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讀書破萬卷,用這個方法你也可以

錢鍾書讀書破萬卷,用這個方法你也可以

(一)讀書的重要性

古往今來,關於書籍的箴言,我們上學的時候大概收集過許多作為素材,像“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人類思想的寶庫“。

在學校里老師總是耳提面命,要多讀書勤讀書好讀書;在家裡父母也會特地收拾出書櫃,買了無數中外名著、熱榜圖書來填充。到後來自己佈置房間,也會專門空出一個角落用書來裝飾。

書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查理芒格身邊的朋友包括股神巴菲特,沒有一天不讀書的。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定下年度讀書目標,還在社交網路上大方和網友們分享討論。

在這個為知識付費的時代,得到和樊登讀書這兩款初始做讀書知識付費的app,到2018年底的時候,樊登讀書的使用者人數達到了1000萬,得到的使用者人數已經超過2000萬。

不論是學生,還是職場白領,都希望能夠透過讀書學習來獲取系統的知識體系,以此來提升能力或者解決問題。

但是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不是不會學習知識,而是不會學習讀書。

“讀書”這個詞,就像是我們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進行“讀書”這個行為,而陌生卻是因為更多時候我們看完了書就忘記了書裡的內容。

錢鍾書讀書破萬卷,用這個方法你也可以

(二)光讀書多還不夠

說起讀書,就不能不提到錢鍾書先生,他究竟讀了多少書沒有人知道,但從後來者整理先生留下的讀書筆記我們可以略窺一二,1。5萬頁中文筆記大約摘錄了3000多種書籍,3。5萬頁外文筆記大約摘錄了4000多種書籍,除此外還有許多讀而未摘的書籍暫且不提。

先生讀書數量之浩瀚讓人驚歎,而更讓人瞠目欽佩的卻是他對所有書裡內容的掌握,中西名著典故,隨之信手拈來。

之前有段軼聞是講,錢鍾書先生的同窗好友合夥戲弄他,讓他推薦幾本英文黃書,沒過一會兒好友再去看,紙條上正反面都寫滿了字,包括書名、作者還有出版社等等,十分詳細。

還有一次,他們一起相約出去遊玩打獵,錢鍾書先生拒絕了,還說:“我給你列些關於打獵的書籍”,然後一口氣列了四五十部書。

可見除了讀書還不夠,我們還要學會讀書的方法才能真正的“讀以致用”。

關於讀書方法,網上早已有許多篇蒐集總結的文章,有前人的如,魯迅先生的選讀背書法、朱自清先生的通讀法,還有錢鍾書先生的閱讀筆記法;還有後來的像,蘋果閱讀法、倍速閱讀法等,舉不勝數……

更甚至市面上還有分門別類、十分細緻介紹讀書方法的書籍,像經久不衰的艾德勒的“四層次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有講拆書的《這樣讀書就夠了》,還有追求閱讀每天一本的《高效能閱讀》,眾多數目讓人眼花繚亂。

錢鍾書讀書破萬卷,用這個方法你也可以

(三)如何讀書破萬卷

我們迫切想要找到適合自己讀書方法的同時,難道要把所有相關的書籍閱讀一遍嗎?不用的,我們只要找到自己讀書問題的癥結就可以了,解開了這個癥結,讀書我們也可以做到破萬卷、融中西。

我們大多數在面對“讀書”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時候,通常會在兩個方面犯難,一個是自己的閱讀速度太慢,一個就是書裡內容的閱讀理解不懂。

我們通常讀完一本書都會花上很長的時間,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讀的書內容比較專業,裡面有很多專業詞彙,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辨析理解。

這裡我們主要講第二種導致閱讀速度慢的情況,就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很多都喜歡在心裡一字一句默讀,同時還經常回讀,

這樣的閱讀我們的閱讀速度很難不慢下來。

默讀可能更多和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教授的方法有關,讀文章的時候要麼大聲朗讀,要麼就內心默讀,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看書的時候一字一句地跟讀。

而回讀我們可以分為有意識地和無意識地回讀,有意識的大多數是對內容的不熟悉反覆復讀,而無意識的就是不良習慣了。

那要提高閱讀速度,我們就要消除回讀和心裡默讀這兩個壞習慣。

在《如何高效閱讀》這本書裡給了我們解決辦法,可以採取指讀和眼球運動的方法。

錢鍾書讀書破萬卷,用這個方法你也可以

在我們理解讀書內容的前提下,儘量越快越好,這時候眼球跟隨著手指的速度運轉,心裡的默讀就會逐漸減少,自然而然讀書速度就會加快。但需要注意的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技巧的運用需要反覆地去練習鞏固。

最近朋友壓力很大導致失眠,翻來覆去地整夜整夜睡不著,後來解決了失眠之後,興沖沖地跑來和我分享,一到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就拿起她男朋友微積分的書看十分鐘,要不了三秒準會睡著,比他男朋友親唱搖籃曲都有效。

我們很多人問題出在讀完書就忘了內容是什麼,只記得大概情節,再過一陣子連情節都快要想不起來了。所以,提高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可以讓我們深入地瞭解作者意圖,還可以更徹底地掌握內容。

為什麼會講我朋友這個事例呢?

因為我們讀書前就要首先意識到,我們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了閱讀而閱讀,不關注閱讀目的的人都是耍流氓。

我們讀書是為了瞭解歷史文化,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還是隻為了一時的消遣娛樂。帶著不同具體的閱讀目的來讀書,我們才可以更好地確保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最終要獲取的資訊。

在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出了“讀書四問”,每次讀書前讀完後都問自己“這本書寫了什麼內容?”、“作者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主要解決了什麼問題?”、“你是否贊同其中的觀點?”、“還聯想到了哪些其它相關的部分?”

這樣讀完一本書下來,想要不記住內容,不瞭解作者意圖都難了。

最後,讀書其實和吃飯一樣,都應該變成我們生活的常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所有看起來的毫不費力,一定是背後的拼盡全力

,這句話送給大家,也送給自己,共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