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扯下元宵節的三種起源,都令人難以信服

掰扯下元宵節的三種起源,都令人難以信服

正月十五元宵節

辭舊迎新新年好,壬寅虎年在2022年2月1日零點鐘聲響起的那一刻已經到來,緊隨春節過後,我們又將迎來另一個重大的節日——元宵節。過完這個節日,我們熱熱鬧鬧的年味才慢慢淡去。那麼關於這個節日,除了吃元宵(也叫湯圓),還有猜燈謎、賞花燈、舞獅子等活動,你究竟瞭解多少呢?

一、元宵節的來源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

,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重要節令。

關於它的由來,主要有三種廣為人知的說法:太一神祭祀起源說、道教節日起源說和佛教節日起源說。

太一神祭祀起源說

認為,元宵節起源於漢代祭祀太一神的習俗。太一也稱“太乙”,是古代的天神,位列仙班,他掌管著九條龍,擁有掌控人間福禍之事的能力,包括旱災水澇、饑荒瘟疫。古代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為了國泰民安,自然是很信奉太一神的。相傳從秦始皇開始,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儀式向太一神祈求風調雨順、健康長壽。特別是在漢武帝時期,元封七年 (前104年) , 他把元宵定為最重要的佳慶之一。據《史記 樂書》記載:“

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

”可見當時人們對於這個節日多麼重視,以至於通宵慶祝,要知道古人的作息可和現代人不同,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掰扯下元宵節的三種起源,都令人難以信服

漢武帝劉徹

道教節日起源說

認為元宵節與道教“上元”有關。

《歲時廣記》卷十引呂原明《歲時雜記》記載:“道家常以正月十五為上元。”

這恰好與我們的元宵節是同一天。再據

《梁元帝旨要》載:“上元為天官賜福之辰。”

這裡說的天官,即天庭安排的使者,下界至人間查訪、賜福。人間為了迎接天官,家家戶戶都會在那一天燃燈為天神指路,此後便成為一種習俗。與此同時,宮裡祭祀太一神的儀式也進行著。由於這種聯絡,才使得元宵這一天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但或許由於各種原因,隨著歲月的變遷,我們慢慢只記住了“元宵節”。

掰扯下元宵節的三種起源,都令人難以信服

佛教節日起源說

認為元宵節與佛教點燈敬佛有關。

《歲時廣記》卷十引《僧史略·漢法本傳》雲:“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國正月之望,謂之大神農變月。漢明帝令燒燈,以表佛法大明。”

東漢明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作為一個外來宗教,在強大的本土文化面前,不太容易吸引民眾,所以在當時佛教並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東漢明帝卻崇仰佛教,在聽聞佛法中有正月十五點花燈紀念圓寂的佛祖釋迦牟尼的風俗之後,就頒旨下令皇宮和寺廟在這一天夜晚點燃燈火敬佛,接著士族庶民也跟著點燈。雖然這聽著確實和元宵節的起源沒什麼關係,但是因為點燈敬佛恰好也在正月十五,同時為元宵留下了張燈的習俗,由此增加了元宵的意蘊,所以也被認為是元宵節的起源之一。

掰扯下元宵節的三種起源,都令人難以信服

二、起源傳說的真假

太一神祭祀起源說

在很大程度上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祭祀日應該是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的。最有力的證據是《史記·樂書》上記載的

“正月上辛日”

,這一天並不是正月十五。根據中國的干支紀年法推斷,這一天是正月上旬的一個吉日,在不同的年份分散在初一至初十中的任一天,但絕不可能是正月十五。而元宵節之所以被人們當成節日慶祝,更多的是因為這一天的月亮是農曆新年的第一輪圓月,寄寓著人們美好的期望。再從祭祀太一神這一角度分析,它主要是由皇家主導,與尋常百姓沒有多大關係。直至明清期間,它仍然是在“正月上辛日”舉行,且其祭祀內容與如今元宵節相差甚大。

掰扯下元宵節的三種起源,都令人難以信服

太乙

道教節日起源說

也同樣難以令人信服,這一說法多是道教中人為宣揚道教,吸引教眾,故意誇大道教與元宵節的關係。上文所提到的《歲時廣記》是一部包羅南宋之前歲時節日資料的民間歲時記,據此可知,這本書一定晚於南北朝時期書寫的《梁元帝旨要》,很難讓人不懷疑道教設立“上元”這一特殊日子的用意。另外也有證據證實道教確實有利用這一行為的傾向。

佛教節日起源說

也同樣疑點重重,存在誇大佛法影響力的意圖。

《僧史略·漢法本傳》中記載:“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國正月之望,謂之大神農變月。漢明帝令燒燈,以表佛法大明。”

這被認為是元宵節起源於佛法的間接證據。但是如果仔細探究的話,也可以發現很多漏洞。其一為《僧史略·漢法本傳》的作者為宋代高僧贊寧,其真實身份為佛教人士,這就使史料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其二為《漢法本內傳》在學界多被視為偽書,同樣缺乏可信度。從這兩點來看,佛教節日起源說是沒有說服力的。

掰扯下元宵節的三種起源,都令人難以信服

雖然以上三種說法都存在問題,但是也為考證元宵節的由來提供了猜想的空間,讓我們能夠更有熱情地探究中華傳統文化,感知到古代人對元宵節的美好寄望。

三、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的習俗,除了吃元宵和上面提到的點燈外,還有幾個極具特色的習俗。

其一為

“迎紫姑”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習俗,但是在古代民間這個習俗頗受歡迎。這個習俗起源於一個傳說,紫姑就是這個傳說的主角。她生前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婢妾,古代向來遵循“尊卑有別”的倫理信條,所以那戶大戶人家裡的主婦對她並不待見,經常虐待她,長此以往,她不堪忍虐待,就在正月十五那天激憤而死。百姓聽聞這事都感到悲憤,於是便在她的忌日舉辦活動。從那時起,人們就開始用稻草、布條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擺供在桌上祭奠她。婦女們更是對她充滿敬佩,每到祭奠這一天,就站在紫姑像前,像對待自己的親姐妹一般對著她的肖像說心裡話,或對她進行安慰,或向她傾訴自己的委屈。

掰扯下元宵節的三種起源,都令人難以信服

其二為

“逐鼠”

,這個習俗確實不太常見,因為它主要針對養蠶人家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驅逐老鼠,而且主要盛行於古代南方盛產桑蠶的廣大地區。

其三為

“祭門、祭戶”

,這個習俗同樣也不常見,相較於我們所熟知的盛大的祭祀活動,“祭門、祭戶”祭祀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把楊樹的枝條插在門戶的上方,然後在一個空碗裡盛滿豆粥,再在碗裡插上一雙筷子,這樣祭祀的準備工作就做好了,或者直接將酒和肉擺放在門前,用以祭祀門神,祈求平安。

掰扯下元宵節的三種起源,都令人難以信服

文史君說

或許元宵節的節味已經不似以前濃烈,也隨著我們的成長變得不再那麼受期待,但是,無論怎麼變化,我們都應該牢記,每一個節日的存在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寄寓著中華兒女對生活的美好希望,瞭解其起源、習俗,有助於更好地儲存中華文化的火種,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用自己的方式把節日豐富起來,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韓梅:《元宵節起源新論》,《浙江大學學報》2010年第40卷第4期。

Jim Harbert,蔚然:《元宵節的起源和習俗》,《國際人才交流》2015年第3期

瑩瑩:《元宵節有什麼習俗》,《中國社會工作》2017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梃梧)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