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夏宮(以下照片多是1922年拍攝)

清代的三位偉大的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並不滿足於他們從以前朝代繼承下來並經過重建的北京城牆內的那些不同的宮殿住宅,他們還在城外建造了一些全新的宮殿,或者說是準備作為夏季療養之地的宮苑。明朝皇帝最主要的夏宮位於京師的南部,但是清代皇帝在17 世紀和18 世紀建造的新夏宮全都位於京師西北部約十公里處。這些皇家宮苑如今只有很少的遺蹟存在,那些建築都已經毀於戰火,而其遺址則被人們所遺忘,變得荒涼不堪。被稱作舊夏宮的圓明園的情況就是如此,同樣情況的還有被稱作皇家獵苑的淨宜園和玉泉山,只有被稱作新夏宮的萬壽山依然保持狀況良好,後者的花園和建築30 年前在慈禧太后的統治下已經被徹底地修復。總的說來,所有這些宮苑和夏宮的美麗和個性都更有賴於它們的坐落方位和模仿自然的方式,而非紀念碑式的建築。甚至就連其主建築被摧毀之後,人們仍能在圓明園、玉泉山和淨宜園等地看到一些讓人回味無窮的場景。要想詳細地描述這些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就此而言也是多餘的。它們的自然美景用照片來表現要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為傳神,而且由於它們的涉及面如此之廣、地形又如此複雜,以至於完整的文字描述所需的篇幅遠遠超出了現實的可能。然而,有關夏宮和皇家獵苑的一些歷史背景說明也許並非畫蛇添足。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圓明園內西洋樓遺址

圓明園的範圍很廣——最初的周長據說就在20 公里以上——包括了17 世紀和18 世紀所建造的一系列宮殿、亭臺樓閣和花園。 由康熙皇帝所締造的暢春園是其最古老的部分。雍正時期(1723—1735 年)增添了另一個大園子,稱作圓明園。乾隆時期又增添了更多的園子,不僅有一些中式的殿堂和樓閣,還有一整套西式的宮殿建築及與其配套的大型花園和噴泉裝置。目前,在圓明園唯一能見到的建築遺蹟就是那套西式宮殿的殘垣斷壁。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西洋樓全景

這套西洋樓的建材不僅有木材,還有磚頭和漢白玉,因此在經歷1860 年那場大火時要比那些中式建築更能抵禦烈火的焚燒。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圓明園海晏堂(銅版畫)

關於圓明園在乾隆年間得以廣泛擴充套件並達到鼎盛狀態的最佳概念可從一些在清宮擔任畫師和機械師的法國耶穌會士的描述中窺見一斑,後者比辛亥革命之前清宮中任何其他西方人都能更加自由地進出皇宮。其中最有趣的描述就是1743 年11 月1 日王致誠神父(FrèreAttiret)寫給達紹特先生(M。 d’Assaut)的一封信。這封信在《教諭和奇妙信札集》(Lettres Étudiantes et Curieuses , Paris,1781)第22 卷中可以讀到完整的文字,我們在此只能提供從冗長檔案中摘譯出來的幾個選段。① 王致誠首先對中國的皇宮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他認為圓明園的大小面積略等於第戎城,然後補充說: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海晏堂遺址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海晏堂南面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海晏堂遺址的南面

至於圓明園中的宮苑,那簡直壯麗美觀之極!該園幅員廣闊,許多高達50—60 英尺的小山丘是用人工堆起來的,它們被無數條山溝所隔開。從山上流下清澈的小溪,溪水灌溉著這些山谷,小溪一會兒分叉,一會兒又在好幾處匯合,形成噴泉、湖泊和海洋……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蓄水樓(銅版畫)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蓄水樓遺址

在一條山谷中可以看見許多房屋。它們的正面最引人矚目的就是窗戶和木柱,所有的木構件都塗上了金色,先漆成黑色,然後再漆成金色;牆是用灰磚砌成,美觀而光滑。屋頂上鋪有紅、黃、藍、綠、紫等色彩的琉璃瓦,後者經過巧妙的組合和調配,形成各種賞心悅目的隔間和圖案。這些房屋幾乎都只有單層,都建在高2、4、6、8 英尺的臺基上,臺階並不平坦光滑,似乎是自然天成的。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方外觀(銅版畫)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方外觀遺址

