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奉獻劍指無私 《功勳》之《張富清》飽含詩意更見深情!

在地圖上,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到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的距離是 719。2 公里,如今駕車前往僅需要十來個小時。而對於張富清一家四口來說,這條路卻走了那麼久。電視劇《功勳》之《默默無聞張富清》正在多平臺同步熱播,創作者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刻畫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張富清深藏戰功,紮根基層,奉獻大半個世紀的不凡事蹟;又以嫻熟而高妙的藝術技巧令平實的講述多了幾分戲劇性,飽含詩意浪漫情愫的同時,更見深情。

關乎奉獻劍指無私 《功勳》之《張富清》飽含詩意更見深情!

打破線性敘事 現實筆法與浪漫情懷交相輝映

從表現形態來說,《功勳》是人物傳記劇,在有人物原型的基礎上,需要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準則。張富清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如何既向觀眾展現其為人熟知的功績,又能開掘其鮮為人知的經歷,自是為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創作要求。《默默無聞張富清》篇以現實筆法與浪漫情懷作為創作的經緯線,打破線性敘事,在現實和回憶之間遊刃切換,找尋到了講述功勳人物故事的敘事突破口。

首先是景真。《默默無聞張富清》單元創作團隊深入陝西漢中、湖北恩施等地實景拍攝,將一南一北兩處對於主人公張富清而言至關重要的“人生驛站”用鏡頭展現在觀眾面前;再者是情細。作為外來幹部,張富清如何為改善當地百姓生活水平出力,創作者沒有選擇“高舉高打”,而是從細微處落筆,由小事著手,展現張富清心中時刻裝著人民群眾,已至“忘我”“無我”的精神境界。

表現功勳人物,沒有愛與深情是講不好故事的。創作者將真情和讚頌融於創新敘事和浪漫情懷中。《默默無聞張富清》打破線性敘事,以老年張富清的視角切入,將現實和回憶交織,情緒的串聯熨帖而自然。而更令人感動的是,創作者用浪漫的表現手法彌補了張富清未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的遺憾。夾著鋪蓋走在山裡的張富清,向故鄉的方向眺望,看到的是母親站在樹下朝著他微笑的場景。“補償式團圓”,尤寄託著創作者以此慰藉功勳的情懷,更與悲情中照見張富清無私為公的博大胸襟。

關乎奉獻劍指無私 為奉獻精神鼓與呼!

何為功勳?為何要講述功勳故事,弘揚功勳精神?這也是《功勳》全劇試圖向當下的觀眾做出的迴應,《默默無聞張富清》篇回答問題關乎奉獻,劍指無私。如今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極大豐富,面對的誘惑也更多,心性難免浮躁,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態度更不乏發生些許變化,難免有諸如“奉獻精神過時了嗎?”“大公無私的人是真實存在的嗎?”等質疑聲浮響。

《默默無聞張富清》篇既是有力回擊,又是現實互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發展振興篳路藍縷,從一窮二白到繁榮昌盛,是無數個“張富清們”帶頭開路成就的。他們的眼裡沒有小我,他們的心中只裝著大家,毋須問值不值得,奉獻精神不是用交換的標準能夠衡量的,張富清的故事讓觀眾看到的是,我們如何走過艱難,走到今天。無私奉獻精神不僅不會過時,還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增添新的腳註,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流淌在國人的血液裡,鐫刻在我們的民族基因中。

《默默無聞張富清》篇同時也讓觀眾們看到了那些“藏於背後的背後”的中國女性的偉大與堅韌。張富清之所以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地全心投入工作,離不開家庭的理解和支援。母親不捨孩兒受罪,仍忍痛目送一家四口離開,是深明大義;妻子埋怨丈夫不管家事甚至“大義滅親”,卻仍舊拿出省下的口糧救濟老人,主動從供銷社的崗位上退出來自己靠幹雜活補貼家用,用化肥袋給越長越高的孩子做褲子 …… 鏡頭所至,點點滴滴盡在詮釋著智慧勤勞的婦女們的付出和榮光,更與當下追求女性獨立的呼聲遙相呼應,更具現實意義和當下性。

半島晨報、39 度影片記者李洪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