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歸期

李商隱的歸期

讀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忽然覺得有同病相憐的感覺只不過是人物換了不同的主角。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李商隱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句。是詩人羈旅四川的一個雨夜寫給自己遠在長安的親人。其實他所期待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在自己心裡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日期,只能在寂寞中一天天數著熬日子。

詩中用了兩個巴山夜雨,第一個是作詩時候的情景,第二個是等到相見的時候互訴衷腸說說在巴山蜀水夜雨相思的痛苦。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李商隱詩好,並不只因為形式之美,而是憑內涵意境取勝。巴山夜雨往往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

李商隱的詩表達的都有些含蓄,讓人在心裡能懂,卻又解釋不出來。《夜雨寄北》一千多年來都在爭論到底是寄給誰的?我南方寒冷的秋夜,下著秋雨,聽雨到天亮,思念卻在北方。

就如《錦瑟》和《夜雨寄北》能夠對讀,《錦瑟》在其文字背後,蘊藏著某種動人心魄的美,讓我們沉淪在李商隱構建的文字幻境中不可自拔。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的歸期

北宋劉頒在《中山詩話》中:“李商隱有《錦瑟》詩,人莫曉其意,或謂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意思是說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個奴婢,這首詩是追憶李商隱與“錦瑟”的一段感情。但“或謂”是不敢肯定,只是道聽途說。

《古今樂志》雲:“錦瑟之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案李詩,“莊生曉夢迷蝴蝶”,適也;“望帝春心託杜鵑”,怨也;“滄海月明珠有淚”,清也;“藍田日暖玉生煙”,和也。一篇之中,曲盡其意。

這是假自蘇東坡之口。黃庭堅讀了這首詩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就去問蘇東坡,蘇東坡做出了以上的解釋。

然而清詩人錢良擇考證說:此悼亡詩也。《房中曲》雲:“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即以義山詩注義山詩,豈非明證?錦瑟當是亡者平日所御,故睹物思人,因而託物起興也。集中悼亡詩甚多,所悼者疑即王茂元之女。舊解紛紛,殊無意義。

這就和《夜雨寄北》有了關聯。君問歸期未有期,等到歸來已經是物是人非,只能感嘆此情可待成追憶。這種描寫是追求的遺憾美和殘缺美,不完整才是最悽美的,這也符合許多人的性格,就如林黛玉,紅樓夢第四十回黛玉泛舟荇葉渚之上,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林黛玉最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大約是太過相思和分離的苦楚,唯獨喜歡留得殘荷聽雨聲,這樣的殘缺美,是林黛玉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是她一生的寫照。

李商隱的歸期

節選李商隱詩: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無題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