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玉緣”的故事——訪收藏家孫慧

“瓷玉緣”的故事——訪收藏家孫慧

龍騰南陽訊

收藏家孫慧的藝術館名叫“瓷玉緣”。

一個晴朗的週末,記者前往溧河物流園瓷玉緣藝術館採訪了孫慧,觀賞了她的藏品,聆聽了她講述的關於瓷器的故事。

走進她的的藝術館,館內藏品很多,有陶瓷、青銅器、玉器、硯臺等,她對瓷情有獨鍾,眾多藏品中,以瓷為主。

談起為何這麼痴迷於收藏,她說緣起小時候受父輩的影響。

“我老家在淅川荊紫關鎮。荊紫關古鎮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商業文化和絢麗的古建文化遺存,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孫慧說,荊紫關古街道,地面均是青石鋪砌,平淨整齊,兩側700多間板門店鋪,均具清代民間商業建築風格,翹簷雕飾,古色古香,房門都是木板嵌成,房屋多是進出幾層院落,兩邊廂房對稱,均有一堵兩米長的封火硬山,高低錯落,相互重疊,使街道更加古樸靈秀,曲型多姿。眼下,我的“瓷玉緣”藝術館正在這條古街道旁施工,預計明年能投入使用。

“收藏意味著儲存歷史,見證著中國古老的燦爛文化。”孫慧介紹,自己從小在古鎮古街上長大,爺爺和父親喜歡收藏一些古瓷、古玉、古幣,並經常說一些古玩方面的知識和故事,讓她聽得有滋有味,從而在心中留下了記憶。

“收而不研則陋,藏而不鑑則庸。”這是她收藏的座右銘。自己原來在旅行社工作,帶著團隊到全國各地旅遊的時候,也參觀了很多地方的古玩市場。每逢遇到心愛之物,往往敢於果斷出手買下。當然,也有“走眼”的時候,交了不少學費,這反而促使她潛心學習收藏知識,與各地藏家交流收藏經驗增長見識。多年下來,她練就了鑑賞甄別的好眼力。

“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隨著燒造工藝不斷提高,各個朝代都留下了各具特徵的精美瓷器。”孫慧說,瓷器是我國古代偉大發明之一,首先解決了人們盛裝食物的飲食器具難題。當中國人用簡單的“饅頭窯”燒造出帶釉的飯碗時,歐洲人還在用鐵製、陶製的盤子吃飯。瓷器既美麗實用又輕巧幹淨,主要有碗、盤、盆、碟、壺等日用品和冥器,藝術手法採用劃刻、塗釉、彩繪等。

“瓷器收藏曆來是國內外收藏的重頭戲,但大都侷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窯陶瓷。如今在瓷器收藏領域,明清古瓷已不再獨步天下。一些做工精美、價格較低的現代瓷器在近幾年來卻越來越被一些收藏愛好者所看好。”孫慧說,現代瓷一般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後生產的瓷器作品。由於現代瓷缺乏一定的歷史積澱,原先並不被藏家們所重視。事實上,一些現代瓷作品尤其是能反映新中國製瓷工藝水平的瓷器,同樣具有很高的收藏與投資價值。因此不少投資者在近年來開始瞄準了具有升值潛力的現代瓷品市場。

“我認為收藏一定要為社會服務,那樣才能體現出收藏的價值。”除了將大部分心思傾注收藏上,孫慧還熱衷於公益事業,熱心參加公益活動,對公益活動出錢、出力、捐物毫不含糊。

說起自己做公益,孫慧樸實的話語中藏著大愛,她說:“以藏為媒,參加社會活動和公益活動,為弘揚傳統文化略盡綿薄之力,讓大家領略文化成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全媒體記者 陳瓊 文/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