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香十年,上海音樂廳“音樂午茶”今年又有新動作

每逢工作日午間,上海音樂廳南廳總會飄出美妙音符。歐式典雅的空間裡,有人三五成群圍坐小圓桌,有人將身體埋進後排沙發裡,也有人坐在邊座翹首觀賞,一曲演罷,掌聲響起……這是“音樂午茶”持續了十年的演出一景。

2012年1月7日,一檔全新的公益品牌“音樂午茶”在上海音樂廳亮相,觀眾憑一張低價門票,就可以欣賞一場一小時的沙龍式音樂會,感受一次心靈與音樂的詩意對話。如今,這杯“茶”泡了十年,茶香也飄了十年。

2022年1月7日,“音樂午茶”迎來十週年,曾在這個平臺亮相的青年藝術家——小提琴張洋、大提琴羅偉熹、鋼琴王晨、吉他劉憲績、手風琴周權,以及中提琴劉念/施宇成/吳靖羽/袁詩珂,共同組成“音樂午茶”十週年節日樂團,和在場觀眾一起為“音樂午茶”慶生。慶生音樂會以皮亞佐拉的新探戈音樂為主線,一首《生日快樂歌》將慶生現場推向高潮。

飄香十年,上海音樂廳“音樂午茶”今年又有新動作

扶持新人,本土音樂新人從這裡出發

低門檻、高品質,“音樂午茶”自誕生起就確立了親民的定位,為了讓觀眾相信,低門檻也能聽到好音樂,上海音樂廳費了不少心思,挖掘和推出了不少“潛力股”新人。

在慶生現場演出的青年小提琴家張洋是其中一員。2012年,還在上海音樂學院讀大四的他第一次登臺“音樂午茶”,此後10年成了常客,不光獨奏,還和好友組成三重奏、四重奏,演過不少室內樂。甚至,在備戰國內外的音樂比賽,比如丹麥卡爾·尼爾森國際小提琴比賽時,“音樂午茶”也成了他預熱的舞臺。

“對比賽很有幫助,我更自信了,有一些問題必須在舞臺上才會暴露出來,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舞臺實踐。”如今已是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的張洋,字裡行間對“音樂午茶”都是感激。

正在瑞士巴塞爾音樂學院求學的青年大提琴家陳亦柏是古典樂壇冉冉升起的新星。小時候的他是上海音樂廳的小觀眾,與“音樂午茶”結緣後,他與上海音樂廳的交集更多了。

在他看來,“音樂午茶”的特色是小而美,樂手和觀眾幾乎零距離,而演出的美感,恰恰在於那種沉浸式的感受,“普通觀眾可以在這方天地接觸到古典音樂,對古典音樂的普及推廣有重要作用。對年輕樂手來說,這裡也是成長之路不可或缺的橋樑。”

旅意青年男高音郭子照對此深有體會,他的音樂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就發生在“音樂午茶”。

2012年,還在上海音樂學院讀大三的郭子照參加了“音樂午茶”第一個聲樂專場。同年5月,在“未來音樂家”音樂會,郭子照獻上兩首獨唱,讓上海音樂廳看到了這個“未來之星”的潛力,於是又有了5個月後郭子照的第三次登臺——他以一場獨唱音樂會完成了一個音樂新人的蛻變。

“唱了15首作品,藝術水準要求極高,挑戰巨大,到場觀眾有980位。”這個數字牢牢印在郭子照的心裡,他沒想到,一個學生的獨唱音樂會能吸引那麼多觀眾買票,走出象牙塔,在專業的舞臺以主角身份登臺,不僅給他帶來專業上的突破,更影響了他對職業生涯的思考。

飄香十年,上海音樂廳“音樂午茶”今年又有新動作

雙向互培,午間一小時滋養市民心靈

慶生現場不僅來了9位和“音樂午茶”一路相伴的青年藝術家,還有不少特邀觀眾趕來現場。

曹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師,2012年以來,前後參加了27次“音樂午茶”。她不僅喜歡上海音樂廳典雅的建築風格、裝修格調,也很享受“音樂午茶”的沙龍氛圍,“‘音樂午茶’豐富了我的退休生活,提升了我的欣賞水平,我很喜歡!”

