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白居易《憶江南》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錢塘自古繁華

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傳說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曾乘舟航行經過杭州一帶,並舍其杭於此,故名“禹杭”,後人們口頭相傳為“餘杭”。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設縣治,稱錢唐,《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至隋朝建立,於開皇九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才第一次出現,公元607年改置為餘杭郡,隨著京杭大運河南段的江南運河被疏通,杭州一躍而“咽喉吳越,勢雄江海”,確立起了它在整個錢塘江下游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水牽卉服,陸控山夷”。

唐代,置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改“錢唐”為“錢塘”(所以小夥伴們,上文的“錢唐”並不是小編打錯了哦~),到了唐代後期,杭州已是一副“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的興旺景象,有了“江南列郡,餘杭為大”的讚譽。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兩宋時期,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南宋定都臨安府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清聖祖康熙元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為浙江行省,杭州為省會。

一半勾留是此湖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湖文化景觀可謂是杭州的一張名片,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由分佈於西湖周圍的自然山水、“三面雲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間特徵、“兩堤三島”的景觀格局、“西湖十景”題名景觀、西湖文化史蹟和西湖特色植物組成,

是中國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繪畫美學、造園藝術和技巧傳統背景下,持續性創造的“中國山水美學”景觀設計最經典作品,展現了東方景觀設計自南宋以來講求“詩情畫意”的藝術風格,在世界景觀設計史和東方文化交流史上擁有傑出、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廣泛的影響,是世界上獨具一格的“東方文化名湖”。蘭臺這次就給大家嘮叨嘮叨西湖文化圈裡的歷史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文化元素~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用《春題湖上》中一句詩就展現了自己對西湖風光的流連。不光白居易,歷代都有許多文人墨客眷顧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文底蘊,留下了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林升的《題林安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等名篇(順帶一提,蘇軾在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泥築堤,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將此堤命名為蘇公堤,就是三堤中的蘇堤啦~)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西湖周圍自古便流傳著《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蘇小小》等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等情節與西湖十景有著聯絡;吳越國及各時期尊崇佛教,西湖周邊群山中多有飛來峰石刻群、煙霞洞造像和天龍寺造像等廟宇古剎和佛像石刻;南宋時期作為都城的杭州,集中了一批山水畫家,留下了眾多名作,畫家如豐子愷、黃賓虹等也有在西湖邊長期生活作畫的經歷;在文學方面則有《西湖夢尋》、《西湖集覽》、新舊《西湖志》等記載了大量關於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蹟掌故。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除此之外,圍繞西湖的“眾星”還有60多處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多座博物館,以及西泠印社、雷峰塔、錢王祠、淨慈寺、蘇小小墓、岳飛墓等一個個西湖歷史文化的縮影。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江山行歌——最憶是杭州

最後以一首詞結束這次的雲遊杭州,期待下週的推文喲~

望海潮·東南形勝

(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蘭臺文物歷史社

文案:王蘊璞

排版:楊依婧

稽核:鄧蔡晗雯

用歷史讀文物

圖片均源自網路(侵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