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民俗文化的至寶

界首民俗文化的至寶

讀《中國民間歌謠整合安徽卷·界首縣資料本》

文、柴進

今天把1988年界首縣文聯編印的《中國民間歌謠整合安徽卷·界首縣資料本》帶到單位,翻閱一遍,依然感到民間文藝的傳承真是非常重要。

崔波老師在為應連飛《界首民間歌謠集》所寫的序言中,有這麼一段話:“創作長篇小說或者電視連續劇劇本的時候,總想給自己筆下的人物加點語言的味精,使之鮮活一些。於是便想到民間諺語、歇後語之類,接下來就到處找呀找呀找民諺,報上見一個,急忙抄下來;網上尋一個,趕快粘下來;街上聽一個,迅速記下來……”真是心有同感。我生活在皖西北界首這塊熱土,始終也未曾離開,當我有一天拿起手中的筆想寫些跟家鄉有關的文字時,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兒時長輩們用來哄我們這些娃娃的歌謠,那些歌謠,只要念個開頭,自己就不由自主地能把它續下來,這種親切的感覺,或許跟我有同樣經歷的朋友們都有這種感受。

界首民俗文化的至寶

我想把我的文字定位在界首這塊屬於我的鄉土,那麼,這些歌謠也就是銘刻在我記憶中一段段熱流。我也曾收集記錄了一部分,後來連飛兄出版他的《界首民間歌謠集》時送他錄用了。1990年,我到縣文聯拜訪湯志勇、趙安、王永達幾位長輩的時候,他們送我的《中國民間歌謠整合安徽卷·界首縣資料本》、《界首民間諺語》、《界首中草藥故事》我一直珍藏至今。

封面為劉亭青老師所設計,兩個孩子面對面以腳抵腳,雙手抬起,似乎在做女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打花板”遊戲。文中按勞動歌、儀式歌、時政歌、生活歌、情歌、兒歌、歷史傳說歌以及零散的其他歌作了簡單的分類。書不厚,加上空白頁也僅一百頁,內容卻極其豐富,從蒐集者來看,在當時沒有電腦、交通通訊也不發達的時代,能夠走遍城鄉蒐集如此多的民間歌謠,委實不易,在此,謹向為這本書付出辛勤勞動的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

這些民間歌謠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最大限度保持了八十年代的界首本土土語,以及生活習俗、兒童遊戲、民間禁忌等各方面的原貌,是極其寶貴的資料。在當今傳媒發達時代,有太多的民間文藝已經抵不過手機的魅力而消亡,令人扼腕嘆息。隨手翻翻,書中那些童年時代在雨中呼喊的“老天爺,別下啦,坑裡蛤蟆長大啦!”,聲音似乎又迴盪在耳邊,在父母的視野中戴著草帽在雨中奔跑的情形,你還記得嗎?

界首民俗文化的至寶

不說了,界首能有這本小書和應連飛的《界首民間歌謠集》,也足以使人欣慰了。也有點可惜的是,當年印數並不高,現在這書市面上似乎也不多了,希望市文聯有一天會重印吧。

文學創作,能夠吸引人的,首先是鮮活的文字。這是那些名著長盛不衰的奧秘。誠摯希望各位創作者將這些民間歌謠視為至寶吧,當你寫到鄉風民俗、寫到祖孫同樂,一段樂活的民謠,絕對會令你的文字格外生色。

讀完要點一下

在看

,謝謝先

界首民俗文化的至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