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讀年畫|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過小年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又被稱為“祭灶節”。過去,人們把臘月二十三視為年節活動的開端,許多地方更將這一天稱為“小年”,而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祭灶。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90多歲的畫家韓羽曾寫道:“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上天干什麼?向老天爺直接打小報告去,人們倒也不怕,幾塊麥芽糖就滿可對付得了。每逢春節,總要倒騰出來灶王爺畫像貼到牆上,我瞅他,他瞅我,心想,這才像是過年哩。”

年味讀年畫|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過小年

灶王爺年畫

知名畫家韓羽先生一直喜歡民間藝術,他曾經在文章中寫道:“灶王爺的神位,比土地爺還低一個檔次,連個廟兒都沒有,只能寓居在農戶的灶屋裡,按現在的說法是不脫產幹部。農村的灶屋,煙熏火燎,牆上烏黑,唯獨灶火門上方的灶王爺灶王奶奶的兩個白臉特別搶眼,圍著鍋臺吃飯時,我瞅他,他瞅我。灶王爺神小能量大,可通天。‘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上天干什麼?向老天爺直接打小報告去,人們倒也不怕,幾塊麥芽糖就滿可對付得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家鄉的年集上又見到了久違了的灶王爺,花一元錢買了這‘出土文物’。每逢春節,總要倒騰出來貼到牆上,我瞅他,他瞅我,心想,這才像是過年哩。”

年味讀年畫|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過小年

灶王年畫

灶王爺

灶君,俗稱灶神、灶王、灶公,道教中稱“九天司命定福東廚煙主保灶護宅真君”,簡稱“司命真君”,是中國神話中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另有專司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的職能,大部分人認為其為男性。

年味讀年畫|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過小年

農曆臘月二十三,又被稱為“祭灶節”

根據東漢《五經通義》記載: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其婦姓王名搏頰,字卿忌。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灶神名喚張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個女兒,皆名為察洽。灶神為張單,為民間最普遍的說法。

但也有人說:古時一人名張宙。因吃喝嫖賭耗盡家產,將妻賣與他人為婦,亦不堪支用,終成乞丐。一日乞討至一富人門首,即該婦之戶。婦招宙入,以給飯食,不巧主人歸,主人命妻燒水。張宙恐主人誤會,為保妻名節,奮身入灶而燒死。後妻每晨昏皆於灶頭設香案祭祀,主人問,則謊稱“人以灶烹食為生,不敬灶神,將譴”。附近人家效之,遂成祭祀灶神之風。

年味讀年畫|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過小年

灶王爺、灶王奶奶年畫

但灶神也有女子形象。據莊子《南華經》中說“灶有髻”,晉朝司馬彪解曰“著赤衣、狀如美女”。灶君是崑崙山上一老母,俗稱為“崑崙老母”;道書《敬灶全書·灶王經》中稱其為“雲種火老母”或“種火老母元君”(“元君”是道教封女仙所使用的尊稱),她麾下有五方五帝灶君、曾灶祖灶、灶子灶孫、運火將軍以及進火神母等三十六神。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她主管人間飲食,專門為天庭督查人間一切事物,還能操控一家人的生死禍福。後世民間大概覺得紅衣美女的形象不太穩重,後來便用灶神奶奶將其取代,並與灶王爺並肩而坐。

因為灶神監察人間善惡,並在年底稟報天庭。農曆年底送神日,人們很謹慎的將灶君影象貼在爐灶上祭拜,供奉肉食、糖餅、茶酒、水果等等。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君)醉酒”的記載。繼承此俗,有些地區的人,祭灶時,還要把糕點、糖漿、糖粉之類的甜食塗在灶君影象的嘴上,希望灶君不在玉帝那裡講自己家的壞話,以避免上天的責罰。

祭祀完後,將影象或神位揭下,與紙錢、紙馬等物一起燒化,送其歸天,直到正月初四才來繼續監察人世。

年味讀年畫|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過小年

清代灶神畫

淵源演變

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說,乾隆一朝,每年臘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於坤寧宮。

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年味讀年畫|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過小年