陸先生2014年第一次接觸“音樂午茶”,正值他更換工作崗位,壓力很大,一場接地氣的音樂會將他治癒了。這幾年,只要有空,陸先生隔三差五就會來,漸漸從“音樂小白”成長為小行家,“‘音樂午茶’治癒了一個普通的上班族,陪我走出了工作最艱難的時段,讓我在這個鋼筋水泥的城市感受到了溫度。”

小林從小學小提琴,2021年12月第一次來到“音樂午茶”現場,被氛圍打動了。作為復旦大學的在讀研究生,他還因此確定了畢業論文的方向,希望以“音樂午茶”為案例,研究藝術人才如何參與城市的文化建設,讓更多市民有更多機會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獨奏、獨唱、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十年來,“音樂午茶”的演出花樣百出,除了定期推出特別企劃,每逢百場、每到週年還會有慶祝專場,甚至還有暑期主題周、寒假講演系列,不僅為青年藝術家搭臺,還形成了觀眾與藝術家雙向互培的發展模式。

在古典音樂領域,樂章之間不鼓掌是約定俗成的觀演禮儀。在陳亦柏小時候的記憶裡,在上海音樂廳看演出,氛圍雖然很濃,但許多人並不懂觀演禮儀,而近年來,他明顯感覺到,觀眾的表現越來越好了。

“以前大家是愛聽,現在不僅愛聽,而且會聽,觀眾和樂手之間慢慢達成了默契。”在陳亦柏看來,默契的背後是上海觀眾音樂素養的整體提升,其中的蛻變離不開“音樂午茶”的默默深耕,“音樂會不僅是臺上的表演,臺下的觀眾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二者良性互動,才能促成一場成功的音樂會。‘音樂午茶’的小空間為上海音樂廳的大舞臺培養了越來越多懂行的觀眾和樂迷。”

從上海到米蘭,郭子照登過大大小小不少音樂廳,但上海音樂廳在他心中始終有著專屬的位置,而“音樂午茶”更像一位知心老友,“你在這不需要正襟危坐,很放鬆、很舒適,觀眾也會像老朋友一樣和你交流。音樂會上不僅有耳熟能詳的經典,對於一些新作品,觀眾同樣包容。”

飄香十年,上海音樂廳“音樂午茶”今年又有新動作

上海音樂廳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兩條路走路,請進來和走出去都要有

十年來,被上海市民當成“音樂客廳”的“音樂午茶”,共計演出1927場,登臺的青年藝術家達6300餘人,上演曲目約12000餘首,到場觀眾達200080人次。

步履不停,2021年秋天,“音樂午茶”在第1900期時升級出新,推出“線上版音樂午茶”(音訊版)——不斷精選每週精彩演出片段,做成合集,在線上和觀眾分享,同時,不定期展開音訊直播,觀眾足不出戶也能有午茶陪伴。

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觀察,“線上版”的反響很不錯,“因為只有午間一小時,很多遠距離的觀眾不可能每天都來,很遺憾,‘線上版’解決了這個苦惱的問題。”

站在十週年的新起點,“音樂午茶”重新出發,再次升級——為了讓午茶覆蓋更多人群、讓茶香飄得更遠,今年,“音樂午茶”還有走出去的計劃,30元的公益票價不變。

“以前也有進駐樓宇、送到郊區的動作,但都是單頻次的短專案,未來一年,我們會走進上海五個新城,把這杯茶端到那些離上海音樂廳比較遠的市民身邊。就像‘音樂宅急便’,我們會根據大家的需求,主動做好選單,主動把音樂家和音樂作品送到大家面前。”

“請進來、走出去,‘音樂午茶’必須兩條腿一起走路。”方靚說,“當然也要量力而行。比如,我們會在上海音樂廳的主場演三場的基礎上,再送出去兩場,保持一週五場的頻率。午茶天天有,但我們會打破地理位置的侷限,不再固守、不再侷限於上海音樂廳,而是在全市天天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