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周蘭紅:不變的年味兒

不變的年味兒

文/周蘭紅

散文|周蘭紅:不變的年味兒

(網路圖片)

新年伊始,萬物更新。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放眼九州大地,舉目五湖四海,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春節是中國人的獨有印記,更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她源於殷商,始於西漢,興於唐朝,一直延續到今天。每逢春節,禮花綻放,舞龍翻飛,歡聲笑語盪漾,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正走向世界。

春節俗稱“過年”,“年”是四季的終末,又是下一個輪迴的開啟,有頭有尾即是圓滿,年頭歲尾正是祭祖謝年的最好牲禮。大自然的清風使食鹽、陽光、村莊、田野相互碰撞,相互作用,醞釀了一脈相承、亙古不變的年俗傳統,鑄就了華夏兒女精神世界裡的永恆信仰。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熱鬧的人群,滿桌的美食,絢爛的煙花,震耳的炮竹,這些埋藏在記憶裡的瑣碎細節,成了我們揮之不去,心心念唸的“年味”。

如今,人們總說年味變淡了,春節彷彿漸漸褪去記憶中的熱烈與色彩。味道變淡了,其實淡的不是“年味”,而是“人心”。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優越,吃喝穿戴玩天天如過新年,人們心中逐漸淡漠了對過年的期盼和新鮮感。當下文化認知的進步,抑止了過去歲月的幼稚與匱乏,使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覺得難以滿足。或許,這就是人們覺得“年味”變淡的原因。的確,年味並不只是物質的充足與豐盛,而更應該是文化的充盈與豐富。與時俱進的年味才能彰顯中國獨有的文化圖騰。細細想來,我們缺少的並不是對“年”的感情,而是企盼對“年”的一種新方式和新載體。“年味”始終都在,只是在悄悄地改變著舊模樣。

“年味”深深的蜿蜒在數億人口大遷徙的匆匆步履中。每到臘月,五湖四海的遊子都會站在時光的間隙裡定格鄉愁,悄悄張望回家的路。於是,攜著期盼、拎著奔波、挾著忙碌,從四面八方湧入一個叫“故鄉”的地方。然後,盛著飯香、墨香、甜酒香、臘味香,還有濃郁的人情味兒,圍坐在時光老人身邊,莊重地凝聚著待翻的日曆。生命的指標,在這種莫以言狀的虔誠中,會毫不猶豫地進行一場莊嚴的跨越,在留連那些漸漸淡去的美好記憶中,策劃新一輪的出發。

“年味”華麗的綻放在那絢爛的色彩裡。每到年末,無論城市與鄉村,無論深宅大院還是寒門農舍,都無一例外妝扮地紅紅火火,洋洋喜慶。新年是紅色的,紅色象徵著喜慶,人們將這種喜慶散播到四面八方,角角落落,窗上的紅福字、口袋裡的大紅包、孩子們的紅棉襖、連小商販都換成了紅色的袋子,塞滿喜慶的糖果。更是那滿街的大紅燈籠,一如紅袍加身,將喜慶與祥和懸於門樓和大樹的高枝上,舉手投足間托出紅紅的期待。一串串鮮紅的中國結、一排排紅底對聯、一掛掛紅色鞭炮……喜慶裝滿了中華大地,喜慶耀眼了地球上獨有的“中國紅”,構築成了關於春節最溫暖的記憶。

“年味”悄悄流淌在中國人的信仰與智慧裡。每每過年,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門楣邊,便裝扮上各式各樣的窗花、春聯,一眼望去,精彩紛呈。紅紅的春聯,濃濃的墨汁,精美的書法,流淌著悠悠幾千年的中國情,綿延不斷。穿行在大街小巷,穿行在悠悠幾千年的書法藝術中,一如徜徉於一場盛大的書法展覽,使人流連忘返。古典莊重的雕鏤窗欞,貼上精巧美麗的窗花,像一幅幅精美的圖案,散發出濃濃的古典氣息;明光鋥亮的玻璃窗上,貼上紅紅的窗花,像孩童腮邊的紅暈,美豔動人。鑲嵌著各種人物、動物、花卉的窗花更是栩栩如生,相映成趣,襯托著表達祝福、喜慶的文字,都被心靈手巧的民間藝人以各種形式剪裁在方寸之間,裁剪著一個個平淡的日子,裁剪著一段段美好時光。用絲絲縷縷的線條把年復一年的日子連綴,編織成一個個祥和而溫馨的節日,釀造成一尊尊濃厚而醇香的年味兒。

“年味”深刻地烙印在童年的記憶影像裡。最質樸的年味兒,已經美麗成童年的背景。小時候的年味兒是父親買回來的那塊豬肉,是母親給做的新衣裳,是小夥伴們分享的那串糖葫蘆,是提著手工燈籠掃街的自豪,是噼裡啪啦金花四濺的那掛小鞭兒,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幾毛錢。孩提時的年味兒,就是這般甜蜜!不需要過多欲望的積攢;不需要過多財富的奢侈;不需要過多豔詞的修飾。質樸就是珍貴的幸福源泉,快樂就是真實的簡單滿足。小時候的年味兒是內心最熱切的期盼,永遠有品不盡的歡樂與溫馨。

年味從來不曾遠去,只是我們長大了,肩負著更多的責任和期望,難以再享受那無憂無慮簡單純粹的快樂。年味從來不曾變過,它早已深深地烙印在華夏兒女的血脈裡,綿延千里萬里,走過了千年歷史長河。

散文|周蘭紅:不變的年味兒

【作者簡介】周蘭紅,東昌府區新星小學教師 。業餘時間喜歡與經典書籍為伴,愛好旅行,已走遍大半個中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