每條山谷都有其特定的亭臺樓榭,雖然就全園的規模而言顯得較小,但也都足以供歐洲最高貴的親王及其隨從們在此下榻。有些房屋是用從500 裡外運來的柏木建造的,而類似於這樣的宮苑在圓明園中就有200 多個,這還不算供太監們居住的樓閣……溪流上建有形狀各異的橋樑。有些橋樑上還有漢白玉的欄杆,上面刻有精美的裝飾性浮雕。

園中最美麗的景點是位於湖泊中央的一個小島,它由一塊高出水面約6 英尺的巨石所構成,風光綺麗,環境幽雅。這塊巨石上建有一座房間數逾百的小型宮殿。它具有四個“正面”,其精雕細琢的程度無可言狀。從這兒人們可以看到環湖的所有宮苑,以及後面的山丘。溪水從山上流下來,匯入下面的湖泊,每一條溪流匯入湖泊的口子上都建有一座橋樑,橋上有亭子和牌坊。在各座樓閣之間都有繁茂的樹叢,後者將這些樓閣隔開或隱藏起來,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養雀籠(銅版畫)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養雀籠遺址

以防止一座樓閣裡的人見到另一座樓閣裡的人……

皇帝的住所靠近圓明園的大門,就在正大光明殿的院子和花園後面。這是一座被一條寬闊溪流所環繞的小島,人們也許可以稱其為後宮。這兒有一些想象中最美麗的傢俱、裝飾品、水墨畫、昂貴的木器、中國和日本的漆器、古老的花瓶、瓷器、絲綢和金銀箔……

在歐洲,我們總是試圖讓我們的建築風格統一、左右對稱,我們希望建築的一個部分總是能與另一部分形成平衡。這種對稱的規劃秩序也可見於北京的皇宮,以及一些王府和衙門建築。但是在圓明園,人們所見到的卻是形狀各異和不對稱。這兒所表現的是一種自然的鄉間景色,一種幽靜的荒野,而非按照對稱和平衡原則建造起來的建築……每一處宮苑似乎都“偶然天成”,並非刻意要與另一處宮苑遙相呼應……但這兒的一切都品位高雅,人們對於其值得擊節讚賞之處並不能一目瞭然,而是要慢慢地品味。前一次觀察剛結束,回過頭來,你必須再看一次,好仔細回味它那無盡的素材。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大水法(銅版畫)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大水法遺址

任何親眼見過這些中式宮苑和亭臺樓閣的人都會承認,王致誠神父的概括是相當到位的,儘管在強調建築的無窮變異性上略微有些誇張。除了圓明園之外,這些特徵也可適用於中南海和北海的部分宮苑建築。圓明園的這些中式建築目前不僅已經全部絕跡,而且花園裡雜草叢生,溪流也被淤泥所堵塞。然而,人們還是可以從唐岱和沈源於1744 年所畫,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中對於它們的原貌窺見一斑。這些圖畫以工筆繪製,畫面很大(約一平方米),以俯瞰的形式表現了圓明園中一些最重要的建築及其周邊的花園和院落。這些建築的風格與紫禁城裡和中南北諸海的建築風格完全相同,其主

殿建在由一層層階梯拾階而上的漢白玉臺基之上,而較小的亭臺樓閣則隱藏在盛開著鮮花的美麗樹叢之中,其地面上有連綿不斷的小山丘和假山,以及溪流和湖泊,形成了如詩如畫的美景。

圓明園中的西洋樓是根據郎世寧神父的設計圖樣於1747 年開始建造的,這位義大利耶穌會士在中國以畫家而著稱。西洋樓輔助性的西洋水法工程是由一位法國耶穌會士蔣友仁神父(Père Benoit)設計監造的,後者對於凡爾賽宮和巴黎西郊聖克盧的噴泉似乎十分精通。