灶王爺和灶王奶奶

灶王爺年畫屬於神像畫的一種,要貼在廚房灶臺旁邊。在我國民間各地,畫上都有著多種樣式。如果你仔細看灶王爺像,就會發現很多文化元素在裡邊。

灶王爺像裡,一般是右邊灶王爺,左邊是灶王奶奶,旁邊還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上天言好事”,下聯是:“回宮降吉祥”,或“下界保平安”。上邊還有橫批:“東廚司命”,或“一家之主”。這一般和中國的傳統風俗多以堂屋門朝南,廚房多在東間有關。這“東廚司命”四字,道出了灶王爺的職責所在。

年味讀年畫|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過小年

祭灶年畫

灶王爺、灶王奶奶旁邊還安排兩個人,是灶王爺下邊的工作人員,一個人手裡拿著寫有“善”字的罐子,另一個人手裡拿著寫有“惡”的罐子。下邊還有兩個人,一個人手裡拿著竹籤,一個人手裡拿著小球。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就會把竹籤放在寫有“善”的罐子裡。如果你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就把小球給你放在寫著“惡”的罐子裡。

到了年三十,在一片鞭炮聲中,人們把新的灶王爺像貼上,這就是“下界保平安”了。為了討好灶王爺,人們對灶王爺考慮得非常周到,除了有老婆,有底下的工作人員,再往底下你看,有雞、狗,什麼都有,因為狗是看家護院,保護家裡的。還有一隻雞,因為從前沒有手錶,沒有鬧鐘,用雞來報時的。另外,雞也有象徵的意思,一般在年畫裡的雞,都有吉利、吉祥的意思。再往底下,那兩個火盆,這是聚寶盆,代表居家興旺。實際上用不著兩個,灶王爺、灶王奶奶夥用一個就足夠了。有時也是為了平衡,灶王爺有一個,也要考慮給灶王奶奶用一個。

灶王圖有兩種,一種是叫做“獨坐灶王”,就灶王一個人就行了。

年味讀年畫|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過小年

獨坐灶王

但是在家裡是不一樣的,就有了灶王和他的老婆在一起的這種,這種在中國流傳最廣。這個也反映出很特殊的民俗,有灶王爺就必須有灶王奶奶,有土地爺就有土地奶奶,一直到玉皇大帝,還給配個西王母,也就是王母娘娘。這種是民間一種心理,他總希望,神仙你別孤獨,沒伴兒,給你來個伴兒,別讓人家神仙打光棍,太寂寞了不好。所以這是兩個人的。俄羅斯是收藏中國年畫最多的國家,有5000多幅,最早開始於1840年。在聖彼得堡市立圖書館有一幅1901年收藏的灶王圖,灶王爺有老婆,也有小老婆,特別奇怪。這也可能是清代時還是一夫多妻制。

灶王爺年畫貼在廚房灶臺旁邊。這說明灶王爺還是食的人間煙火,和別的神不一樣。你拜別的神都是專門要你燒香。灶王爺、灶王奶奶就坐在灶臺上頭,你家裡的煙熏火燎,吃香的、喝辣的,還是你生活很貧困,吃糠咽菜,家裡講究不講究衛生,灶王爺看得最清楚了。所以你家裡邊真有錢,假有錢,窮富善惡,灶王爺心裡一清二楚的,所以他是最不能得罪的神,因為他代表了人生的一個最基本的需要——吃。因為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畫老是放在灶臺上面,您看這灶王爺、灶王奶奶的臉上已經被燻得夠嗆,紅的,到年末了,這幅畫估計也就不能看了,該換新的了。所以我們平常說“廿三糖瓜粘”,粘完了就把它撕下來,要燒,燒了才是“上天言好事”,因為這一燒,一股輕煙就上去了,就等於那天是“送灶王”,一個“送”字,特別重要,不能夠說摘下來順手塞爐灶裡面燒了,這是對神不敬,一定要到院子當中,舉行一個儀式,在院子裡有的時候有一口鐵鍋,把這個灶王爺畫放在鐵鍋裡,也要祭他的馬。要置放兩個碟子,一個碟子裡是水,還有一個碟子裡是切得很碎的草,這是給灶王爺送上天的那個馬,也得準備著,馬的水草也要準備好。

一幅灶王爺年畫,留給人凝重的民俗文化話題,也給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間,這就是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

(本文綜合自韓羽文章、澎湃新聞資料、《細說灶王爺年畫》等資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