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姓”當珍貴

“貴姓”當珍貴

文丨劉旭剛

不熟識的人打交道,一方常常會說:請問,您貴姓?另一方則回答:免貴,姓……。這裡問“您貴姓”,是表示尊敬的意思;回答“免貴,姓……”,表示自己和大家一樣,在姓氏上不比別人尊貴,是自謙的意思。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該懂禮貌,講禮數,當被對方問到“貴姓”時,一定要回答“免貴”,這是最起碼的禮節,應當講究,不能忽略。自謙可以“免貴”,但自己對自身的姓氏卻不能“免貴”,不要覺得沒有實際意義而不當一回事。

有人認為,人的姓名就是一種文字元號,姓什麼、叫什麼只是一種稱呼而已,談不上什麼珍愛不珍愛、珍惜不珍惜的。其實不然,一個人的姓氏以及所起的名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對於民族的文明進步,還是對於人的自身發展,都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貴姓”當珍貴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國家,幾千年來,中國人姓氏分佈的特點十分突出,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數姓氏之中,形成了大姓、常見姓氏、罕見姓氏、稀有姓氏之分。就拿《百家姓》一書來說,該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一姓有一姓之個性,一家族有一家族之傳統。千百年來的滄桑鉅變,中華文化並沒有因為社會演變而消失,大多都是透過姓氏家族得以儲存。中國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團結富強的凝聚力和紐帶,蘊含著民族文明進取精神,對於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起著重要作用。

姓氏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可以說,每一個姓氏,都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都是一部史詩般的長卷。我們應該很好的學習,深入挖掘,去粗取精,從中找出有意義的內涵,作為一種優秀文化,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的傳承和發揚。

尋根問祖,追根溯源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尋根問祖,是人的一種本性、一個情結、一份真情。血緣和宗族觀念,需要代代傳承,或為過去繁盛的家族而驕傲,或為祖先的創業而感動,或為長途的遷徙而震撼,或為百折不回的壯舉而崇仰,從而激發自強不息、振興中華的內生動力。作為一個家族,每一名成員都應知道本家姓氏如何產生,根在何處,始祖何人,名人有何,郡望何方,緣何聚散,怎樣演變等基本的常識,明白“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然而,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覺得本家姓氏的起源和演變又不能當飯吃,知不知道沒有多大必要,懶得學、懶得問、懶得查閱資料弄清楚,在其大腦中一片空白。這種思想觀念應該轉變,不尋根,難免忘祖,久而久之姓氏文化就有可能斷層甚至失傳。

“貴姓”當珍貴

“數典忘祖”這句成語,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意思是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曆史的無知,後來就用數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祖先賜給了我們的姓氏,長輩給每個人起了心儀、美妙、富有深刻含義的名字,為人生增添了一抹亮麗的光彩,我們應倍加珍惜,花一點時間,做一點功課,用心用情,弄清自身姓氏的來龍去脈,做姓氏文化的傳承者,而不能成為數典忘祖之人。

現在,資訊化飛速發展,在網際網路上可以獲得大量的資訊,其中姓氏文化的內容相當豐富,也有許多最新研究成果,只要思想重視,用心查閱,對本家姓氏的起源和演變是可以梳理清楚的。家族的長輩,應承擔起傳承和弘揚姓氏文化的責任,在有文化的晚輩幫助下,透過查詢資料,歷史考證,請年邁的老人回憶等,不斷豐富家族的族譜,沒有族譜的應建立族譜,詳細記載,隨時補充,以此作為本家族傳承姓氏文化的載體,人人學用,代代相傳。

尊重姓氏,起好名字

。在遠古年代,姓是隨母親的,可以區分是誰所生,後父系社會代替母系,姓就是區分父親是誰的作用。名,是父母所取,只有父母、師父和皇帝可以叫,其他人不可以,正所謂天地君親師。字,是自己成年後取的,所謂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字,是平輩之間互相稱呼所用。“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意思是說,名用來代表這人本身,字則是解釋,補充名的性質和含義。比如白居易,字樂天。因為樂天故能居易,很好的一對因果關係。在西周的時候,按當時的禮數,孩子出生三個月,父親就得給孩子取名,等到了二十歲,成年了,就得再取字。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這個敬就是尊敬的意思,古人對名字是心存敬畏之心的,在周朝孩子百天之日,家裡得大擺宴席,母親抱著孩子面朝東方站立,父親握住孩子右手,當著所有親朋的面,鄭重的宣佈孩子的名字,整個過程儀式感很強。

“貴姓”當珍貴

現代人取名字就沒有古代人那麼講究了,更沒有了過去的儀式感。一些人為孩子取名字比較隨意,翻翻字典取兩個字就是一個名字,還有男詩經女楚辭又是一個名字,尤其是有的父母給孩子取名字追求標新立異,竟用一些生僻字、難懂的字,讓人難認、難寫、難記,列印名字的時候連電腦字型檔裡都很難找到。

資訊化給人們起名字帶來新的影響。自從網際網路、智慧手機、微信等走進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後,人們有了自己給自己起名字的機會,於是各種網名、微信名、部落格名、公眾號名,堪稱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有些名字取的很有內涵,寓意深刻,富有詩情畫意,而有的名字取的稀奇古怪,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使名字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如何取好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不少學者研究論述,形成專門的著作,這對弘揚姓氏文化是有意義的,應當大力倡導,鼓勵學習借鑑。作為家長,都希望給自己的寶寶取個好名字,這是人之常情,應給予點贊和支援。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既要講究傳統,也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的潮流;既要有自己的主見,也要吸取親朋好友的智慧,集思廣益得佳名;既要追求與眾不同,也要忌諱生冷字、忌諱和祖先的名號重複、忌諱字型單調乏味、忌諱多音字、忌諱繞口字、忌諱不雅的諧音等,送給孩子一個既好聽又有好內涵的美名。

給孩子起名字,必須要遵守法律法規。民法中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據法律專家介紹,姓氏體現著血緣傳承、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公民選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透過法律解釋,明確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和倫理觀念,符合絕大多數公民的意願和實際做法。實踐中,也有一些公民因回覆祖姓、由他人撫養等原因,在父姓、母姓之外選取姓氏。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公民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選取其他姓氏。少數民族公民可以根據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選取姓氏。

家風的形成,與這個家族的名人、事蹟、品行、家訓,以及家庭民主、社會責任、進取精神、人生價值等緊密相連。一個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會形成良好的家風。這其中,搞好姓氏文化的學習教育,意義深遠,不可或缺,無論是全社會,還是每個家庭,都應很好的傳承和發揚。

編輯丨徐德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