從圓明園和一些北京花園內依然能見到的遺蹟和裝飾性建築殘片來判斷,郎世寧神父的主要靈感一定來自義大利的巴洛克建築;有些建築正面的曲線和門、窗上方的巨大渦螺使人聯想到波洛米尼所設計的那些建築,或16 世紀後期熱那亞的宮殿建築。總的來說,法國建築的影響並不是那麼明顯,儘管它也可以被追溯到一兩個風格更為經典的建築正面,以及螢幕牆上的某些裝飾性圖案,後者似乎是抄襲於法國18 世紀的一些雕刻作品。很有可能,一些裝飾性的主題,例如貝殼狀裝飾物、貽貝、垂花飾、花環、神龕和裝飾性壁柱等,可以跟路易十五時期的法國雕刻作品掛起鉤來。然而,郎世寧神父運用這些裝飾性圖案的方式卻是與法國趣味背道而馳的。西洋樓的結構形式隨心所欲,建築構件和比例顯得沉重和龐大,簷口體形巨大,渦螺非常豐滿和凸出,支柱與上層構件之間的比例相對較低,壁柱上經常有橫紋等,這些特徵與新近的義大利巴洛克建築更為符合,而非18 世紀初的法國建築(參見第219—237 頁圖片)。

西洋樓的基本外形不僅可以從遺存的斷垣殘壁來推斷,還可以參考按建築細部精密複製的一組20 張銅版畫。根據晁俊秀神父(Père Bourgeois)寫給德拉托爾先生的一封信,這批銅版畫繪製於1786 年。該信的作者向我們透露,這些銅版畫是根據皇帝御令,而且是皇帝本人親自指導郎世寧神父的兩三位中國學生繪製的。他還補充道,這是中國人首次嘗試用銅版畫的形式來繪製界畫(這些學生此前是在耶穌會士指導下學習繪製銅版畫的)。1787 年年底收到這批銅板畫的德拉托爾,對中國人成功複製歐洲銅版畫時所表現的心靈手巧和精確程度表示了極大的讚賞。這批銅版畫的印刷量一定很小,因為它們極為少見,但是在北京可以得到它們的照片。我們在本書中複製了一些這樣的銅版畫,以便與現存的遺址進行對比,從而使讀者對於圓明園的西洋建築有一個更為全面的印象(參見第221—236 頁圖片)。銅版畫所依據的原始測繪圖無疑是由設計西洋樓的耶穌會士們繪製的,這些原始測繪圖後來於1794 年為廣州荷蘭洋行著名的大班範罷覽(A。 E。 Van Braam Houckgeest)複製了一份,後者把它們裝訂成一本書,併為那些圖片提供瞭解說文字。這一圖集後來被範罷覽贈送給了法國政府,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但是,耶穌會畫家們的原作至今仍下落不明。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遠瀛觀(銅版畫)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遠瀛觀遺址

認定在中國建造的歐式宮殿是建築史上的傑作,這種看法肯定是不公正的。它們遠遠稱不上傑作,因為其工藝技術並沒有達到很高的水準。但是中國工匠們能夠在一些歐洲神父的指導下,完成數量如此之多的裝飾性雕塑和建築細部,這件事本身仍然是值得稱羨的。

這些西洋樓的結構全部都是用漢白玉建造的,就連柱子和階梯也都是漢白玉的,而牆壁則是用磚砌成,外面覆蓋石灰,並被塗成了紅色。在其配套的水法工程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十二生肖的動物所構成的大水法,這些動物每隔兩小時就輪流噴一次水。這個大水法坐落在海晏堂的前面,即圓明園西洋樓的中心部位。

關於圓明園西洋樓及其水法工程的一些有趣資訊可見於1786 年晁俊秀神父寫給德拉托爾先生的那封信中:

從我寄給你的20 張銅版畫中,你可以對圓明園西洋樓的優劣做出你自己的判斷。這些是中國人首次嘗試繪製的銅版畫,而且是在乾隆皇帝的親自監製下完成的。這些西洋樓是完全按照歐洲的風格來建造和裝飾的。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乾隆皇帝已經從西方收集了如此之多珍奇和美麗的藝術品。你問我乾隆皇帝是否已經有了來自威尼斯和法國的任何玻璃製品。他收集這些玻璃製品已經有30 多年的歷史,以至於藏品數量如此之大,他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它們。他曾下令把大量的玻璃切割成小塊,以用作西洋樓的玻璃窗。在他為展示法國宮廷於1767 年贈送的哥布林掛毯而建的一個大廳裡,到處可見造型精美的鏡子。這個長70 英尺的寬闊大廳裡放滿了各種各樣的傢俱,以至於人在大廳裡走動都很困難。許多這樣的傢俱價值二三十萬里拉,因為這些傢俱上鑲嵌著無數的寶石,而且製作工藝精美無比。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觀水法(銅版畫)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觀水法遺址

