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寫越覺得自己一貧如洗;越寫,越覺得一草一木全都變作江東父老

越寫越覺得自己一貧如洗;越寫,越覺得一草一木全都變作江東父老

越寫越覺得自己一貧如洗;越寫,越覺得一草一木全都變作江東父老

李修文:

1975年生人,畢業於湖北大學中文系。著有長篇小說《滴淚痣》、《捆綁上天堂》,中短篇小說集《浮草傳》、《閒花落》及散文集《山河袈裟》等,曾獲魯迅文學獎、春天文學獎、茅盾文學新人獎等多種獎項,編劇作品曾獲大眾電視金鷹獎,現為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武漢市作家協會主席。

《致江東父老》自序

李修文

我看見過春天的黃河。其時東風浩蕩,冰花碎裂,所有的濁浪,與甦醒無關,與嶄新的命運無關,如同每一年的此時,它們時而化作獅子吼,時而轉為掐住了高音的低音,最終,就像在世上逃難的母親,它們吞下了苦楚,遮掩了傷痕,攜帶著僅剩的兒女奔向了不足為外人道的遠方。

是的,在滔滔東去的大河裡,有高音,也有低音;有山東,也有山西;有堅硬的黑鐵,也有消散的浪花。多麼像我們置身其中的人間:深山裡的雪水還沒有化開,獨木橋上的人正在淌下熱淚;凍僵的手會攥緊一隻饅頭,大風裡的腿腳終於向前邁進了一步;自取滅亡的人不發一言,苦水裡浸泡過的心卻偏偏不肯被馴服。

在春天的黃河邊,當我回過頭去,看見渡口上長出的花,看見更加廣大的人世,不由得再一次決下了心意:那些被吞嚥和被磨蝕的,仍然值得我泥牛入海,將它們重新打撈起來;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只要我的心意決了,他們便配得上一座用浪花、熱淚和黑鐵澆灌而成的紀念碑。

行路至此,他們早已不是別的,他們是頭頂的明月,是正在長成的胎記,是有臉沒臉都要再見的江東父老。

致江東父老:為了配得上你們,我要變得更加清白,那些廉價的嚎啕,那些似是而非的口號,我要代替你們去推開它們。這紙上的河山,要做生死賬,更要做招魂簿,生老病死,春雨秋雨,稻浪麥穗,披紅掛綠,以上種種,要聚集,要忍耐,要被召喚,而後水落石出,最終迎來光明正大;我也要變得更加沉默,不再執迷一己之力的奔突之聲,而是拽緊了你們的衣角,跟著你們去世上,由此,讓浮泛的變成實在,讓自詡的託付變成一場不聞不問的盟約。

就像我所寫下的這些篇章,踉蹌著來了,趔趄著走了,許多時候,我都不知道它們究竟姓甚名誰,微末的盼望,是眼見它們做夜路上的好漢,看待自己,就像看待一場奇蹟,再一路狂奔,來到了風雪山神廟,是的,水窮處,雲起時,一篇文章,即是一場風雪;一篇文章,即是一座山神廟。正所謂,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這些兒郎們,如若有難,你們就做哪吒,剔肉還父,剔骨還母,只顧去抱緊那些撲面而來的面孔和遭遇——如此大的天下,這麼多的人,這麼多的可愛人,這麼多的可憐人,到頭來,不過是:天下可愛人,都是可憐人;天下可憐人,都是可愛人。既然如此,兒郎們,莫不如在召喚聲裡應聲而起:上天也好,入地也罷,他們去哪裡,你們便去哪裡;他們要你們變成什麼樣子,你們就變成什麼樣子。

如此大的天下,這麼多的人。

我已經寫下了不少,但還遠遠沒有寫夠,就像行走在一條永無窮盡的長路上,越寫,越覺得自己一貧如洗;

越寫,越覺得莫大的機緣正在臨近,一草一木全都變作了江東父老。

所以,再致江東父老:道路正在繼續,更多的溝壑烽煙正在朝我奔湧,而我的心意已經決了,一如收集於此的這些篇章所寫,油菜花地裡,荒寒的窯洞中,又或東北小城,西域戈壁,以上諸地,在明處,在暗處,全都有倒伏在地的人,要我說,他們其實也是一座座倒伏在地的紀念碑,但凡想要將他們攙扶起來,這紙上的河山,就斷然不可能畫地為牢,相反,它要伸出手來,去觸控牛蹄窩裡的一塊塊苦,也要去吞噬針尖上的一點點蜜——這些觸控與吞噬,不是覺醒,而是命運;這些苦與蜜,不是自說自話的彎彎繞,而是拼盡了性命才能親近的太初有道。

是的,一定要記得:為那些不值一提的人,為那些不值一提的事,建一座紀念碑;一定要記得:天下可愛人,都是可憐人;天下可憐人,都是可愛人。

越寫越覺得自己一貧如洗;越寫,越覺得一草一木全都變作江東父老

2019-6《收穫》

2019年第6期《收穫》目錄

長篇小說

惠比壽花園廣場 / 黑孩

長篇連載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 黃永玉

中篇小說

別字 / 王松

骨肉 / 馬小淘

哈蜜的廢墟 / 陳謙

短篇小說

大樟樹下烹鯉魚 / 雷默

容易記 / 羅望子

錦瑟華年

《新潮》:夜貓喊叫催來黎明 / 王堯

致江東父老

不辭而別傳 / 李修文

明亮的星

異鄉者宋琳 / 陳東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