會,沈佺期的詩也落下,只剩下宋之問之詩交給皇上。上官婉兒當眾評說:“沈宋二詩功力悉敵,沈詩落句雲:‘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蓋詞氣已竭。宋詩云:‘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猶陟健舉。”如此有理有據的評說,讓大臣們心服口服。宋之問的《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是這樣的:

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鬥牛回。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沈佺期的《奉和晦日駕幸昆明池應制》是這樣寫的:

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回。雙星移舊石,孤月隱殘灰。戰鷁逢時去,恩魚望幸來。 山花緹綺繞,堤柳幔城開。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

上官婉兒並非等閒之輩。據說她母親懷她的時候,夢見有人送給她一杆大秤,說:“用這桿秤可以秤量天下文士。”後來上官婉兒被中宗立為昭容,每次群臣集會賦詩,都叫上官婉兒來評定高下。

據《唐詩紀事》載:當時的宰相張說對沈佺期詩歌的評價:“沈三兄詩須還他第一。”試想,如果讓我們來當評委,會覺得哪個人的詩寫得好些呢!

武則天也曾評論過臣子們的詩。 據《舊唐書·文苑傳》記載,武則天帶領一批大臣去游龍門,叫大家寫詩,當場完成,並且設立了獎勵,誰先完成,就賞他一領錦袍,很有點像現在的現場作文競賽。左史東方虯最先寫成,武則天就把錦袍賜給東方虯了。不久宋之問的詩也寫好了。武則天一看,宋之問寫得更好,就又把錦袍從東方虯手裡拿過來,改送給宋之問。

看來寫得快一點固然好,但是時間差得不多而質量勝人一籌,那就更好了。

唐代詩歌的評定與傳播

二、根據民意測驗結果評定

“旗亭畫壁”的故事想必大家聽說過了。這是唐人薛用弱在其《集異記》裡記載的一個故事。唐玄宗開元年間,王之渙、王昌齡和高適三位著名詩人一起到旗亭喝酒。這時正好有十幾個梨園女子也來了。三位詩人就在一旁觀看。不一會她們就開始演唱當時流行的詩歌作品了。王昌齡他們就私下相約說:“人們都說我們的詩寫得好,但是沒有人給我們分出等第,今天我們可以暗中觀察她們唱的歌詞,誰的詩被唱得多,誰就是第一名。”這些女子先唱了王昌齡的詩,又唱了高適的詩,接著又唱了王昌齡的詩。王之渙想自己的詩很有名氣,但是一首也沒有唱到,於是就指著一個在長安城裡最負盛名的漂亮女子說,“我們看她唱誰的詩,如果不是我的詩,我今後一輩子也不敢和你們比詩了。”等到這個漂亮女子輕咳一聲,舒展歌喉,唱的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啊。於是,王之渙開心極了,說:“田舍奴,你們再敢和我比嗎?”大家都放聲大笑。當然,這故事說的不見得真有其事,但從中能看到一種比較客觀的評價詩歌的方式。尊重公眾意識,重視社會評價,還是比較公允的。

唐代詩歌的評定與傳播

三、專家評定,一錘定音

《全唐詩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白居易在杭州作刺史時,一批年輕詩人來找他評詩,張祜、徐凝也在裡面。他們都認為自己的詩寫得很好。張祜當眾念出了自己覺得寫得好的詩句,徐凝說:“你的這些詩句寫得應該說是不錯了。可是怎麼比得上我的《瀑布》一詩,其中有‘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你們覺得怎麼樣?”說完頗為洋洋自得。那麼,他的《瀑布》詩是怎樣的呢?請看: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江無暫息。萬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其實,徐凝這首詩也不那麼好,尤其是第一句,算什麼呢,好想在說快板,可有可無的話要它幹什麼?水流沒有阻礙的話,它流動時永遠是直的,而不是彎曲的。第二句寫瀑布之聲,滔滔入江,如萬壑雷聲,永無停息;第三句說瀑布的形態,千年萬代,一直如白練飛舞;第四句說它把廬山一分為二。

客觀的說,這首詩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相距甚遠,無法相比!即使拿雙方都運用的比喻來說,李白用“銀河落九天”說明瀑布源頭之高,聲勢之大,決非與尋常的瀑布等量齊觀。而徐凝的“長如白練飛”以靜態的事物比喻動態的瀑布,有些不倫不類,失去了李白詩裡的那股不可遏止的氣勢。更糟糕的是它押的是仄聲韻,讀起來一點也不流暢。

可是,大詩人白居易竟然連聲說:“不錯,不錯。”如此就讓徐凝佔先了。張祜感到這樣的小事也爭論不休,太沒有興趣了,於是揚長而去,弄得徐凝也討個沒趣,駕了小船回家做處士去了。

但是這場評詩也有人認為不公,其中杜牧就很為張祜抱不平,他後來在《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詩中說:“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據說也是針對此事。這場文墨官司一直打到宋代。蘇軾也參加了爭論,蘇軾是何等人啊?大文豪,大詩人,當然非常瞧不起這樣的詩了。認為這件事根本就是編造出來的,白居易那樣的水平,怎麼會讚賞徐凝這種劣質的詩篇呢?他特地寫了一首詩說: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為徐凝洗惡詩。

雖然徐凝這詩寫得不怎麼樣,但蘇軾的批評似乎有點過火。好在至此結束了一段爭論已久的公案。

唐代詩歌的評定與傳播

四、詩人之間相互評論

這種評論形式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聚集在一起的都是老朋友,能作詩,有度量,不文人相輕。長慶中,元稹、劉禹錫、韋楚客一起聚集在白居易的宿舍裡,談論六朝興亡,於是興致來了,相約各賦一首“金陵懷古”詩。劉禹錫端起酒杯,滿引一杯後,飛快地寫成了《金陵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而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看了劉禹錫的詩,白居易也只好投筆作罷,說:“我們四人探驪龍,而您最先能夠獲得驪珠,所剩的鱗爪又有何用呢?”於是大家都心甘情願拜服劉禹錫的詩才。

此外,劉禹錫寫的《金陵五題》,也得到白居易的讚美。

劉禹錫的詠史懷古詩是比較有名的。此類作品在他詩中數量雖不多,卻是思想最深刻、藝術最精湛的部分。他的詠史懷古詩大多采用五七言律絕的形式,緊緊抓住與前朝史事有關的風景遺蹟,突出地抒發家國興亡之感,往往於其中潛含著精闢的議論,引人深思和玩味。

唐代詩歌的評定與傳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