你會想知道,自從蔣友仁神父去世之後,圓明園公園裡的那些美麗噴泉和溪流是否仍在正常執行,以及我們是否有能夠修理這些水法工程的傳教士。說真的,蔣友仁製造的那個能夠使噴泉向上噴水的機械裝置,因長期使用而出了毛病,還沒有人試圖去修復它;而那些除非被強迫,從不放棄舊習俗的中國人,立即用手工提水的方法來向噴泉供水。中國的政治制度就是向儘可能多的民眾提供工作和僱用的機會,一旦民眾無所事事,就容易變得很危險。當知道乾隆皇帝將要來巡視西洋樓的時候,他們就在一兩天內僱傭足夠的勞動力來灌滿巨大的水池,因此在皇帝經過的一路上,所有的噴泉都會正常工作。

假如說這些水法工程在乾隆皇帝任上就已經開始衰敗的話,人們便可以肯定,到了19 世紀初,它們就已經逐漸被廢棄了。不足為奇,當1860 年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時,歐洲人發現這些宮殿建築已經年久失修。但西洋樓仍然完整無缺,宮殿內裝滿了奇珍異寶,這些都可以從保羅·法林和赫裡森伯爵對於圓明園的描述中得以證實。但是在士兵們公開搶劫並掠走財寶,以及額爾金勳爵(Lord Elgin)下令焚燒所有的主要建築之後,這個也許是現代歷史中裝飾最奢華和園林景觀最如詩如畫的宮苑建築圓明園之昔日的輝煌便蕩然無存了。

1873 年,同治皇帝下令重建圓明園,但是由於經費不足,準備工作剛剛開始不久就被放棄了。這項任務對於19 世紀末的大清王朝來說的確力不從心,即使它的財政狀況並不像現實中的那麼糟糕。然而,重建部分被毀壞宮苑的努力後來又得以繼續,主要集中在所謂新夏宮(頤和園)所在的萬壽山。雖然在英法聯軍佔領時期即後來的火災中損失嚴重,但總的來說,它還是要比圓明園的毀壞程度更輕一些。甲午戰爭(1894—1895 年)之後,慈禧太后下令重建頤和園內的大部分建築。它很快就成了這位聲名顯赫的太后最喜歡居住的夏宮,太后本人親自參與了頤和園內場地和建築的規劃。

頤和園的如畫風景因自1914 年起向民眾開放而變得眾所周知,這主要是因為它依山傍水的地形和昆明湖的綺麗景色,後者的名稱來自長安皇宮中的一個湖。昆明湖在乾隆皇帝治下就已經定形,而且當時湖的另一端就已經有了那隻碩大的銅牛。在湖中有一個以漢白玉為基座的小島,島上有假山,假山上闢有小徑,還有一些重要的建築。小島與湖畔之間有一座漢白玉的十七孔橋相連線。再遠處有一座著名的玉帶橋,橋身坡度很陡,跨越一條與昆明湖連線的運河。在湖的另一邊還有一條漢白玉石舫,其下層被建造成大型平底帆船的形狀,停泊在離湖邊欄杆幾英尺的地方,船上有一個兩層的亭榭。頤和園的主要建築都建在萬壽山東南部的山腳下,周圍通常都有院落和花園。這個亭臺樓閣的群落構成了一個微型的皇城,起著各種國務功能,並作為皇族寢宮和隨從住宅,另外還有寺廟、戲臺、衙門、哨所,以及有著各種其他實用功能的場所。要在這兒詳細描述它們似乎有點多餘,因為它們的建築特徵並沒有提供新的特殊重要性。更值得回味的是山坡上更高處的建築,後者被分為由冗長石階連線的高臺建築和山坡上更高處由彎曲的羊腸小道和隧道連線的建築。山頂上有兩座佔據主導位置的大型建築:一座是八角形的四層高塔佛香閣;另一座是外牆完全被綠色和黃色琉璃磚所覆蓋,並且裝飾有眾多小佛龕的萬佛殿。在佛香閣的邊上有一個用青銅鑄成的亭子,亭子的各個部分據說都是由耶穌會士按照乾隆皇帝的命令鑄造的。從山頂上所見到的全景圖十分壯觀:整個北京的平面向東南方伸展,山巒在北京的西部拔地而起,美麗的湖泊沖刷著萬壽山的山腳處。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古橋

