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作詩有以物為人之妙,何謂詠物詩的“超脫顛倒”之法

前言

繼續學習《環溪詩話》,這部詩話有點像《論語》,是他人記錄的吳沆詩論。吳沆,南宋詩人,字德遠,號無莫居士,撫州崇仁人。因為隱居環溪,所以人稱環溪先生。

吳沆最推崇的詩人為一祖二宗,一祖為杜甫,二宗為李白和韓愈。但是他對黃庭堅也比較認可,並提到了黃庭堅詩的“可法”之處。吳沆還提出了詠物詩“超脫顛倒”之法,值得學詩人借鑑。

黃庭堅作詩有以物為人之妙,何謂詠物詩的“超脫顛倒”之法

一、黃庭堅以物為人

吳沆的二哥問他,黃庭堅的詩,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嗎?吳沆認為,黃庭堅的詩,最值得學習的是“以物為人”:

環溪曰:“山谷除拗體似杜而外,以物為人一體,最可法。於詩為新巧,於理亦未為大害。”仲兄雲:“何謂以物為人?”

環溪雲:“山谷詩文中無非以物為人者,此所以擅一時之名,而度越流輩也。然有可有不可。

以物為人,其實就是詩中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但是,他把黃庭堅這種風格的詩句,分為了三類。

好的例子如:

如‘春至不窺園,黃鸝頗三請’,是用主人三請事;如詠竹雲‘翩翩佳公子,為致一窗碧’,是用正事,可也。

把竹子和黃鸝鳥,比作人,典型的擬人手法。

一般的例子如:

又如‘殘暑已趨裝,好風方來歸’、‘苦雨已解嚴,諸峰來獻狀’,謂殘暑趨裝,好風來歸,苦雨解嚴,諸峰獻狀,亦無不可。

殘暑、好風、苦雨、諸峰,把自然氣象和景物比作人,也是擬人的手法。

不太好的例子如:

至如『提壺要酤我,杜宇賦式微』,則近於鑿,不可矣。

提壺(鵜鶘)、杜宇都是鳥,酤我、式微分別《詩經· 伐木 》和《詩經·式微》。有點穿鑿附會。

黃庭堅作詩有以物為人之妙,何謂詠物詩的“超脫顛倒”之法

二、詠物比人,詠人比物

下面這一段,從黃庭堅的詩引申開來。吳沆談到了自己對於詠物詩作法的認識:

且如詠物詩,多是要超脫顛倒方好。

詠月便說如雪如冰;若吟雪詩,便反說他如月之白;

詠人便比物,詠物便比人。‘清如玉壺冰,直如朱絲繩’,此以物比人也;‘露溼何郎試湯餅,日高荀令炷爐香’,以何郎、荀令比荼蘼也。

詠畫須返說是真,詠真返說是畫,如此變而通之,筆下自活矣。

這一段最啟發我們的是“顛倒”二字。他舉得例子也很貼切,詠月用雪來比,詠雪就用月來比;

1、詠甲物比作乙物,詠乙物比作甲物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把雪比作梨花: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南齊詩人王融《詠池上梨花詩》,把梨花比作雪:

翻階沒細草,集水間疏萍。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黃庭堅作詩有以物為人之妙,何謂詠物詩的“超脫顛倒”之法

2、人與物

詠人則用物比,詠物則用人比。

詠物則用人比。例如韓愈《 晚春》,詩中的楊花、草樹具有了人的認知,採用了擬人的手法: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詠人則用物比。王之渙《九日送別》中,把離別的好友比作紛飛的斷蓬: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3、畫與風景

題畫詩,則說其真。例如杜甫的《畫鷹 》,最後一聯以提問結束,把畫中鷹比作真鷹: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旋光堪擿,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詠風景就說畫。李綱《自西津乘泛碧齋歸邑小雨》,把眼前的風景比作畫:

亂山深處翠光浮,山寺歸來泛彩舟。

十里峰巒凝翠靄,一溪煙雨灑清秋。

漁燈照水明還暗,野桂飄香散不收。

只向畫中求好景,不知身在畫中游。

黃庭堅作詩有以物為人之妙,何謂詠物詩的“超脫顛倒”之法

結束語

本篇前一部分,吳沆說黃庭堅作詩,善於用擬人的手法。第二部分,吳沆總結“顛倒”相比的幾種型別,可令詩詞作品更加生動鮮活。

老街曾有《春雪》一詩,效顰古人之法:

松門小院少芳華,為種新梅未破芽。偏是東風急不待,滿空吹雪作梨花。

@老街味道

杜甫詩有什麼妙處?一句數百里,一句滿天下,一句言五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