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蘇轍依依惜別,各自吟誦了一首絕句,情感真摯,一唱三嘆

唐宋八大家個個都是人才,而北宋的蘇軾和蘇轍更令人稱道。除了他們才情橫溢之外,人們還經常對他們兄弟倆的真情津津樂道。蘇轍從小跟著哥哥讀書,他們還一起赴京趕考,入仕後卻宦遊四方,難以經常見面。

有一次他們在一起讀到韋應物的詩句,忽然覺得非常傷感,於是便相約以後都早點退隱,享受閒居之樂。可是事與願違,美好的期望根本無法實現,就連蘇軾也無法預料,自己會客死他鄉,一家老小最後都由弟弟照顧。下面介紹的是蘇軾和蘇轍依依惜別,各自吟誦了一首絕句,情感真摯,一唱三嘆。

蘇軾和蘇轍依依惜別,各自吟誦了一首絕句,情感真摯,一唱三嘆

逍遙堂會宿

作者:蘇轍

逍遙堂後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詩的大意是:逍遙堂後的古木幽森、高聳入雲,半夜裡傳來風雨之聲。詩人心中高興,他誤以為實現了對床聽雨的盟約,卻忘記了自己還漂泊在彭城。

蘇軾和蘇轍依依惜別,各自吟誦了一首絕句,情感真摯,一唱三嘆

兄弟倆自從潁州一別,已經七年未曾謀面,後來蘇軾擔任徐州太守,蘇轍抽空前往探望,他們總算在徐州相聚了三個月。但是蘇轍很快又要去商丘赴任,不得不與哥哥告別。臨別前他們同宿逍遙堂,蘇轍想到此次一別,又不知何時才能重聚,心中悲慼,於是賦詩表達了自己的愁情。

起首兩句側重於寫景,兄弟倆在客館團聚,因為很久未見,心中都有千言萬語亟待訴說。其中既有重逢的欣喜,也有對宦途的擔憂,更有對未來的希冀。他們促膝談心直到深夜,然後又抵足而眠,詩人正朦朧入睡,忽然陣陣風雨之聲,攪擾了他的好夢。

蘇軾和蘇轍依依惜別,各自吟誦了一首絕句,情感真摯,一唱三嘆

後兩句重在抒情,詩人恍惚間以為自己回到了故園,正與哥哥對床酣眠,以為自己終於實現了當初與哥哥的約定。可是當他揉一揉眼睛,再掐一掐臉蛋,才終於徹底清醒,原來自己還在徐州作客。彭城,是徐州的古稱。

作者先是“誤喜”,表達了對“尋舊約”的渴望。但又因為人在宦途、身不由己,所以又用“不知”二字,抒寫了一種強烈的無奈之情,也就推翻了這種虛無縹緲的欣喜。

蘇軾和蘇轍依依惜別,各自吟誦了一首絕句,情感真摯,一唱三嘆

子由將赴南都,與餘會宿於逍遙堂

作者:蘇軾

別期漸近不堪聞,風雨瀟瀟已斷魂。

猶勝相逢不相識,形容變盡語音存。

詩的大意是:離別之時就要臨近,自己卻不願知道這個訊息。風雨不斷,令人黯然神傷,不過還是勝過相逢時不相識的場景。縱然覺得面容改變了很多,可是鄉音還是那樣熟悉。

蘇軾和蘇轍依依惜別,各自吟誦了一首絕句,情感真摯,一唱三嘆

相聚太難、分離太快,兄弟倆從小在一起生活和讀書,情感深厚。可是宦海沉浮,又各奔東西,難得一見,卻要匆匆一別。詩人用“不堪聞”三字,表達出一種不捨之意。似乎只要別人不提,自己不問,就不會有分別之事。看似無理之言,卻傳達出詩人的悲愁。

悽風冷雨,令人惆悵,這裡採用了移情手法,誇張地描述出風雨的無情。好像老天爺故意為難兄弟倆,其實只是因為馬上面臨離別,心中的悲慼投射到外界。雖然作者不願提及離別,但是事實上卻根本無法迴避,所以“斷魂”二字,下得極其沉重,蘇軾本來豁達,這一次也顯得小兒女模樣,可見其用情至深。

蘇軾和蘇轍依依惜別,各自吟誦了一首絕句,情感真摯,一唱三嘆

結尾兩句情感更加強烈,雖然化用了賀知章《回鄉偶書》裡的名句,但其實作者還引用了東漢夏馥的故事。夏馥才華橫溢,卻不願入仕,可是因為他的影響廣泛,遭到宦官們的嫉恨。為了求生,也因為不想連累他人,這位才子只好隱姓埋名,改變容顏,還在一位冶煉者那裡打掃煙囪,此後再也無人認識他。

可是他的弟弟一直在尋找他,後來偶然遇見他,雖然不認識,卻能辨別出他的聲音,兄弟倆終於得以團圓。蘇軾藉助這個故事,委婉地表達出對朝廷的怨憤,抒寫內心的不平,也傳達出兄弟間的真摯情誼。如此一唱三嘆的佳作,值得後世細細揣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