貫穿於花園的石板路部分置於開放性的遊廊之下或從牌坊下面穿過,它們依然儲存完好,可以使人們對於慈禧太后的高雅趣味留下較深的印象。後者對於自然的熱愛與輕盈,甚至是透明的建築交織在一起,展示出如詩如畫的景觀特質。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居住時期,曾前去拜謁過她的外國人對於新夏宮迷人的魅力和慈禧太后善於將建築的特徵與生活和自然之美結合在一起的能力有過熱情的描述。在此也許值得引用一下柯姑娘在《與中國的慈禧太后在一起》這本書中的幾段話,因為她在為年老的慈禧太后畫肖像畫的數週期間之內,曾經有非同尋常的機會來享受頤和園中的生活和觀察那兒內宮人物的特徵。

太后和皇帝、皇后陛下及其貼身隨從們所居住的宮殿本身等一大撥房屋都集中在昆明湖的東南角,那兒就像是一個城市。在這群房屋中有戲臺及其院落,還有大覲見殿。宮殿、寺廟、涼亭、茶館等點綴著這個大公園,園子裡所有的有利地點都被用來蓋房子了。

有一座漢白玉高臺沿著湖的南岸延伸。中間每隔一段就有座亭子,以打破單調,或為了強調湖畔的自然缺口。那個高臺上有別致的登陸碼頭,湖水拍擊著那兒的漢白玉石階,這也給那座有漂亮荷花柱頭欄杆的高臺增添了情趣。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日晷舊臺

頤和園最高的那座山山頂是一座叫作智慧海的寺廟。從湖邊的漢白玉高臺到達山頂要爬上數百個臺階。這條上山的道路兩旁都建有美麗的宮殿。漂亮別緻的牌樓出現在那麼美麗的地方,就彷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這神奇的設計。在湖中央靜靜地躺著一個漂亮的、被綠色所覆蓋的小島,島上建有宮殿和寺廟,它們與島上的岩石構造就像是天造地設,渾然一體。有一座造型優雅的漢白玉十七孔橋把這個小島跟湖的北岸連線了起來……自然和藝術處處都能融為一體、和諧相處,以至於很難分清哪個是自然,哪個是藝術。一座單層中式房屋的簡樸線條、完美比例及和諧色彩使它幾乎變成了風景畫中的一部分。

中國建築——當人們研究它的周圍景觀時就不得不感到佩服——就是搭帳篷,即最完美的那種,耐久的材料使它能夠持久。中式的建築群落跟遊牧民族的帳篷群落是按照同一種方式來安排的。中式建築屋頂那種下落和上翹的曲線分明跟帳篷頂上帆布的自然塌落和隨著帳篷撐杆的翹起不謀而合。這些纖細的帳篷撐杆現已發展成了遊廊的支柱,而往上翹的帳篷變成了翹屋簷的屋頂。屋簷上的那些裝飾物其實就是固化了的舊式帳篷的絲綢流蘇和織錦短幔。

毫無疑問,這些評論總的來說還是正確的——它們已經被各種作家炒作了許多遍了——然而,我並不認為中式房屋(無論是寺廟還是宮殿)唯一和主要的根源就是帳篷。

中國的建築形式或許也是來自更具永續性的印度和中亞建築,然而很顯然,中式房屋的屋頂保持了跟帳篷的極為相似性。

節選——《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老北京皇城寫真》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帝的夏宮是怎麼樣的?圓明園的遺址被遺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