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祥雲】小城往事

小城往事

【書香祥雲】小城往事

作者、朗誦者:李雪

李雪,祥雲縣文聯主席,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在省內外文學報刊、雜誌發表多篇文章,出版了個人散文集《陌上花》《家在祥雲》。

小時候,祥雲縣城的記憶是美好而夢幻的。

縣城始終是一個經濟文化集中的地方。我的姨奶奶家住在縣城的北街,也就是現在大家常說的老北街的“龍尾巴”上,相對熱鬧的地段要偏僻些。每天早晨,姨奶家院子裡的第一道陽光剛剛照過圍牆,她就來叫我起床,和她一起出去街上買早點、買菜,姨奶知道我愛吃燒餌塊,還要順道拿一個帶蓋子的搪瓷口缸打稀豆粉回來。她牽著我的小手走在北街上,人很少,清晨的薄霧還沒有散去,有幾家門口女人正在燒火炊煙飄蕩。我們買早點的位置在鐘鼓樓,那裡有一位老奶奶很早就擺著燒餌塊的攤子,鐘鼓樓裡有四根又粗又圓的大紅柱子,老奶奶的攤子就擺在北邊靠西的柱子下。姨奶笑眯眯地和人家打著招呼,叫我站在一邊等著,她又在旁邊另一個攤位上拿出口缸打好香噴噴的稀豆粉,然後有時候是帶著我繼續去買菜,有時候是千叮萬囑叫我先回家吃早點,不要等稀豆粉冷了就不好吃了。我一心只記得那烤餌塊的米香味和醃滷腐的混合香味,彷彿把我肚子裡的饞蟲誘惑出來,我已經忘記是怎麼回到家的,那美味簡直就是整個縣城裡唯一的味道!

北街並不長,從姨奶奶家出來到鐘鼓樓大概就是三四百米的距離,但是,被牽著手走過去,在孩子的心裡只有燒餌塊和稀豆粉的香味,沒有距離的概念。而今,只要一想起幾十年前在姨奶奶的帶領下走過的那條街道,我的心裡留下的全是對美味的深刻渴望。

有時候碰上街子天,會看見來賣“慄炭”的村裡人,有老的也有年輕的,臉上都一樣地帶著被木炭抹黑的痕跡,我不知道“慄炭”是用來做什麼的?慈祥的姨奶輕言細語告訴我“慄炭”可以烤火、燒餌塊,沒有煤煙那麼嗆人,心裡就覺得那真是很稀奇的取暖材料啊。在路上必經一條窄窄的小巷,巷子裡有人賣草,叫“蓑草”,姨奶說可以用來搓成麻繩,一根一根細細的草搓成的繩子,很結實。

在姨奶精心的打理下,她家的院子真算是一個美麗的“百草園”,裡面種著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單單那些花草就可以充滿一個小女孩的所有世界了。把鳳仙花摘來染指甲,看獅子花是深黃還是淺黃,水仙花的花苞打了幾個、粉色和白色各佔多少,雞爪花摘來泡在搪瓷口缸擺在桌上,大麗花就像一個誇張的色彩繽紛的“大饅頭”,粗壯的核桃樹太高了看不見花的樣子,我只在秋天的時候撿起掉到樹下的青核桃,拿錘敲開外皮,一層、兩層,再剝去薄薄的核桃皮,放進嘴裡清香滿溢……

我漸漸長大,發現院子變小多了。但是,我還是那麼地喜歡姨奶家,喜歡她家的院子,到處收拾得乾淨整潔,花香四溢。姨姥爺很少回家,如果回來碰巧我在的話,他會親熱地給我燒洋芋,在火爐的底部煤灰裡慢慢烘烤,烤熟之後用小刀非常小心地刮皮,把一個乾乾淨淨的熱洋芋遞給我小小的手裡。

一晃很多年過去了,小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當我走過修整一新的北街時,我就不由地想起慈藹的姨奶,想起她端給我的一缸稀豆粉,想起賣燒餌塊老奶奶微笑的眼睛,想起姨奶的小花園,院裡那棵高聳茂盛的核桃樹,想起一些恍恍惚惚的情景,就像電影《城南舊事》中那個小女孩用小心翼翼的音調柔婉地吟唱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原來,小城的往事一直是心裡留存的美夢片段,來來去去,點點滴滴,沒有關聯,卻一直伴隨著自己的成長,溫暖貼心。

2012年5月27日

圖文釋出 縣融媒體中心

圖文稽核 張敏來

圖文總審 胡林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