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幾千年來,古人對玉的打磨方式有所演進,可以說與工具、材料有關,也可以說與精細程度有關。。。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商代以前玉器的雕琢工藝,大多采用比玉硬度大的器物加水來回搓磨的方式,速度很慢,所以,玉器表面非常光滑,潤澤,幾乎看不見很多細小的平面,加工溝槽裡面一樣打磨精細,與玉器表面的包漿一致。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新石器時代晚期,表面雖然沿用以前的加工方式,但工藝明顯粗糙,在玉器表面可以看見很多不同的小面。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商代,由於使用砣具,利用解玉砂加水琢磨,速度加快,所以玉器表面會留下深淺不一、粗細不同、不規則的直線型拋光痕,特別是在圓雕動物或人物的嘴下、耳後,轉折處就更加明顯。西周中晚期,由於砣磨精細,所以表面及砣痕中刻劃痕不是很明顯。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到了戰漢,打磨工藝更是到了頂峰,正是由於打磨的更加精細,才會出現了大量玉器上的玻璃光,這是戰漢玉器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唐代玉器既沒有如漢代的那種玻璃光澤,也沒有明代的那種亮光,而是打磨出一種啞光,這種光澤,並不能將玉質的溫潤表現出來,與清中期的那種蠟光不能同日而語。也就是說,唐代玉器的磨光技術並不出類拔萃,有些仿品在此環節上容易過頭。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龍紋玉環 唐代

宋代玉器的拋光技術比唐代要進步許多,玉表面同樣不出現那種漢代、明代才有的玻璃高光,但是玉質的溫潤與醇厚能有效得以表現。當然與清中期的那種蠟光效果尚有距離。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玉鵝 唐代

唐代部分玉器明顯受到域外文化的影響,如胡人、飛天等;而宋代的玉器則更多的是透過中原地區的玉製作傳統的迴歸,滿足來自中原地區文化層次上的訴求與市井審美的供需。並與北方的遼金共同構成了一種具有南北風格相容的玉文化時代。遼、金與宋的制玉匠人具有流走遷徙的特點,他們居所的不確定,直接導致了琢玉技術上的南北糅雜。所以,宋代與遼金的玉雕在構圖上有明顯的不同,但技法上存在很多共性。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玉馬 唐代

在文學的創作上,從來就有所謂“唐人尚意,宋人尚理”之說,唐代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工藝製作,處處閃爍著宋代絕無的那種“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萬古豪氣,反映在玉製作上的紋飾、造型,則屢見創新。除了具有域外的風格的胡人紋飾外,尚有不少花草紋飾、禽鳥動物紋飾,多出前所未有。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玉飛天 唐代

而宋代,在理學大昌的社會形態之下,掩蓋著貌似太平盛世的自欺欺人。諸如文學上忽而“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忽而“蓋將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喋喋於哲學上的翻覆,反映在玉器的製作上、技法上的創新與發展,較多的是潛心研究古制,重發思古幽情,根據典籍記載來摹制古代玉器。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玉鳥 宋代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銜花孔雀 宋代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執蓮玉童子 宋代

唐代玉器是一種上層官僚社會的專有工藝品。宋代玉製作,雕件明顯地出現了貼近平民喜好的造型風格。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唐代 玉帶板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唐代 玉帶板

一般而言,唐宋玉器的區別在鑑定上一個鮮明的區別點是刀痕的不同:唐代用刀的特點是深入輕出,入刀的力度很大,一下就能切到合適的深度,而出刀則漸次拖出。在這種用刀力量的變化中,雕件表面的刀鋒可見。對這種現象,可以有多種解釋,諸如上承漢八刀” 、“風格使然”等等,重要的是這種具有明確唐代工藝特徵的形式,以及表現出的味道;而宋代雕刻技法是輕入輕出,了無刀鋒力度可言。與唐代相比,顯得很理智,不剛烈,與其歸納為“嫻熟”,不如視為一種時代風格。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玉鹿 宋代

清代玉器的光亮效果與玉器的前期磨製有很密切的關係。當清代玉器成形以後,總體光亮度已有很大提高。由於拋光材料細膩,經拋光以後玉器總體光亮適中,很少發現玉表面有劃痕現象,並且玉器的圖案紋飾仍保持前期磨製的清晰效果。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現代仿品在前期磨製過程中,總體粗糙,光亮度差。為了達到高光亮度,就需要較長時間的強化拋光。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上海博物館藏清代白玉仕女

雖然光亮度有了提高,但是由於強化拋光,致使玉器圖案、紋飾受損,甚至造成精細紋飾模糊不清。有透雕工藝的玉器內壁較粗糙無法進行有效的拋光,造成各部位光亮產生誤差。現代制玉採取高效率、高精度加工,在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工藝缺陷是很難克服和補救的。

古玉的拋光打磨工藝

上海博物館藏清代白玉漁翁(區域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