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裡,她15次冒險深入亞馬孫雨林,終於成就了這本《森林之花》

如果沒有這本書的出現,我(們)大概不會知道她

32年裡,她15次冒險深入亞馬孫雨林,終於成就了這本《森林之花》

【1】【瑪格麗特 米】其人

2012年,巴西曾推出一部紀錄片《Margaret Mee and the Moonflower》,主角是一位將近80歲的植物學藝術家,歲月雖然在她的臉龐上刻下了痕跡,但這位白髮老太太卻滿懷童年時的那份對大自然的熱愛、純粹與執著,讓我們見證了她的那份認真與專注。

可惜的是,這位名為瑪格麗特 米(Margaret Mee)的偉大女性已經在20多年前離世,《Margaret Mee and the Moonflower》所記錄的,是她最後一次亞馬孫旅行的畫面。

瑪格麗特 米原名

瑪格麗特 ·厄休拉 ·布朗

,出生於1909年,在開啟後半段的傳奇人生前,她曾在藝術學院浸淫多年,中途(二戰期間)還曾在飛機制造公司德哈維蘭(De Havilland)擔任繪圖員。

在與同學

格雷維爾·米 (Greville Mee)

結婚後,隨了丈夫的姓,於是,改名為

瑪格麗特 米

32年裡,她15次冒險深入亞馬孫雨林,終於成就了這本《森林之花》

如果沒有1952年的那次遠行,瑪格麗特女士的一生大概與尋常人一樣,平平淡淡。那一年,她與丈夫前往巴西探望妹妹,被那裡的風景所吸引,然後

就和丈夫一度定居巴西

如此看來,瑪格麗特與丈夫應該屬於“有閒階級”,否則,如此任性的

“中途徹底換職業”與“居住自由”可不是一般家庭能享受的

於是,這位家底殷實,且有繪畫方面藝術天賦的英國女士逐漸開啟了嶄新的“植物藝術家”事業。到了1956年,

47歲的她又解鎖了探險家的新職業

,第一次踏進神秘的巴西雨林!

很多人會覺得前往亞馬孫雨林探險是一件悠然自得的快樂之事,其實不然,瑪格麗特當年的冒險,要面對的各種不可測的風險,風險不僅來自瞬間讓人成為一堆白骨的食人魚、帶著劇毒的蜘蛛等各種不為人知的原始動植物,更來自不聽話的同行者(如當地土著嚮導),或是不期而遇不懷好意的探險者(或是偷獵人)。

32年裡,她15次冒險深入亞馬孫雨林,終於成就了這本《森林之花》

然而,這些都不能阻擋瑪格麗特·米對亞馬孫雨林中的花卉、樹木、鳥類和動物的好奇與熱愛,

之後的32年,她前後深入亞馬孫雨林多達15次

,為植物科學和環保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後半生。

一路陪伴瑪格麗特的物件中,最重要的是一把手槍,而最無價的恐怕是她的素描本、畫筆與顏料。探險途中,瑪格麗特會在現場畫出植物的素描草稿,並把植物小心翼翼的儲存並帶回家,再完成最後的彩色稿。如今,我們還能在

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的研究中心看到她當年保留下來的部分物種

值得一提的,是被記錄的植物中,

有9種是此前從未被人們所知的

,現在這些都以瑪格麗特的名字命名的——現在你知道

瑪格麗特折葉蘭和瑪格麗特彩葉鳳梨的來歷了吧?

瑪格麗特辛勤的付出並沒有被世人辜負,各種榮譽是對她本人的肯定,她曾獲得的獎項如下:

1971 · 古根海姆獎

1976 · 大英帝國員佐勳章

1979 · 巴西共和國南十字星勳章

1986 · 倫敦林奈學會榮譽成員

1990 · 聯合國環境保護獎

瑪格麗特女士的生命戛然而止於1988年11月30日——在此之前,她正積極準備自己的第16次“亞馬孫雨林大探險”。

在其後舉辦的追思會中,英國菲利普親王及巴西政要均到場致哀

32年裡,她15次冒險深入亞馬孫雨林,終於成就了這本《森林之花》

【2】永遠的《森林之花》

說起來,瑪格麗特·米(Margaret Mee)的突然離世真的讓人覺得遺憾,因為1988年11月30日晚,她是在一場交通意外中去世的。

死於車禍,而不是壽終正寢

讀到這段背景資料時,我心裡挺不是滋味的。“好人不長命”,真的是這樣的嗎?

