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已久的魔術“通天繩”,幾百年前,中國人的表演更加恐怖

魔術是依據科學的原理,運用特製的道具,巧妙綜合視覺傳達、心理學、化學、數學、物理學、刑偵學、表演學等不同科學領域的高智慧的表演藝術。抓住人們好奇、求知心理的特點,製造出種種讓人不可思議、變幻莫測的現象,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

甚至於,魔術一度成為了春晚舞臺上的重頭戲,憑藉春晚魔術成名的劉謙一度讓人十分佩服,這位魔術師的水平真是高超,令全國觀眾歎為觀止。其實,在古代也有不少魔術師,而且他們的水平絲毫不遜於劉謙先生。在《聊齋志異》裡,講到一個變戲法的人。

失傳已久的魔術“通天繩”,幾百年前,中國人的表演更加恐怖

根據文獻考證,這位“魔術師”並非蒲松齡先生杜撰出來的虛構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此人曾與蒲松齡有過一面之緣。

那一年,蒲松齡去參加鄉試,時值立春,按照當地的風俗沿街的商販要用綵帶做成棚架,抬著架子吹吹打打送到官府門前,名曰“演春”。蒲松齡考完了試,便與同門去看熱鬧。官府前面人山人海,人群將衙門圍了個水洩不通。

蒲松齡抬眼望去,公堂裡四個大官正襟危坐,大堂上站著一位藝人。藝人的身邊,有個披頭散髮的小朋友,一大一小正在表演節目。但見四個大官被兩人的節目逗得開懷大笑,而一個青衣衙役則催促著藝人趕快表演重頭戲——戲法。

聽聞藝人要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戲,周圍的老百姓頓時屏住呼吸,目光鎖定場內的藝人。藝人問幾位官老爺:“各位大人想看怎樣的戲法呢?”四個大官面面相覷,一人對藝人說道:“變個我們都沒見過的把戲吧,如果變得好那就有賞錢,變不好就得挨罰。”藝人說道:“我看就給幾位大人變桃子吧!”

失傳已久的魔術“通天繩”,幾百年前,中國人的表演更加恐怖

藝人慢慢地脫下自己的長袍,可他又像想到了什麼一樣,苦著一副臉對大官們說道:“大人,現在冰雪還沒融化,哪都沒有桃子。可如果我變不出來,大人多半要怪罪下來,這該如何是好呢?”當官的怒斥道:“別囉嗦,你變是不變?屁股想挨板子嗎?”

藝人的娃娃說道:“爸爸,既然已經答應各位大人了,就趕快變出來吧。”藝人為難地說道:“既然凡間沒有桃子,那就只能去天庭裡找找了,想來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裡當有仙桃。不過,此離天庭路途遙遠,該怎麼上天呢?”小娃娃說道:“這有何難,父親只需準備好梯子,我代父親去便是。”

藝人聽罷,只能從箱子裡拿出一捆繩子,大概有幾十丈長。隨即,藝人施展把戲,將繩子變成了“通天繩”,繩頭的那端扶搖直上,瞬間便插入雲端。藝人對兒子說道:“孩子你去吧,但要萬萬小心啊!”娃娃抓住繩子,對老爹說道:“父親,如果我不能回來,您可要記得把我的屍體取回來,逢年過節別忘了給我送些寒衣紙錢啊!”父子倆潸然淚下,觀眾亦為之側目。

孩子順著繩子爬了上去,沒過多久便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過了好半天,只見天上突然掉下一枚桃子。桃子有巴掌大小,散發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圍觀的老百姓都說這便是娃娃摘的仙桃,吃了能延年益壽云云。人們還在議論著,突然天上的繩子竟軟軟地倒下來。藝人高呼:“不妙!定是之前沒跟王母娘娘打招呼,她老人家發火了,才砍斷我的繩子。我兒定有危險,這該怎麼辦!”

失傳已久的魔術“通天繩”,幾百年前,中國人的表演更加恐怖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天上突然掉下一個圓滾滾的東西。眾人定睛一看,不由得譁然,此物正是藝人兒子的頭顱。沒過多久,娃娃的心肝脾肺腎也紛紛從天而降,血淋淋地讓人不忍直視。藝人跪在地上哭天搶地,心軟的老百姓也跟著抹眼淚。

隨即,藝人對各官老爺說道:“小人奉命讓兒子去天上摘桃,沒想到竟得罪了九天之上的神仙,以至於犬子身首異處。我這個當爹的,一定要給兒子操辦後事。然而,我與兒子漂泊多年,沒有積蓄。各位大人,能否行行好,施捨一筆喪葬費?”

大官們面面相覷,認為這個悲劇是因自己而起,所以便湊了一筆銀子給藝人,讓他厚葬兒子。誰知,藝人接過了銀錢以後,拍了拍身邊的箱子,對裡面說到:“兒子,大人們已經賞賜了銀錢,還不快快出來拜謝?”說罷,小娃娃從箱子裡跳出來,對著四個官老爺磕了好幾個響頭。

原來,這一切都是藝人準備的戲法。

此時眾人才恍然大悟,掌聲不斷,直稱讚藝人的水平高超,竟用障眼法騙過了所有人。掌聲漸熄,蒲松齡還在琢磨藝人的把戲。可當他定睛看向場中,那對魔術師父子早已趁著眾人鼓掌時離開了。

失傳已久的魔術“通天繩”,幾百年前,中國人的表演更加恐怖

其實,魔術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現在中國漢代的“百戲”中,到了19世紀,隨著中外藝人交換日益增多,中國外魔術也大量地傳入中國。南方的魔術藝人側重於吸取西歐的魔術表演手法,北方則更多地鑑戒了亞洲的魔術武藝,形成了中國魔術的南北兩大流派。

所謂南派,其表演考究道具造型的宏偉壯麗,表演優美瀟灑,一般不說話;北派多重於手上本領,除表演細膩外,還注重“使口”(說功),這成為北派魔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後來,隨著南北派交換日益增多,相互取長補短,南北兩派之分已不甚分明瞭。

參考資料:

【《聊齋志異》、《中國百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