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佛陀的完美人格,看完就明白了佛教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很多人都認為佛教是消極宗教,我們學佛是一種逃避現實生活的舉動。其實,佛教是積極的處世教育,只不過大家沒有深入地去了解佛學,才會有這樣的誤解。我們要知道,佛陀之所以出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量,第一肯定是出於自身的考量,也就是為了自己找到解脫生死苦惱的方法,其二便是為了被壓迫的苦難眾生,也可以說他的國民,古印度時期的階級制度非常森嚴,所以才會有解救一說。關於古印度的階級制度我在後面會詳細地解說,這裡暫且賣一關子。

佛學:佛陀的完美人格,看完就明白了佛教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我們為什麼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出於這兩種問題的考量,才決定放棄太子之位,選擇出家修行?

如果我們瞭解釋迦牟尼住世期間的奮鬥歷程,我們一定會認同他是一名偉大的先驅革命者。釋迦牟尼佛雖然貴為一國的太子,按理來說,不應該是革命者,因為他處在高位,而一般的革命者都是由下至上的一種變革。

正因如此,便體現了佛陀的與眾不同和崇高的人格品性,佛陀的革命物件歸納起來有三種,其一便是古印度的階級制度,其二針對的便是沒有究竟真理的神權宗教,其三便是以自我解脫為主的生死迴圈之苦難。

我們談到革命這一話題,首先我們遙看古往今來眾多所謂的革命者,其本質都是表象,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的無私的革命先驅,古往今來實屬少見。我們之所稱釋迦牟尼為革命先驅,主要是源於釋迦牟尼的慈悲心腸,以此激發內心,去感化眾生,由最初的階級制度,轉變為人人平等的普世制度。因為釋迦牟尼本來就是階級制度的受益者,其革命與一般的革命不同,可以這樣說,釋迦牟尼的是在革自己家族的命。

佛學:佛陀的完美人格,看完就明白了佛教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前面已經說過,釋迦牟尼是淨飯王之子,是王族太子,古印度的王族與婆羅門都屬於貴族階層,而且這種王族之中的王位跟我們封建社會的制度一樣,都是世襲制的,所以釋迦牟尼可以說將自己的權貴給革命了,因為他身為太子,是未來的儲君。

釋迦牟尼深知每個人都有一個自私的小我,都有生死之源的煩惱無明,他為了證得真正的自在解脫,捨棄榮華富貴,捨棄世間一切的愛染,選擇一種平淡無奇的生活,這種精神古往今來之甚少。

講到佛陀的人生經歷,我們就不得不提古印度的社會制度,古印度是一個種族分化非常嚴重的一個國度,當然,當時的古印度不像現在的印度,當時是以小邦國為主,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局面。

古印度時期的邦國之爭,社會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種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關係,當然,征服者中同樣有貴族與平民的劃分,但是,被征服者中只有賤民與奴隸的劃分,因此,形成了古印度時期的四個等級階層,將人劃分三六九等。

佛學:佛陀的完美人格,看完就明白了佛教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征服者中的最高階層就是婆羅門族,這個族群主要是掌管宗教信仰,在古印度的地位列在第一位,當然,還有掌管軍事和政權的剎帝利族,它雖然排在第二位,但是掌握了實權,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婆羅門族的人主要是古印度的宗教徒,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便推行一部《摩奴法典》來愚化世人,以鬼神論要求其他階層的民眾,必須信奉和接受自己的教義,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崇高地位。

釋迦牟尼便是出生在剎帝利族,這一族群主要是古印度的王族,與婆羅門同屬貴族階層,剎帝利掌握軍事政權,在他們眼中,普天之下的臣民與財富,都是王族之物,至於普通民眾只是自己家的一名勞役而已,並無任何的人權可言。

還有古印度的農工商團體,一般屬於吠舍族群,這一族群比身為賤民的首陀羅要好一點,但是同樣沒有任何的人權資格,就連最基本的受教育許可權都沒有。首陀羅族群便是被征服者,他們是古印度公認的賤民,或者說生來便是奴隸,沒有任何的翻身機會,想想真是可憐。

佛學:佛陀的完美人格,看完就明白了佛教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結語: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的貴族階層,身為王室太子,未來的儲君,但是釋迦牟尼並不眷戀這種至高無上的權貴生活,並不想利用自己的權力去威懾和統治人民。相反,釋迦牟尼捨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證得圓滿佛果,便以慈悲平等的真理,向古印度階級森嚴的社會宣戰。其次,佛陀的十大入室弟子中,便有一位出生首陀羅族的剃頭匠,他就是號稱“持律第一”的優波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發表你的高見!

文章中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