或許,換個想法,一個人不知道生命將終,然後突然就離開,也算是一種並不那麼痛苦地謝幕吧!

瑪格麗特去世後,可以說給後人留下很多,比如她那偉大女性的形象、勇於探險的冒險精神、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以及她那豐富的探險筆記和精緻至極的彩色畫作。

人的肉體雖然不是永恆的,但她留下的東西卻可以是永遠的

比如她的這本

《森林之花》。

32年裡,她15次冒險深入亞馬孫雨林,終於成就了這本《森林之花》

這本《森林之花》不僅是一本亞馬孫雨林探險筆記,也是一本收藏了160幅由瑪格麗特·米本人親手繪製的植物畫作,更算是後人在時隔30多年後,對她的另一重尊敬與懷念!

然而,這本《森林之花》並沒有收錄瑪格麗特遭遇的各種千難萬險,全書給人的感覺就是純淨、美好——純淨的是文字、美好的是畫面。

文字與彩色畫對閱讀者施展了穿越時空的魔法,讓我們彷彿可以感受到原始叢林的迷人,好像能看到五彩的花草、神奇的動物,靜下心,還能聆聽到鳥兒在不遠處歌唱。

除了這些關於大自然的詩情畫意,瑪格麗特還記錄了她面對森林不斷被破壞卻無能為力的心痛,以及她對環境保護的發聲——雖然只是文字,但那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就像是一位女英雄般揮舞著自己的拳頭,對那些bad guys發出正義的怒斥。

《金融時報》曾有這樣的評價——

“瑪格麗特·米用一支畫筆和一把手槍守護了亞馬孫森林。”

願我們有機會認真讀這位守護者的著作時,能感受到字裡行間與五彩繽紛蘊藏的力量。…

32年裡,她15次冒險深入亞馬孫雨林,終於成就了這本《森林之花》

【3】《森林之花》收藏指北

通常我會把這部分稱為【閱讀指北】,但這次我換了個別的說法。原因無他,作為一本

附贈了明信片、海報、精緻外殼、印刷精美、紙張精良的大書

,《森林之花》如此的設計初衷,更像是作為收藏品、裝飾品或者是禮品。

客觀地說,如果讀者買這本書只是當做故事書,看完可能也就看完了——配圖更像是配菜,有則賞心悅目,沒有的話,似乎也並不削弱本身的故事性。

2021年底,不少出版商都推出了類似《森林之花》的“植物美學精裝書”,目標受眾自然是那些對生活滿懷希望、仍有少女之心的溫柔女性。

這些對日常生活帶著憧憬的讀者,自然是希望讀書是獲得一種關於【

美的體驗

】,不僅僅是書中的文字、配圖,還是書的外表和附帶的心意。我想,這套《森林之花》絕對是做到了各方面的誠意至極 。

32年裡,她15次冒險深入亞馬孫雨林,終於成就了這本《森林之花》

正如前文提及的一樣,這本書其實就是英國植物學畫家瑪格麗特 米的植物學筆記,讀者要做的就是跟隨著那些文字,一路觀賞亞馬孫雨林裡的那些美麗花朵,然後,合上書本,回味那場“冒險”,慨嘆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的奇妙,那是一個充滿了生機與危險的森林,五彩斑斕又險象環生,讓人心生嚮往但又難以鼓起勇氣邁出第一步。

於是,想想現在的生活多麼美好,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做一個安全又五彩斑斕的夢,多幸福啊!

簡言之,這本書更適合女性讀者,對於男性讀者,自己買

《森林之花》閱讀

實在有點奢侈,似乎更適合用來作為禮物送人,因為——

萬一後續能成功騙得姑娘的芳心,人得了,書也得了,豈不美哉?

32年裡,她15次冒險深入亞馬孫雨林,終於成就了這本《森林之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