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李海山|鄉魂

【山西】李海山|鄉魂

崇文|博學|慎思|篤行

【山西】李海山|鄉魂

鄉 魂

李海山

職場打拼,飄泊經年。終於有暇在生我養我的故鄉的土地上,耕耘撒播,穿街走巷,駐足咀嚼,重溫泥土的清香,重感鄉音的親切,重開記憶的閘門,重獲嶄新的認知。

夏天,我眼前的村莊,錯落有致,處處綠蔭。最吸引人的就是村子中央,那一棵枝繁葉茂的老槐樹了。誰也說不清其歷經多少朝代,生長多少年了。我的父輩告訴我們說,他們的爺爺或者老爺爺活著的時候,這棵樹就長這麼粗了,三四個人拉起手來,合抱不住。樹冠如傘,遮擋烈日。一到盛夏,在家熱得呆不住,不少人午飯過後,便三三兩兩來到其下乘涼。有下棋的,有打撲克的,有坐在小馬紮上,慢慢搖著扇子的。這裡彷彿存在著一個無形的磁場,吸引著不能午休者紛紛靠攏。我每次外出歸來,下了車,遠遠望見老槐樹,心裡就如釋重負,覺得離自己的家越來越近了。腳步也不由自主的不斷加快。槐樹底下不遠處,走進南北向的第一條巷子,走上大約四五十步,最裡邊的一戶即是我家。

這裡是我家的舊院,四四方方,五間木結構坐北朝南的瓦房,東西兩廂,均有配房,磚砌窗臺和沿臺。我在此生活了整整五十個年頭,2011年搬到了現在的新院。我家所在的這條巷,原來有九家人,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有在外地工作的,有在遼寧瀋陽當廠長的,有在湖北當師級幹部的,有在山西太原當處長的,也有西安或昆明、四川當工程師的、經商的和一般幹部。還有在本地做教師、做醫生、做法官的,等等。可謂人才輩出,人丁興旺。曾經被津津樂道為"富家巷"。當然,我也引以為榮,深感自豪。可惜,時過境遷,昔日鼎盛的"富家巷",如今只剩下一家人了,其他都鎖了門。我甚至擔心,再過若干年,或許整個村子也不復存在。而這一切似乎又不可避免。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一個又一個的村莊已經或正在徹底消失。這是不可逆轉的大勢所趨。

村子裡住的人越來越少,一座座庭院漸成空巢。從南到北的通街大道上,只有夏天的時候,才能看見在老槐樹底下,常坐著幾個頭髮花白的老媼,家長裡短,嘮嘮叨叨。這與我記憶當中曾經的熱鬧場面,無法相比。年輕一點兒的,受時代大潮衝擊,不是求學深造或離鄉外出,尋找更大的發展平臺,就是進城務工,追求更為理想的生活。溫飽問題解決後,人們的精神需求,也越來越高。土地已拴不住人心。城市的“虹吸效應”日益顯現。傳統的生活習慣,已經遠遠落後於社會的發展和時代前進的步伐。試想,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固步自封,執守一念,還不會被改革的洪流所淘汰嗎?

令人驚訝不已的是,老槐樹的自我修復能力。在大風中刮斷的樹枝,不久之後,就會又冒出茂密的枝條,且更為旺盛,生命力極強。狂風暴雨,其奈我何?

多少次,走到老槐樹下,我停步留戀,若有所思。當年那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跟著大哥哥大姐姐,在村口攔住過往的行人背誦"老三篇"的情景,又重新出現在腦海。那是一個極其瘋狂的年代。荒唐嗎?回頭去看,著實有點兒滑稽可笑,又荒誕至極!當一個社會缺乏理性的思維時,難免不帶來深重的災難和激烈的動盪!

再過些年,倘若行政村區劃重新調整,倘若房屋被夷為平地,我還能看到遮天蔽日、槐花飄香的老槐樹嗎?

2021年5月31日雷雨天

【山西】李海山|鄉魂

作者簡介

李海山,山西省原平市人,1964年出生,畢業於雁北師範學院(現大同大學)中文系,寧武縣在職教師。曾度過四載火熱的軍營生活。自幼酷愛文學,曾在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新聞報道等作品。其所作《心曲》一詩,被收入《馬作楫文集》;演講詩《戰土的驕傲》被選送師政治部。

【山西】李海山|鄉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