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原文摘錄自NGA社群 作者:

緣醬

【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逆旅是旅店的意思。逆,反方向。旅店派人出來迎接客人,和客人行進的方向相反。旅店迎客人面而來,遂稱逆旅。反向而行,終能相遇。

古時逆旅用在許多詩詞中,久遠的有《左傳》裡的

今虢(guó)為不道,保於逆旅。--《左傳·僖(xī)公二年》

以及很有名、大家應該都聽過的,蘇軾所作的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送錢穆(mù)父》

而我第一眼看到“逆旅歸客”時,想到的便是於《古文觀止》中收錄,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這裡礙於篇幅,就只講前兩句。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

開瓊筵(yán)以坐花,飛羽觴(shāng)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夫,發語詞,表示要開始說話,一般是發議論。者,虛詞,表示語氣變化。夫、者、之,這三個字去掉也不影響文章表達原意,但會影響語氣節奏。

天地,天下地上,也就是世界。天地是什麼呢,是萬物之逆旅,說世界是一座大旅店。

逆,反方向。旅店派人出來迎接客人,和客人行進的方向相反。反向而行,終能相遇。

而旅店,很有意思,是供旅行者休息住宿的地方,是隻能暫時居住的地方。

比如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序》

比如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崔顥(hào)《黃鶴樓》

他們都是來住旅店的。

也就是說天地是一個迎接(所謂逆)萬物暫時存留(所謂旅)的地方。

既然暫時存留,那自然有來有去。

人如此,英靈如此,萬物如此。

【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所以時輪能召出英靈,主角能看到自己的形外三魂。他們仍在萬物之中,並被天地所接納。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但兩個巴掌向同一個方向拍也是拍不響的。你向天地去,天地迎接你,兩者反向而行,才能相遇。

有句話叫“如果一連幾天沒有人打電話給你,那就表示到了你打電話出去的時候”

如果你不再向天地而行,或者這個世界不再接納你了,那就脫離了輪迴。那麼所謂繼魂,所謂轉生,可能多少都有些關係,就等待後續劇情的展開了。

【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虞兮這句話,或許預示了天地的結局與劇情的走向)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光陰,時間。有道是: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說卦傳》

人對天象最初的印象,可能就是陰陽明暗。

光,明也。

陰,暗也。

遂稱時間為光陰。

遊戲中的時輪也充斥著許多光與暗的糾葛,比如蝕、蝕怪與淨蝕,比如尉遲良的光暗兩面,不知有沒有關聯。

光陰過客,說晝夜輪替就如一撥又一撥的行人,是擬人化的說法。

此外這句詩還有一種解讀,說光陰指壽命,百年一代或三十年一代,代代都在天地大飯店裡住過。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時間的小鳥之所以一去不回,是因為他是過客,而不是歸人。

物質有體積,著重空間感,所以說“逆旅”;生命有長短,著重時間感,所以說“過客”。

這是達觀,而非悲觀。他沒說天地是收屍的殯儀館,時間是埋葬一切的流沙坑。

這也是李白的特點。

李白和杜甫的詩,並稱為: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

備受後世的推崇,有人說李白代表浪漫主義,自由奔放,不喜拘束。杜甫代表寫實主義,沉鬱頓挫。後世學詩的人,不歸李,就歸杜。

而在我看來,作為逆旅歸客的虞兮,也頗有“李杜”的影子,人與妖魂的虞兮,彷彿山坡上背道而馳的旅者。

【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人魂的虞兮,行的是下坡路,目中所及多是民間疾苦,法外狂徒淆(xiáo)亂乾坤。情感上悲天憫人,憂國憂民。平日鬱郁寡言,悶悶不樂,就像杜甫一樣。

【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妖魂的虞兮,行的是上坡路,眼中風景有了諸天星耀,情感上簡潔明快,飄逸瀟灑。平日不拘小節,自由奔放,就像李白一樣。這可能也是廣大玩家都更喜歡妖魂虞兮的原因。

【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再說說虞兮面板說明文字的這句詩:“只解千山喚行客,誰知身是未歸魂”

【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這句詩的出處是

聲聲血淚訴沈冤,啼起巴陵暮雨昏。

只解千山喚行客,誰知身是未歸魂。--黃景仁《聞子規》

這首詩非常巧妙,寫子規之聲,但通篇不提子規。

子規就是杜鵑鳥,杜鵑向北而鳴,晝夜不止,聲音悽切,猶如盼子迴歸,遂稱“子規”。

也有成語“杜鵑啼歸”

用子規意象的詩也很多,比較有名的是:

(黃景仁本身也是詩學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黃景仁在清代人稱“毗(pí)陵七子”,詩作的比較好,人混的非常慘。

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35歲病死他鄉。

他不幸的遭遇就在他的詩詞中體現出來。

聲聲血淚訴沈冤,啼起巴陵暮雨昏。

這意象就與前面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春,一年中最好的季節;

桃李園,春天最好的地方;

宴會,生活中最好的節目。

常說“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桃李是春天植物的代表。

而聞子規這兩句就是十四個慘字,說杜鵑喊冤,叫到吐血,把整個巴陵叫得暮雨連綿,天色昏沉。

只解千山喚行客,誰知身是未歸魂。

(路人們)只以為(杜鵑在)山間呼喚來往的行人,誰又知道杜鵑其實是(望帝)未歸的冤魂呢。

這裡的望帝指的是古蜀皇帝杜宇,相傳望帝被流言誣衊,含恨病逝,死後魂魄不忍離開蜀地人民,於是化身為杜鵑,晝夜哀鳴訴冤。

杜鵑鳥諸如“望帝、杜宇、蜀魂”之類的別稱,都是據此而來,同時也是成語“望帝啼鵑”的由來。

黃景仁學習李白的詩,但顯然沒能學到李白自由奔逸的達觀態度。

如果說行人只看到了表面的現象,卻看不到背後的悲劇,那麼虞兮背後的,我們玩家所沒有看到的悲劇是什麼呢

根據這個層面來猜測的話,用這句詩想表達的很有可能是虞家過往的冤屈血淚史,或許更甚是暗示了虞兮之後的悲慘命運。

順帶一提,尉遲良死而復生,與虞兮一樣同為逆旅之歸客。我很期待這兩個命旅結伴之人後續的故事。

【品幽論道】漫談天地劫“逆旅歸客”與古文觀止

《天地劫》手遊裡許多東西有出處可考,有些細節可以琢磨,離不開中華上下五千年積澱傳承的文化與思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