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深情的送別詩,其中兩句尤其感人,背誦過的人都是高手

送別已經是古詩詞中一個老話題了,而每當提到送別的時候,人們又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楊柳,可見“楊柳”這個詞與“送別”之間的密切關係,可見它在送別場景中所起的作用。

那麼關於折柳送別的這種習俗,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漢朝時期,所以這個習俗之久遠讓它蒙上了一層古老文化的氣息,而這個習俗之廣泛也讓它深深嵌入了人們的內心。

“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折楊柳,上隋堤,攀條同憶送君時”……這些詩句中的楊柳都關乎送別。然而,就算在不直接以楊柳明入“送別”話題的詩中,也少不了用楊柳來烘托氣氛: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首深情的送別詩,其中兩句尤其感人,背誦過的人都是高手

在本期,詩要跟大家分享一首楊巨源的詩,此詩以楊柳入題寫送別之情,最是深情動人,堪稱送別詩中的上乘好作。

無關名氣,旨在分享大美;各位看官,我們一起來品《折楊柳》。

折楊柳

楊巨源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關於詩人楊巨源,大家應該都知道他的那首很出名的《城東早春》,其中也有寫到楊柳,可謂筆墨鮮明,風格輕快。而這首詩則以一種“低沉”“愁鬱”之味撥人心絃,亦具特色。

一首深情的送別詩,其中兩句尤其感人,背誦過的人都是高手

這首詩是站在遠行之人的角度去寫的,那麼在第一句中,作者開門見山,直接切向所題物象:水邊楊柳麴塵絲;曲,這裡指像酒麴一般,作者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楊柳的依依之貌。

看到這一句,感覺跟王維的那句“客舍青青柳色新”有同功之效,它從視覺方面去勾勒畫面,借楊柳營造了一個朦朧優美而又略帶清涼的意境。

在首句中拉物作引,奠定氛圍、鋪墊情感,是格律詩的一個很典型的佈局方式,所以從這點來看,此詩的首句起得就很穩。

寫到楊柳,肯定要說與楊柳有關的話題,所以承句也就自然生成了:立馬煩君折一枝;遠行的人騎在馬上,心情沉重不忍離開,他以請求的口吻,讓送行的朋友幫他折一枝楊柳。這是一個以人物為重點的畫面描寫,有語氣有動作,十分鮮活地呈現了當時送別的場景。雖然作者沒有去明寫人物的內心,但從一個“煩”字上,我們就足以體會到主人公那種複雜心情,也看到了他對友情的重視程度。而一個“折”字不僅與首句互補,還把“送別”之場面、之情感、之話題表達出來。

一首深情的送別詩,其中兩句尤其感人,背誦過的人都是高手

點出情感,就要進一步昇華情感: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在這個頗為傷感的場景中,在這個尤其愁鬱的時刻裡,有誰會真切地感受到離人的內心呢?也只有那緩緩吹來的春風了。

作者這裡為什麼非要寫春風呢?因為主人公手中拿著楊柳,而這楊柳又恰恰隨著春風的吹拂在輕輕舞動。所以他匠心獨具,見景再生情、見景動詩心,以十分巧妙的構思把這種離愁別緒再次表達出來,把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體現出來。

這樣的描寫既有畫面感,更有藝術感染力,不至於顯得太直白而失去韻味。其中,作者還將春風擬人化,將情感轉嫁過去,把它與楊柳聯絡起來,點活了詩句;這對烘托氛圍、昇華主旨、激發共鳴、穩住框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首深情的送別詩,其中兩句尤其感人,背誦過的人都是高手

在一首詩中,有一兩句能夠起到點睛作用,那麼這首詩指定會成為人們誇讚的物件。而楊巨源的這首《折楊柳》就是憑藉後兩句的張力,贏得了詩家的肯定,贏得了人們的追捧。“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初讀就被俘獲,真是妥妥的出彩之句。

數盡紅塵多少味,感傷最是遠行時;各位看官,讀完此詩,你是否也深受感染?是否也已粉上了楊巨源?如果是,就請動動你的小手指為他點贊吧!感謝各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