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公元前3000年前的一個春天,周代的采詩官搖著木鐸來到鄉間,很快採集到了當時家喻戶曉、人人傳唱的第一批好詩,這其中就包括了《桃夭》《關雎》《葛覃》《卷耳》《螽斯》等流傳千古的名篇。此後每年春天,采詩官都要深入民間采詩,陸陸續續便採集到了幾千首詩。當時有人負責對它們進行甄別刪減,去劣存優,編輯成冊。到了孔子的時候,對它們進行最後的篩選刪減,留下其中的精華305篇,命名為《詩三百》,並用一句話評價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關雎

在這305首詩中,就有被稱為“中國愛情詩的開山之作”的《關雎》和“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的《桃夭》,據考證,《桃夭》的創作年代要早於《關雎》,但不知什麼原因,孔子(亦或是後來的編輯傳承者)卻把《關雎》放在了第一篇的位置。據說,《桃夭》是讚美周文王姬昌的母親、季歷的妻子太任的。太任和她的婆婆太姜(古公亶父的妻子)、兒媳婦太姒(姬昌的妻子)合稱三太。在當時人們的眼裡,三太都是那麼的溫柔,那麼的美麗,那麼的高貴。而三太之中,又以太任的嫻靜貞美出名。而《桃夭》一詩,據說就是描繪太任出嫁時的情景的。

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桃夭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ēn)。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今天人們滿懷著對這美好場面的嚮往,儘量用最美的語言還原當時的場面和人們的思想,將這首詩譯成了現代語言: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嫁過門,夫妻美滿又和順。

桃花怒放千萬朵,碩果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嫁過門,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桃葉紛呈真茂盛。這位姑娘嫁過門,齊心協手家和睦。

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百花盛開,風和日麗,美麗多情的姑娘出嫁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那美麗的姑娘像盛開的桃花一樣的鮮豔欲滴,照眼欲明,像茁壯的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樣美麗的姑娘,嫁過門之後,必定夫妻美滿,家庭和順。桃花鮮豔,桃枝鮮嫩,姑娘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朝氣蓬勃,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撲面而來。這種喜氣,這種歡樂,感染了圍觀的人群,帶給了婆家,伴隨了她的一生,傳到了幾千年後的今天。所以,我們今天讀來,依舊能感受到那熱烈歡快的氣氛。

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美麗的姑娘如盛開的桃花,樹上的果實又多又大。之子于歸,宜其家室。這樣美麗的姑娘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日子裡出嫁,必定會像果實累累的桃樹一樣,開花結果,擴枝散葉,繁榮門庭,後嗣興盛。桃之夭夭,其葉蓁蓁。桃花盛開千萬朵,枝繁葉茂,色彩紛呈。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如桃花一般的姑娘嫁到婆家,必定廣佈美德,結交親友,鄰里和睦,家庭幸福。

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迎親的隊伍已經走遠了,圍觀的人群卻沒有散去。他們還在議論紛紛:王的新娘就是與眾不同,她的美足以蓋天下,她的德足以服四海。人群的議論,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體現在詩歌中,就是全詩三章,反覆詠唱,首章寫“花”,二章寫“實”,三章寫“葉”,三章表達了三層不同的意思。寫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麗;寫實,寫葉,密密麻麻的桃子,鬱鬱蔥蔥的桃葉,不只是襯托一派興旺繁榮的景象,更突出了當時人們心中的美不僅僅在外表,更在人的內心和靈魂,要具有“宜其室家”的品德。這才是合格的新娘,這才是千百年來人們的擇偶觀。

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桃夭

太任是一國之母,自然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美的標準和道德要求,《禮記 大學》引到《桃夭》時說:“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可謂一語道破。無論何時,家庭都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的鞏固與社會的發展與穩定,關係十分密切。所以,重視婚姻家庭,重視母儀天下,是國君擇偶的重要標準。“宜家”是為了“宜國”,“宜家”與“宜國”原本是一回事。

那些深刻的內涵我們就不探討了,但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千百年來,詩中描繪的像小桃樹一樣年輕,像春日驕陽下桃花一樣鮮豔、美麗的少女,卻永遠活在了讀者心裡。清代學者姚際恆評論此詩說:“桃花色最豔,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所以,後人才有了“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玉腕枕香腮,桃花藕上開。”……

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人面桃花

任由日月穿梭,歲月悠悠,這首詩描繪的出嫁場面,成為國人心中最美的畫面,這首詩的主人公太任,也成為世人心中最美的新娘。據說,辛亥革命以後,某些地區鄉村百姓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以表達人們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嚮往和對幸福美滿家庭的追求。

閉上眼睛,默默吟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眼前彷彿又出現了那幅美麗的畫卷: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桃花盛開,滿眼芬芳。一個婀娜多姿的身影,一個款款而來的女子,明眸皓齒,朝氣蓬勃,兩頰緋紅,面帶嬌羞,在夭夭桃實、灼灼花枝的襯托下,人若桃花,兩相輝映,她彷彿正向世人宣佈:今天我要嫁給你啦,今天我要嫁給你啦……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