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出自哪兒,如何賞析?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出自哪兒,如何賞析?

這兩句詩是郭德綱說的。

我沒有專門聽過郭德綱的相聲,但是平時看看小影片是少不了的。德雲社的各位藝術家,郭德綱、于謙的演出是最舒適的。一樣的鬧歸鬧,說歸說,但是分寸是把握得極好的。既有包袱效果,又不過分。

這當然和兩位的經歷修為有關,也和傳統文化的浸潤有關。至於後起之秀,意思是有的,但你要說誰能到鎮住場子的地步,好像除了高峰,其他的都差著那麼一股子勁。高峰據說也是老派出身的,所以說不論哪一行,傳承和追求還是非常重要。

本人於相聲是個外行,聽著一樂就聽,聽著不耐煩就關掉,也沒什麼鑽研。最深的瞭解大概就是相聲的基本學問是“說、學、逗、唱”這四樣,這好像還來自春晚上馮鞏、牛群、姜昆老一輩相聲藝術的薰陶。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出自哪兒,如何賞析?

不過有一點相關知識是從德雲社這裡來,那就是所謂“定場詩”。

也不清楚以前就有這個規矩,還是德雲社的發明。不過並沒有認真去看過這些詩,因為他們自己說的,“只圖一樂”嘛,幹嘛去較那個真呢?

今天既然問起這兩句詩,就好好扯扯。不涉及任何人文觀點,我們只看詩句。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這兩句從平仄上來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標準的平起仄收和仄起平收律句,而且上下句相對,所以念起來鏗鏘清脆,口條利落。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出自哪兒,如何賞析?

“江山父老”是指國家、百姓,意思是我說相聲呢,一不犯法,二不悖大眾道德,也希望國家、觀眾能容得下我,讓我憑這個本事養身立命。簡單地說,就是不違背公序良俗,不賺虧心錢。“造孽錢”,就是做壞事得來的錢,就是虧心錢。

意思也挺好。愛國愛觀眾,也感謝你們花錢來看我,讓我能繼續為大家服務。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定場詩中的句子,但是肯定是用來對觀眾表示感謝的,觀眾是“衣食父母”,而遵紀守法則是讓他有機會從“衣食父母”這裡搵食的前提。

這首詩有四句,但是真正大家聽得多,覺得不錯的僅有這兩句。

因為前面兩句,純粹從詩的角度來說,不那麼對味。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出自哪兒,如何賞析?

全詩是:

沒來由此去經年,總把新人換舊顏。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如果是郭德綱對著臺下的觀眾,感嘆觀眾一撥又換一撥,時間上一年又一年,意思上是講得通,沒有問題的。

從形式上來說,這是一首押新韻的折腰體。雖然“顏”和“年”、“錢”在平水韻中不押韻,但是在新韻中同屬“八寒”部,問題不大。再說折腰體(定義見專欄或者以前的文章),其實問題也不大。

如果只是押新韻和折腰體,我們還是可以稱之為好詩。

這首詩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在於第一句的節奏感錯誤。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出自哪兒,如何賞析?

“沒來由此去經年”,是“沒來由——此去經年”,還是“沒來——由此——去經年”?讀的時候該如何處理這個節奏?我沒聽郭德綱念過,但是無論怎麼讀,都有問題。

“沒來由——此去經年”,這麼念,從文法上來說講得通,但是節奏和“總把——新人——換舊顏”完全不同,相對的上下句沒有節奏統一性,丟掉詩的基本特徵。

“沒來——由此——去經年”,這麼多,節奏感倒是出來了,可是什麼意思呢?完全不通。

所以說,從詩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首失敗的作品。

後兩句很好,但是屬於化用,不能算原創。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出自哪兒,如何賞析?

原句出自唐伯虎的《言志》:

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唐伯虎抒發的意思也很清楚明朗,追求的是一種逍遙自在、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這和老郭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他是從底色上喜歡、並且滿足於不追求名利,用書畫來保證自己生活的狀態,瀟瀟灑灑哦地“不使人間造孽錢”。

而郭德綱則說得很明白:“江山父老能容我”,你們得讓我活下去,給我賺錢的機會,口氣上有點卑微,只能在他人能容的領域中強行挽尊,儘量“不使人間造孽錢”。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出自哪兒,如何賞析?

同時從格式上來看,唐伯虎的這首詩是一首平仄嚴合的仄起入韻,押平水韻“一先”部的七絕。從節奏的協調上來說,也是正常的詩歌節奏,這個無需多說,大家念一遍就知道了。

這裡是對詩不對人。我從不懷疑郭德綱的學問、見識、歷練以及他本人的優秀,畢竟中國的相聲行業,如今基本上就是他在傳承和揹負。

光就這首詩來說,後兩句化用之後,用來表達自己的無奈是相當到位的。

但是前兩句,就完全屬於拼湊,多此一舉。

不比不知道,和唐伯虎的原作一比,高下立判。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出自哪兒,如何賞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