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有啥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玄奘九世輪迴,皆被沙僧吃掉

引言

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西遊記》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可以說是少有的達到了廣為流傳,人盡皆知程度的文學作品。小說以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為原型,進行藝術加工,最終講述了唐僧在受唐太宗之命,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收服了曾大鬧天空的孫悟空、天蓬元帥豬八戒、捲簾大將沙僧,甚至收了西海龍王三太子白龍馬為坐騎。雖然路途中經歷了艱辛的九九八十一難,但最終不拋棄不放棄的師徒四人還是取得了真經,唐僧也帶著經書成功返回大唐。

西遊記有啥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玄奘九世輪迴,皆被沙僧吃掉

雖然整本小說就講述著妖魔鬼怪、神佛魔仙的故事,彷彿是脫離實際,毫無現實意義的故事,但實際上《西遊記》有著深刻的歷史現實意義,作者吳承恩生活在明代中葉,儘管發奮讀書,有一腔為國效力的熱血,可終究是報國無門,懷才不遇,人到中年才得了個“歲貢生”。《西遊記》中,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一介平民”孫悟空身上是在官場上同樣毫無背景的吳承恩的影子。孫悟空因不滿這有名無實的“弼馬溫”之名而大鬧天宮,就是作者對於當時那個黑暗腐朽的封建官場的不滿。

西遊記有啥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玄奘九世輪迴,皆被沙僧吃掉

而在師徒其他幾人形象的刻畫上也充滿了人性的特點。比如誠心向佛、性情和善、嫉惡如仇的唐僧,卻在有的時候顯得迂腐固執。性格溫和、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傅忠心耿耿的豬八戒,卻也貪圖美色,時而顯得油嘴滑舌。而師徒四人中,存在感最低就是老老實實、任勞任怨的沙僧。但西遊記有很多細節一旦讓人細細研究,會發現很多詭異的地方,比如玄奘曾經九世為人,但都被看起來任勞任怨的沙僧吃掉,這是怎麼一回事?

西遊記有啥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玄奘九世輪迴,皆被沙僧吃掉

在《西遊記》原著中,沙僧本是天宮裡的常伴玉帝左右的捲簾大將,這個身份相當於是領導的貼身保鏢,並非是如同孫悟空那“弼馬溫”一般的虛職。這捲簾大將的身份可以匹敵豬八戒那天蓬大帥的身份了,但沙僧被貶下凡的原因確是因為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觸犯天條。如果沒看過原著的人可能會以為這琉璃盞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寶貴物件兒,但實際上這琉璃盞不過是一件格外普通的物件。但這“失手打碎琉璃盞”的罪名卻和“天蓬元帥豬八戒調戲嫦娥”是同樣的懲罰,貶下凡間。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這沙僧被貶下凡後,就一直呆在了流沙河裡。但他可並非如同取經路上那般老實本分,而是在流沙河裡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將路過之人全都吃掉。可以說也是一個“惡”的代表了。

西遊記有啥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玄奘九世輪迴,皆被沙僧吃掉

後經觀音的點化,賜予法號悟淨,才加入了取經隊伍。值得注意的是,在被觀音點化之前,沙僧告訴觀音,他在這流沙河並非一心向善,老實本分。反而作惡無數,吃掉了不少路過的人,這些人頭都被他丟進了這流沙河裡,可卻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因為覺得好玩,他便將這九個骷髏戴在了脖頸上。本應該一心向善的觀音聽後卻並沒有指責將骷髏頭掛於胸前的沙僧,反而一反常態的告訴他要好好保管,以後會有大用。

西遊記有啥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玄奘九世輪迴,皆被沙僧吃掉

西遊記的老粉都知道,這流沙河,之說以取名為流沙河就是因為它連鴻毛放上去就會沉底,而這九個取經人到底是什麼身份,死後的骷髏竟然能浮於這流沙河上。這個答案在師徒四人取得真經後,唐僧與如來間的對話裡可見一二。

西遊記有啥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玄奘九世輪迴,皆被沙僧吃掉

原來這唐僧身份並非默默無聞,他本是如來佛祖座下的二弟子金蟬子,在此次取經之前已經有過九次輪迴轉世。從這便能推測這沙僧吃掉的九個取經人極有可能就是唐僧的前世。而最後觀音讓他好好保管的這九個骷髏最終在渡唐僧過河後也化為青煙散去,或許這也就是所謂的“眾生皆苦,唯有自渡。”結語

連續吃掉了九個取經人的沙僧,按理來說本不能進入這取經隊伍。可為何他最終還是經觀音點化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了金剛羅漢呢?或許,原本沙僧被貶下凡,就是為了阻止還未歷經風霜,擺脫世間一切雜念的唐僧前往西天。儘管十世為人,歷經磨礪卻堅持前往西天取經的唐僧身上,寄託的是作者對於這個殘忍黑暗的現實社會的不屈服。曾經在流沙河作惡,最終放下屠刀,改邪歸正的沙僧身上,寄託的是作者對於善的追求。參考文獻:

《西遊記》

《雜阿含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