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識人術:“頭小定飄蓬,腳長苦道中”,準不準?還受用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有三個特性,其一是通俗易懂,這是俗話接地氣的表現。其二是朗朗上口,這也是俗話廣為流傳的其中一個原因。其三是言簡意賅,這是俗話的價值所在。

俗話來源於生活,作用於生活,所涉及的領域,自然極為廣泛,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是涉及“相術”,所謂的相術,便是“相人之術”,它與風水一樣,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學問。

老祖宗識人術:“頭小定飄蓬,腳長苦道中”,準不準?還受用嗎?

老祖宗識人術:“頭小定飄蓬,腳長苦道中”,準不準?還受用嗎?

其實這句俗話,字面上的意思,不難理解,符合俗話通俗易懂的特性。“頭小定飄蓬”,簡而言之,便是頭長得比較小,“腳長苦道中”,簡而言之,便是腳長得比較長。

為何古人認為,頭長得小不好呢?

主要有四種解釋:第一、有個成語,叫“賊眉鼠眼”,是形容人的五官長得像老鼠,眾所周知,自然界中的老鼠,頭也是比較小的,因此,頭長得小,在古人印象中,類似“賊眉鼠眼”

第二、古人會想當然的,將頭腦的大小,與人的智力和智慧相關聯,當然,這種想當然是以貌取人,是不恰當的。

老祖宗識人術:“頭小定飄蓬,腳長苦道中”,準不準?還受用嗎?

第三、在中醫中,認為腦為奇恆之府,古人言:“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說

”,腦排在首位,古人也將頭的大小與腦相關聯,進而與身體健康關聯。

第四,在古人審美中,覺得如果頭長得比較小,並不好看。

老祖宗識人術:“頭小定飄蓬,腳長苦道中”,準不準?還受用嗎?

由於以上四種原因,再加上儒家“天命論”先入為主的觀念,人們又將頭小與命運相關聯,認為頭小的人,命運坎坷,於是有了俗話的上半句“頭小定飄蓬”

所謂的“飄蓬”,指的是漂泊在水面上的浮萍,比喻人生坎坎坷坷。

老祖宗識人術:“頭小定飄蓬,腳長苦道中”,準不準?還受用嗎?

俗話的下半句說:“腳長苦道中”,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及封建社會的一種陋習——纏足。根據資料,纏足是從宋朝後期開始出現,在南宋時期開始興起,認為以“三寸金蓮”為美,固然,這種畸形的審美,是對古代女子的一種摧殘和壓迫。

老祖宗識人術:“頭小定飄蓬,腳長苦道中”,準不準?還受用嗎?

當然,古代封建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人分三六九等,例如在《左傳》中就曾提及:“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九流”,也分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古代的“纏足”,是為了滿足封建士大夫的自身優越感,因此,在古代,只有大家閨秀,千金小姐等富裕人家的女子,才能夠纏足。

而作為勞動人民的女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去幹農活,並沒有纏足。

老祖宗識人術:“頭小定飄蓬,腳長苦道中”,準不準?還受用嗎?

在封建社會,在地主的壓制下,農民的日子過得非常辛苦,因此才會說:“腳長苦道中”

總結:

俗話,要結合俗話所特有的社會背景去解讀,如果用今人的上帝視角去看待古人留下的俗話,難免會過於偏頗。

回過頭來看這句俗話:“

頭小定飄蓬,腳長苦道中

”,它反映了古人當時的思想和所處的社會環境,時至今日,人們所處的環境已經變了,因此,這句俗話已經不受用了。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交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