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黑房子崖墓群位於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海蘭村1組,中心地理座標為北緯29°30′43。70″,東經106°17′21。25″,海拔317米,分佈面積約2400平方米,該崖墓群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定為文物點。2021年10月至11月,為配合金鳳隧道工程的建設,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施工紅線範圍內的黑房子崖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墓葬17座,留取資料6座,現將初步發掘收穫簡述如下。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一 黑房子崖墓群周邊環境

一、考古發現

黑房子崖墓群位於一近橢圓形的山頂上,山頂東坡有墓葬11座,西坡有12座。該墓群墓葬均被盜擾,出土隨葬品較少,只能將儲存較好的墓葬形制作為分期的主要依據。根據各墓葬朝向、規模大小、墓內附屬設施、剩餘隨葬品等,將該墓群分為四個組,時代為東漢至六朝。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二 黑房子崖墓群航拍

1.第一組墓葬

M1~M4四座墓葬,分佈於東坡南部,為第一組墓葬。20世紀70年代被當地村民改造為蘑菇培養室,墓道和墓室結構均破壞嚴重,基本上無法判斷時期。

2.第二組墓葬

M5~M11分佈於東坡北部,為第二組墓葬。墓葬方向範圍為68~83度。除M8總長為6。96米外,其餘總長在10。80~14。66米,規模較大。M5、M6、M10、M11的墓頂為拱形頂,M7為藻井式覆鬥形墓頂,M8、M9為“人”字坡墓頂。M6東北角有一灶臺,M7的灶臺在墓內東南角。除M8、M9無棺床,其餘均有棺床。M8出土陶器較多,其餘墓葬剩餘隨葬品極少。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三 黑房子崖墓群東坡航拍

將較具代表性的M7的清理情況簡述如下。M7由墓道、墓門、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組成,總長約11米,方向為81度。墓道平面呈梯形,口大底小。三重門框,封門已不存。甬道平面呈梯形,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墓頂為藻井式覆鬥形,墓頂中部鑿刻“回”字形圖案。墓室左右二側及後部設有棺床,東南角有一長方形灶臺和壁龕。M7後期盜擾嚴重,未發現葬具、人骨。墓室底部的淤積土中含有少量擾亂後的灰陶殘片。根據M7的大小、墓頂和墓內附屬建築,M7的時代可能為東漢晚期。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四 黑房子墓群M7航拍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五 黑房子墓群M7墓室及墓頂

3.第三組墓葬

M12~M17分佈於西坡北部,為第三組墓葬。墓葬方向範圍為272~294度,該組墓葬規模較小,總長在3。16~5。78米。除M15墓頂為藻井式覆鬥形外,其餘均為拱形頂。M12無棺床,其餘墓室後部均設有棺床。僅M13墓內西北角有一灶臺。

M13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四部分組成,總長約5。06米,方向為294度。墓門上部、甬道及墓室頂部部分被破壞,墓道較短,壁較直。二重門框,封門已不存。甬道和墓室平面均呈長方形,墓頂為拱形,墓室後部設有棺床,墓內西北角有一灶臺。M13後期盜擾也較嚴重,墓底的黃褐色淤積土中發現少量隨葬品。有陶塘、陶房、鐵劍各1件,陶雞2件。M13規模較小,另根據墓頂、墓內附屬建築和剩餘隨葬品,M13的時代可能為東漢末—蜀漢時期。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六 黑房子崖墓群西坡航拍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七 黑房子崖墓群西坡航拍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八 黑房子崖墓群M13墓室及墓頂

4.第四組墓葬

M18~M23分佈於西坡南部,為第四組墓葬。墓葬方向範圍為250~265度,總長在2。70~7。60米。M18、M19、M20的墓頂均為拱形,M21、M22為覆鬥形頂,M23為“人”字坡頂。這六座墓葬除M21外,墓室後部均設有棺床,其中M18、M20、M21有較短的排水溝。M23的規模在這組中墓葬較大,長7。06~7。60米,墓室左右二側及後部設有棺床,西南角有一長方形灶臺。除M23外,其餘墓葬規模均較小,時代可能為六朝時期。

M21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四部分組成,總長2。70~2。80米,方向為250度。墓道較短,一重門框,封門已不存。甬道和墓室平面均呈長方形,墓頂為覆鬥形。墓門外頂部開鑿有一道弧形凹槽,墓室前部至墓道口有一條排水溝,M21後期盜擾嚴重,未發現隨葬品。M21規模極小,其墓室長1。80、寬1。44、高1。36米,墓葬前部有排水溝,其時代可能為六朝時期。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九 黑房子墓群M21正視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十 黑房子崖墓群M21墓室及墓頂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十一 黑房子崖墓群M6出土陶俑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十二 黑房子崖墓群M6出土陶塘

“凡葬必於高陵之上” ——重慶市高新區金鳳鎮黑房子東漢至六朝崖墓群

圖十三 黑房子崖墓群M8出土陶器

二、收穫認識

此次發掘的黑房子崖墓群墓葬數量較多,各組墓葬朝向有別、排列有序,應是有意識規劃的家族墓地。有的墓葬中發現有兩到三個棺床,為探討漢代崖墓同穴合葬的喪葬形式,提供了新資料。有的墓葬墓室門口處發現有灶臺,從側面可反映出古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是“事死如事生”喪葬觀念的體現。黑房子崖墓群分佈規模較大,延續時間較長,為深入研究川渝地區東漢至六朝時期的墓葬形制、喪葬文化等增加了重要的實物材料。

參考資料:

[1]羅二虎:《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88年第2期。

[2]羅二虎:《四川崖墓開鑿技術初探》,《四川文物》,1987年第2期。

[3]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忠縣塗井蜀漢崖墓》,《文物》,1985年第7期。

[4]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江北區文物管理所:《重慶市江北區四馬溪遺址漢墓發掘簡報》,《四川文物》,2015年第3期。

[5]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潼南區文物管理所:《重慶市潼南區下廟兒遺址漢墓發掘簡報》,《四川文物》,2014年第4期。

[6]範鵬、李大地、鄒後曦:《重慶璧山縣棺山坡東漢崖墓群》,《考古》,2014年第9期。

[7]孫治剛、白九江:《重慶市江津區坪坪上漢代崖墓發掘簡報》,《文博》,2017年第3期。

[8]代玉彪、白九江:《重慶市永川區石壩屋基、伏巖寺崖墓群發掘簡報》,《四川文物》,2017年第1期。

圖文:馮彥萌 範鵬

責編:董永嘉

編務:劉 微

稽核:林必忠

作者簡介:馮彥萌,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助理館員。範鵬,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館員。

轉載自 重慶考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