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雨素:閱讀和寫作使我們的生命像條大河

範雨素:閱讀和寫作使我們的生命像條大河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翻《千家詩》,看到《觀書有感》這首詩,陷入沉思。

想到我原來寫的《我寫    我在》,寫完後,總覺得不接地氣,太飄渺了。“文字使有限的生命進入到無限的時空中裡。”有那麼容易嗎?無論怎麼寫,大多數的人的名字也到不了無限的時空,會很快被人忘記。那麼,閱讀和寫作的意義何在?

威斯坦·休·奧登說,讀書就是翻譯,因為從來不會有兩個人的體驗是相同的。讀書是把線上人和線下人調撥成同頻共振模式。我們的生活是對藝術的模仿,生活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範雨素:閱讀和寫作使我們的生命像條大河

如果我們去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物理空間,那是什麼感受呢?

2014年深秋,我和徐克鐸爺爺領著4個孩子暢遊清華園,路上,徐爺爺對我說,他每一次去清華,都呆在屋裡不出來。徐爺爺的老伴在清華園後勤工作了一輩子。每次,他在校園裡走,清華學子老遠就叫他“老師好”。徐爺爺是甘肅慶陽的農民,他說,聽到孩子們叫他老師好,他臉發燒,就不出門了。一路上,我觀察到清華學子的臉上的表情都是“厚德載物”。

一個愛讀書的人,能引領一個家愛讀書。一個家愛讀書,能引領一個社群讀書……這是閱讀和寫作的力量。

前幾天,看到一個故事,說一個下鄉知青,年輕時拋棄了曾與自己同甘共苦的鄉下女友,女友為他懷過孕,還打過胎。後來他日子過得蒸蒸日上,不再和女友繼續了。到了暮年,他把自己的故事寫了一本書,自費出版,只給自己一個人看。他每天開啟書,讀一頁,以示懺悔。靠這種方法他治好了自己身體上的疾病,和心理上的疾病。寫作能治病救人,寫作是一個療愈的過程。

書是這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訓。書是文化傳承的一個鏈條,我們看書、學習,是接受了先輩的精神遺訓。我們在書中會找到一個理想的自己,我們透過書籍,把現實的自己和夢想中的自己嚴絲合縫地混為一體。重塑一個嶄新的自己。閱讀和寫作使我們的生命像條大河,有徘徊的天光雲影,有流淌的高山雪水。

前幾天,也就是12月12日,看到網友們紀念福樓拜誕辰200年。討論包法利夫人為什麼成為包法利夫人?我心裡琢磨,包法利夫人如果是生在清華園,那最不濟也能成為高曉松的。閱讀和寫作是給自己造境,能改變一個地區的物理空間,是改天換地。

範雨素:閱讀和寫作使我們的生命像條大河

範雨素:閱讀和寫作使我們的生命像條大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