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倫理:人的靈魂該往何處安居?

引子:靈魂因是理念的影子,它的永恆存在僅僅在於上帝的理念世界和塵世的肉體之間,靈魂本身並不永恆的享有天國的幸福,它可能遊離於其間。

奧古斯丁的心理學觀點

奧古斯丁在他的心理學的觀點中介紹了靈魂的性質。

靈魂的來源雖不能確定,但它是來自於理念的影子,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的影子,同時靈魂本身也是三位統一於一體。

在奧古斯丁生活的時代,當時的說法中有提到靈魂是來自於上帝的創造,即上帝為每一位初生的嬰兒造了一個靈魂,也有說法認為靈魂是來自於雙親的靈魂的遺傳,初生嬰兒的靈魂是父母各自的靈魂的結合所創造。

靈魂寓於肉體之中,是肉體的主導功能的來源。肉體和靈魂的二元是善與惡對立於人類自身的宿命,靈魂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實體。

肉體本身反倒可能浸透著罪惡,因而靈魂自進入肉體之內開始,人類的感官知覺、慾望和想象力在奧古斯丁那裡被認為是低階的職能,而智慧、記憶和意志是真正來自於靈魂的高階職能。靈魂是塑造肉體的基質。

靈魂作為可以獨立存在的實體意味著永恆的存在,儘管奧古斯丁沒有對靈魂的來源加以解釋。靈魂因是理念的影子,它的永恆存在僅僅在於上帝的理念世界和塵世的肉體之間,

靈魂本身並不永恆的享有天國的幸福,它可能遊離於其間。

基督倫理:人的靈魂該往何處安居?

倫理學觀點

奧古斯丁生活的時代,依然是戰亂多於和平,物質上的豐腴總是奢求。類似於哲學的沉思、政治上的實踐以及社會的構想等稍顯“虛浮”的思考——那個時代也許只有羅馬的上層階級以及擁有國家權力庇護的教廷擁有此閒暇。

普遍的貧窮、生存的艱難、肉體與心神的煎熬無不使人對於塵世難抱希望。

靈魂不在塵世中擁有幸福的家園僅能寄託於來世——那是基督教以及奧古斯丁的哲學所構想的世界,也是他的倫理學中幸福和至善的所在地。

儘管宗教的至高理想是與上帝達到神秘的融合,然而透過對奧古斯丁的靈魂的概念的解讀,實際上靈魂並無法到達永恆幸福的世界。

奧古斯丁認為塵世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罪惡與苦難的聚集地,那裡滿是靈魂寓於肉體之後的墮落,物質的世界是距離上帝最遠的極地,永恆的幸福只能在來世,塵世僅是一場修行之旅。

奧古斯丁的倫理學中,塵世的生活有些類似於伊壁鳩魯學派的觀點,人的生活若能在塵世中找到快樂

,尋求自保即可,不必多求。然而,奧古斯丁與伊壁鳩魯學派的觀點的不同之處在於,將那些因貧窮和困苦等所歷練而出的品格做為人的優異的品質而鼓勵。更將這些優異的品質與塵世和來生的幸福結合起來。

引:我們靠愛而同上帝、即至善相融合,愛是最高的德性,是所有其他德性的泉源。節制或克己發源於愛,即愛上帝,同愛塵世相對立;剛毅發源於愛,即靠愛來克服痛苦和受難;正直髮源於愛,即敬奉上帝;智慧發源於愛,即正確選擇的力量。愛上帝是真正愛己和愛人的基礎。

[1]

在基督教這裡,對節制、正直、智慧等品格的肯定,雖說是藉此來歌頌愛上帝的偉大,然而透過愛上帝所附帶的價值能夠起到給予基督徒更好的榜樣的效應。

上帝以其無限的仁愛創造了世界,世人應當以愛上帝為他存在的意義,愛是奧古斯丁所認為的獲得至善的核心能力,愛是誕生一切的源泉,它蘊含著信仰、希望和為愛的仁慈。

節制、克己、剛毅等品質也僅是奧古斯丁所認為的優秀品格的表象,在奧古斯丁所給人指出的塵世的生活中,修道院的苦修生活才是他真正所讚頌的

。透過愛上帝的精神上的富足要遠高於塵世的物慾,這是基督教與新柏拉圖主義結合後不可避免得出的結果。

最後,基督的信徒要怎麼樣能夠到達至善的境地呢?

除了對那些優異的品格的保持外,奧古斯丁認為,用祈禱、齋戒和施捨能夠起到些微的作用,而最高的目的是不受肉慾的支配,棄絕塵世,擺脫社會生活,禁慾和模仿上帝才能找到靈魂的歸宿。《完》

[1]《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著者剃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