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一次瘋魔的機會

本文為書報文摘原創,歡迎轉載

01

看過很多電影,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張豐毅領銜主演的《霸王別姬》算是一部經典。

影片裡,“霸王”段小樓曾經兩度痛斥“虞姬”程蝶衣——“不瘋魔,不成活”。劇中,程蝶衣天賦異稟,一意孤行,愛“霸王”,愛京戲,愛到骨子裡,愛了一輩子。

影片最後,段小樓與程蝶衣在分離了20餘年的舞臺上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合演《霸王別姬》。虞姬唱罷最後一句,用那把送給霸王的注滿自己感情和幻想的寶劍一刎而別。程蝶衣在段小樓的懷中結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也結束了這出燦爛的悲劇。

據說,“不瘋魔,不成活”是京劇業內的一句行話。大概是說,選擇了這個行當,就要因它痴、為它迷,哪怕瘋魔,也無怨悔。換言之,手裡做什麼,心裡就要裝什麼;心裡裝什麼,手裡才能成什麼。

想想也是。生活中,那些口是心非的人,心煩意亂的人,意懶情疏的人,有幾個做得了事,立得了業,成得了活?

多數時候,要學懂,要弄通,要做實,還非“瘋魔”不可呢!

給自己一次瘋魔的機會

02

同樣是影片,《編舟記》讓我至今難忘。裡面的主角,是一個叫馬蒂的年輕宅男。馬蒂不善於交際,不喜歡熱鬧,對字詞卻有著敏銳的認識,可貴的還有一絲不苟、一往直前的精神。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蒂開始編撰辭典《大渡海》。每天,他西裝革履,帶著袖套,窩在像小書店一樣狹小逼仄的編輯部,翻閱各種各樣的資料,用純手工的方式篩選、採集、刪除、貼上,並對各種詞條進行全新的釋義。之後,還要不斷地校對,反覆地修訂,前前後後要完成幾百萬個詞條。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馬蒂花在《大渡海》上的時間長達15年。15年裡,他每天干的活就只有編撰詞典。在旁人眼裡枯燥乏味的活兒,對馬蒂來說卻是一種極大的享受,以至於你不能不相信——原來,在這個世界上,孤獨而純粹的堅守是存在的,美好而乾淨的人是存在的,簡單又溫馨的人生也是存在的。

人生總是充滿了選擇。如果是無意的、被動的、強迫的,怨天或是尤人,多少可以理解。反之,如果是有意的、主動的、甘願的選擇,則當與這種選擇建立起不能割捨的情結,不要敷衍它,不要忽視它,要把它看作一個有靈氣的、有活力的生命體,跟它對話,跟它融匯。

給自己一次瘋魔的機會

03

吳冠中是我敬重的一位藝術家。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吳冠中在石家莊李村勞動。因為岳母病重,夫婦二人被準探親。

途經陽朔時,吳冠中被山水相依的“畫廊”所傾倒,不由發出“明珠遺落深山”的感嘆。雖然只有一天一夜的時間,但他十分珍惜這次偶然的機會。

誰知,作畫當天,大雨不止。老伴舉著雨傘為吳冠中遮住畫架。他們淋在雨中,聽憑冰冷的雨水澆在身上。吳冠中不斷地挪動寫生地點,老伴則不停地跟隨著,手中的雨傘沒有挪開過。

雨後,陣陣強勁的北風颳來。畫架終於支不住了,怎麼努力也畫不成了。失望之極,吳冠中竟哭了起來。

作家韓小蕙說吳冠中是“藝術的赤子”“他的心中只有藝術,裝不下別的了”。是的,當藝術家渾身的血液已被藝術的激情點燃,因畫而喜,為畫而泣,也就不足為怪了。

吳冠中有一句話:“你們要看我,就去看我的作品,我就活在我的作品裡”。我想,這也是對“不瘋魔,不成活”的詮釋。

給自己一次瘋魔的機會

04

中國當下的男演員裡,我很欣賞馮遠征。十多年前,在他與梅婷合作的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我就深深記住了他飾演的那個“另類”醫生——安嘉和。

那年,馮遠征在北京人藝演《茶館》。演完後,他與妻子通話,傳來父親去世的噩耗。放下電話的瞬間,他淚流不止。到醫院時,父親已經被送進了停屍房。當馮遠征拉開抽屜見到父親安詳的模樣時,並沒有哭。他在心裡說:“爸,我在演出,沒來得及趕回來,劇場有一千多個觀眾在等著,希望您能夠原諒我……”想著想著,眼淚上來了。他怕淚水滴到父親的臉上,只能不停地用手擦。

回憶這段經歷時,馮遠征說:“如果下次碰到這樣的戲,我就知道應該怎樣去演。但一個沒有經歷過的演員,一定會先哭。一個演員塑造角色時,應該先從生活中去觀察很多東西,再放到自己的表演裡。”

都說“三句話不離本行”,背後隱含的是專注,是琢磨,是精益求精,是對完美的孜孜以求。如今,“較真”常常被看成是迂腐,“精細”常常被看成是磨蹭。都急著露面,急著出名,急著成功,急著想被鮮花、獎盃和掌聲重重包圍。

可是,不“瘋”、不“魔”,又哪能成“活”。沒有“活”,又憑啥取信於人?

《海賊王》裡說:“人生中有些事你不竭盡所能去做,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出色。”

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給過自己一次或瘋或魔的機會呢?不瘋魔,不成活,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出色。

作者簡介:老楊,男,80後,湖南桂陽縣人,中山市作家協會會員,《讀者》雜誌簽約作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