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心中有個“杜甫”

用文字記錄生活

父親心中有個“杜甫”

文丨郭 濤

父親心中有個“杜甫”

我自小知道杜甫,要感恩父親,他帶回家的《杜詩析疑》《論杜甫詩歌的人民性》,傅庚生著。

父親是1960年9月從陝西師範大學首屆中文系畢業,先從教後從政。自從父親讓我看他帶回的書,我幼小的心靈裡知道了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字。我那時讀這些自然是覺得太艱澀、太高深,自然連一些字也認不得,就查字典,當然也無法理解杜甫詩歌。

我一直疑惑,父親是學中文的,卻不大喜歡文學,後來漸漸明白,他一天忙於工作,加之全家六口人,生活貧困,經濟拮据,他得考慮全家吃飯穿衣生計問題,哪有精力和心情愛文學。

父親儘管不怎麼喜歡文學,但一次,父親拿出一本陝西師範大學油印講義,給我母親和我念一首漢代詩,我記得是“孤子遇生,命獨當苦”。父親解釋說古代一個孤兒思念父母,父母在時,他生活幸福,父母死去,他被兄嫂虐待,這詩歌裡寫的是被兄嫂虐待的心裡的痛苦。我那時小,不知道父親為何要念這個詩。後來大約明白父親也是早年喪父,詩裡孤兒的不幸遭遇喚起了他對自己身世的共鳴吧。

1981年冬,父親突發腦溢血病故,我頂班參加工作。為提高文化水平、增強工作能力,就讀書學習,開始寫詩後,接觸杜甫詩歌就更自然了。肖滌非的《杜甫詩選》,浦起龍的《讀杜心解》,高仁標點的《杜甫全集》,都是數十年間陸續買的。自己不知不覺有了杜甫情結,應該說是和我小時候接觸父親帶回的書有關。

我一直喜愛寫詩,一直崇拜杜甫。覺得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了不起。杜甫詩歌包羅永珍,把盛唐由盛轉衰的歷史寫出來了。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時刻把自己的不幸和人民的不幸聯絡起來,從小我融入大我,玉成了杜甫詩歌。更可貴的是杜甫的人,杜甫的生活,杜甫的詩歌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杜甫的悲哀歡樂都在真誠地顯示著。杜甫生前寂寞,身後被推崇為詩聖,詩歌被稱為詩史,絕不是偶然。我在鄉下生活,經常翻閱杜甫詩集,從中得到不少啟發和暗示。

每次一進門,就看到堂屋櫃板上鏡框裡的父親。上週六給父親墳頭燒紙,當晚夢到父親,醒來惆悵,無法入夢。我在父親去世後,愛上詩歌,愛上杜甫,大約是一種天意,這種想法也不好說清楚。

因為父親的書,我知道杜甫,喜歡杜甫,現在把這事兒寫出來,權當是對父親的感恩和思念。

【作者簡介】郭 濤,陝西商洛市商州人。1967年出生,中專文化。中國民建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商洛市作家協會理事、 商州作家協會副主席。現在商州區大趙峪辦事處供職。1987年開始公開發表詩歌散文。作品入選多種選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