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說:“闕,門觀也。”

闕是什麼?

《說文》說:“闕,門觀也。”《釋名》說:“闕,闕也,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觀,觀也,於上觀望也。”崔豹《古今注》說:“闕,觀也,古者每門豎兩觀於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可遠觀。”從以上的描述可以得知:闕是一種標誌建築群人口的建築物,建造在門前的兩側,中間不相連,故稱為闕,人登上闕頂可以遠觀。相傳西周就有闕的出現,我們從麥積山石窟。

《說文》說:“闕,門觀也。”

麥積山石熟璧西中的古兩西我時期的壁畫中可以見到闕的早期形式。壁畫中顯示的是:高高的城牆,城門外左右各有獨立的闕, 稱為城闕,它的形象似望樓,人登上可遠望。那個時期還有官門前的官闕、寺廟門前的廟闕,可惜這類城闕、官闕現在都看不到了,能見到的只是一批陵墓的墓闕和少量的廟闕。現在留存下來的-批漢代和三國時期的墓闕在四川的最多,這裡介紹兩座儲存得比較完整的墓闕。

四川渠縣馮煥墓闕。馮煥,帝時人。闕約建於121年。原來在墓前應有雙闕,現僅存東面的一座。闕高約四點四米,比例修長,全闕上下由五塊石料構成,下面闕身為一整石,上下略有收分, 闕身上隱出有柱、枋和地袱,在正面的柱間刻有“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馮使君神道”字。由此可知,此闕應位於整個墓道的前面。闕身以上的第二層石料上刻有坐鬥和枋子三層;第三層石料比較薄,只在石表面上刻有斜十字紋:再上層石料又轉厚,並且四面向外斜出,石上刻有鬥棋;最上一層石料是闕頂,下有圓椽,上為四面坡屋頂,中央有正脊,四條戧脊的頭上還略有起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