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楊萬里的閒情逸致: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詩人楊萬里的閒情逸致: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詩人楊萬里的閒情逸致: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政治家,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楊萬里27歲考取進士,開始進入官場,歷時四、五十多年之久,他的一切政治主張都體現在他所寫的《千慮策》中,《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三十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展示了楊萬里的政治主張。

詩人楊萬里的閒情逸致: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縱然有再好的政治主張,如果得不到當政者的全力支援也不能付諸實施,楊萬里的《千慮策》也是一樣,由於當政者之間的矛盾衝突和意見不一致,相互之間打太極,那麼再好的政論主張都會成為一種擺設。就像楊萬里在官場一樣,幾十年反反覆覆、上上下下。官場上的爾虞我詐讓他看透的官場上的虛偽,因而性情轉向詩詞歌賦,以致讓自己置身之外,做個閒人,我們從他的一些詩詞作品中,讀到了這種閒情逸致。如其寫的《閒居初夏午睡起·其二》,詩中這樣寫到: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詩人楊萬里的閒情逸致: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松陰之下長著半弓的草苔,想看書可又懶得去翻開。百無聊賴中掬起泉水去澆芭蕉,那淅瀝水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還以為驟然下起雨來。

當然這首詩主要是表達楊萬里閒適、慵倦的情緒。他想看書,可是剛剛翻開又興致索然,百無聊賴中掬起泉水去澆芭蕉。那淅瀝水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還以為驟然下起雨來。這兒以詩人的閒散無聊與兒童的天真爛漫相比較,一個“戲”字,一個“誤”字起到相互映襯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無窮樂趣,寫出了詩人的恬靜閒適,抒發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詩人楊萬里的閒情逸致: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這種閒情逸致寫出來的詩楊萬里主要是抓住了在“閒”中的“逸緻”來作文章,他運用得遊刃有餘。他觀察自然到位,在閒情中發現真諦。有一首我們都熟悉的《小池》詩也有這樣的效果。“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小池》的詩,在詩人的眼中,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自然,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如詩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詩人透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詩歌畫面感強,語言流暢,猶如一縷清風,吹拂過人們的心靈。

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尤其是三四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早已成為人們心中對早春的共同認識,以致成為了千古名句,讓人人記起……

詩人楊萬里的閒情逸致: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這就是楊萬里的詩,誠如錢鍾書對楊萬里的評價:誠齋則如攝影之快鏡,兔起鶻落,鳶飛魚躍,稍縱即逝而及其未逝,轉瞬即改而當其未改,眼明手捷,蹤矢躡風,此誠齋之所獨也。

2020年4月21日於艾墨軒

詩人楊萬里的閒情逸致: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