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的字帖有多牛?你最愛誰的?

古代詩人的字帖有多牛?你最愛誰的?

李 白

《上陽臺帖》是唐代詩人、書法家李白於天寶三年(744年)創作的紙本墨跡草書書法作品,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上陽臺帖》為李白自書其四言詩,共25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聳峻拔之勢和源遠流長之水,亦透過讚頌司馬承禎的作品,抒發了作者對其的仰慕之情。全卷蒼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詩風。全貼結體亦參差跌宕,顧盼有情,奇趣無窮。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是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亦是國家一級文物中的“國寶”,被稱為“一級甲”。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上陽臺帖》是李白所書自詠四言詩。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

杜 牧

張好好詩並序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來樂藉中。後一歲,公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藉中。後二年,沈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又二歲,餘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高閣倚天半,晴江連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低徊暎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下無袖,一聲離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引圓蘆。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主公再三嘆,謂之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以為疏。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小(此字點去)謝樓樹,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尊前且歡娛。飄然集仙客(著作任集賢校理),諷賦期相如。聘之碧玉佩,載以紫雲車。洞閒水聲遠,月高蟾影孤。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陽重相見,綽綽為當爐。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鬚。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偶。(闕三字)襟淚,短章聊(下殘)。

《張好好詩》是唐代詩人、書法家杜牧僅存墨跡,也是稀見的唐代名人書法作品之一。張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顏嬌美,才華出眾。杜牧的這首五言長詩,就是為她而作。

詩中描寫了作為少年歌妓的張好好始得高官沈傳師寵遇,終因沈的去世而流落市井的不幸身世,寄託了對她的無限同情,是杜牧詩作名篇。

該卷書用麻紙,製作相當精細。書用硬筆,筆法勁健,頗多叉筆。這些都是唐代書法的用紙、筆法的特點。

蘇 軾

《黃州寒食帖全卷》為蘇軾所撰並書寫,詩二首,共十七行129字,詩中訴說他被貶後的感嘆,此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之一。

原文:“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這首詩,恰好總結了詩人在“烏臺詩案”之前一段時間內的思想情緒:他憂讒畏譏,卻又過於“託大”,此時還是“我覺風雷真一噫”,到烏臺詩案之時,只能“魂驚湯火命如雞”(繫於獄中所作)了。

《赤壁賦》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透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陸 遊

《懷成都十韻詩》為南宋詩人陸游晚年為其友人手錄舊日所作七言古詩,內容描寫作者50歲左右在成都做官時的生活景況。格調豪放跌宕,書風亦瘦硬通神,可謂詞翰雙美。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館。

放翁五十猶豪縱,錦城一覺繁華夢。竹葉春醪碧玉壺,桃花駿馬青絲鞚。鬥雞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壯士臂立綠絛鷹,佳人袍畫金泥鳳。椽燭那知夜漏殘,銀貂不管晨霜重。一梢紅破海棠回,數蕊香新早梅動。酒徒詩社朝暮忙,日月匆匆迭賓送。浮世堪驚老已成,虛名自笑今何用。歸來山舍萬事空,臥聽糟床酒鳴甕。北窗風雨耿青燈,舊遊欲說無人共。省庵兄以為此篇在集中稍可觀,因命寫之。遊。

《懷成都十韻詩卷》此卷為陸游晚年為其友人手錄舊日所作的七言古詩一首,內容描寫作者50歲左右在成都做官時的生活景況。

詞婉約感懷,書寫豪放跌宕,可謂詞美字勁。

歐 陽 修

《歐陽氏譜圖稿》紙本,行書,歐氏所書《歐陽氏譜圖序》和《夜宿中書東閤》七律一首,其尺寸為30。5*66。2cm,遼寧省博物館藏。從跋文中可知《歐陽氏譜圖序》作於至和二年(1055),作者時年四十九歲,《夜宿中書東閤》作於嘉祐八年(1063),時年五十七歲。

《行楷書灼艾帖全卷》此帖為歐陽修給長子歐陽發的信,以筆鋒作方闊字,清眸豐頰,進退曄如。

範 仲 淹

邊事帖又稱鄉曲帖,釋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為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佔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信中“知府刑部”是富嚴,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時正在蘇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蘇州人,因此對富嚴給予自己家鄉親人的關照深表謝忱。而仲淹這時則遠離故鄉,以陝西招討使的身份,率部戍邊,抗擊西夏。故信中說:“此間邊事,夙夜勞苦。”

遠行帖也稱修答帖,釋文:

“仲淹再拜,運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吳親郎中經?有失款待,乞多謝。吾兄遠行,瞻戀增極,萬萬善愛,以慰貧交。蘇醞五瓶,道中下藥。金山鹽豉五器,別無好物,希不責。不宣。仲淹再拜,象山學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兩帖書法瘦硬方正,清勁中有法度。人常將此書風喻其人品,稱“公書莊嚴清澈,信如其品”。

此件作品曾經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遞藏。清阮元《石渠隨筆》、內府《石渠寶笈·續編》等書著錄。

《二札帖》是《邊事帖》和《遠行帖》合帖,此為《邊事帖》。

釋文:“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為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佔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賀 知 章

《草書孝經》 以草書寫“今文孝經”本文,無署款。據卷末小楷識語“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裱賀監墨跡”,推測為賀知章之作。北宋《宣和書譜》中亦著錄有賀知章所書孝經。十七世紀後半期傳入日本,明治年間由近衛家進獻皇室。

《草書孝經》本卷以草書寫“今文孝經”本文,無署款。據卷末小楷識語“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裱賀監墨跡”,推測為賀知章之作。北宋《宣和書譜》中亦著錄有賀知章所書孝經。十七世紀後半期傳入日本,明治年間由近衛家進獻皇室。

此卷用筆酣暢淋漓,點畫激越,粗細相間,虛實相伴;結體左俯右仰,隨勢而就;章法猶如潺潺流水一貫直下,充分地體現了他那風流倜儻,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

範 成 大

《致養正監廟奉議尺牘》釋文:昨辱惠字至慰。雪晴奇寒。以僕之瑟縮。遙知公之為況也。範子二軸。各為題數字納去。幸為分付。屬此寒冷。不得與渠少款曲。每念右史同年。為之悽斷。王生所作隸古千文。可得一觀否。方子文字挨排不行。只得以來年。今小大尚未回。得維垣親扎。閒數日。闊匾來者又數處。殆成苦相。不可具言。成大頓首養正監廟奉議賢友。

鄭 板 橋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人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其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蘭竹几成其心靈的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六分半”書,是鄭板橋對自己獨創性書法的一種諧謔稱謂。隸書中有一種筆畫多波磔的“八分書”,所謂“六分半”,其意大體是隸書,但摻雜了楷,行、篆、草等別的書體。

皓首歸來種萬松, 待看千尺舞霜風。年拋造物陶甄外, 春在先生杖屨中。楊柳長齊低戶暗, 櫻桃爛熟滴階紅。何時得過徐元直, 同訪襄陽龐德公。南朝官紙女兒膚,玉版雲英錦不如,乞與此翁原不稱,他年留待子瞻書。乾隆戊寅。板橋鄭燮。

《書法》釋文:皓首歸來種萬松,待看千尺舞霜風。年拋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屨中。楊柳長齊低戶暗,櫻桃爛熟滴階紅。何時得過徐元直,同訪襄陽龐德公。南朝官紙女兒膚,玉版雲英錦不如,乞與此翁原不稱,他年留待子瞻書。乾隆戊寅。板橋鄭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