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蟲道是一種消費,而不是用來品玩的,是一種消費,而是

【薦讀】蟲道是一種消費,而不是用來品玩的,是一種消費,而是

人在童年喜歡吃甜食,後來年紀大了才喜歡上臭豆腐,箇中滋味需要慢慢品評。

年輕的時候喜歡鬥蟲,後來年紀大了才喜歡上了品蟲,箇中感悟只有歲月能夠知曉。

痴迷、沉浸,數十年如一日對蟲理、蟲道的不懈研究,最終明白:蟋蟀是用來品玩的,是一種消費,而不是用來鬥輸贏的,強調蟲的勝負,只能說明你還處於玩蟲的初級階段。

往昔瘋狂的收集、捕捉,大量的飼養,場子裡急促沉重的呼吸聲、狂跳的心臟、厚厚疊疊的人民幣,提蟲時顫抖的雙手,贏蟲時的興奮,輸蟲時的沮喪,年復一年,一切都是一種隨風飄散、毫無意義的煙雲。在你的人生,在蟋蟀的歷史長河中不會留下一點的痕跡。

在自然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早已知道,要確切地給一隻蟋蟀做定量的分析,由於變數太多的原因,那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我們只能透過現代物理學的方法,從蟋蟀的格鬥時的受力工況及外形結構、外骨骼形成的過程、組成的成分及其物理特徵。

蟲體肌肉的組成形式和內壓狀態的物理特徵,食物對蟲整個生長蛻變過程以及成蟲後肌肉和外骨骼的干預,蟋蟀的色素色及結構色對區分蟋蟀品種及體質(底板)的重要性等方面從根本上對蟋蟀的優或劣作出一個相對的比較和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克服目前我們只能依據蟲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造成的瓶頸,不斷地論證,不斷地化繁為簡、去偽存真,縮小對蟋蟀認知的盲區。

只有透過不斷地向傳統的蟲譜問個為什麼,真正明白了蟋蟀的物理特性,懂得蟋蟀永遠只有更好而沒有最好的道理,那麼你就會對蟲的認知發生突變並毫不猶豫地跳出三界,年年蟲季變得精彩,如果你在蟋蟀的研究上比別人深一點,在你的圈子裡上風比例多一隻,而收蟲數量比別人少一倍,那你就得到了享受,會有一個好心情。當然要強調的是蟲資一萬元的圈子永遠不要和十萬元的圈子去比較,因為蟋蟀是講機率的。

雖說識蟲本事都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但是受客觀因素影響,每個人對蟲的認知程度的差異還是相當大的。個案永遠不能替代普遍規律。

唯一能衡量你玩蟲水平的標準是:在同一圈子裡,別人花一萬元買十條蟲,而你花一萬元只買一條蟲,別人飼養1000條蟲,而你只養100條蟲,最終局面還是你的蟲上風多一隻。這就說明你已對蟋蟀優劣的基本面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概念,而不是似是而非。因為你已明白了蟋蟀以外骨骼堅硬為王,內壓強大肌肉發達為帥的道理,掌握了應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對一條蟋蟀進行優劣的分析方法,一棚蟲基本上十不離八九,只是多一口少一口的差異而已。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強調蟋蟀外骨骼的堅硬度和蟋蟀內壓強大肌肉發達的重要性,並列為為王為帥的必要條件呢,這主要是由蟋蟀打鬥工況所決定的。二蟲相爭必有一敗,為什麼會敗,無非二種原因:一,作為直接受力的牙齒硬度不夠或連線膜強度不夠,根據同體同質的原理,我們可以確認為該蟋蟀的外骨骼堅硬度不夠。二,作為驅動和支援外骨骼運動的肌肉群在數量上不夠多,以致造成牙齒髮力的強度和速度不同。

既然找到了蟋蟀致敗的原因以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麼我們就去努力證明蟋蟀外骨骼堅硬以及內壓強大肌肉發達的物理特徵。

昆蟲學以及物理學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理論依據,例如涉及外骨骼堅硬度的幾丁質的形成,以及量化的皺、蠟光、體毛、結構色等,涉及內壓和腿肉的綻、粗、圓、長等(這在以前文章中都描述過,不在此展開)。

另外對蟋蟀本身而言,蟋蟀屬直翅目不完全變態昆蟲,一條蟋蟀本身的優劣涉及二個方面:一,遺傳基因;二,從卵、幼蟲到成蟲的生長環境。

 我們在收、養、斗的過程中往往會碰到大量的大頭、大牙、大牌價及色素色很好的蟲不會鬥,其原因是這些蟲的遺傳基因非常好,但後天生長環境不好,以致造成最終不會鬥或兇不足的結果。

 因此,我們選蟲的時候第一眼不能去看由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是否頭大、牙大及色素色(一張皮),而要去看代表外骨骼堅硬度的頭綻不綻,頭殼是否起槽,臉是否色黑起皺,牙根是否粗壯,頂門和牙面外突,項是否起疙瘩呈鼓形,須、尾是否超長,背肉及六爪是否圓而出蠟光,衣翅是否皺平,貼皮貼肉,整體結構色是否入格等物理現象。

 外骨骼堅硬的蟲體質必好,體質好的蟲必有神。

 這世上沒有無特徵的好蟲,只是由於你所見過的各種好蟲太少而無法建立起一個所謂好蟲標準概念,不能真正掌握判別好蟲的方法而已。

 以上一些小的心得體會供蟲友們參考。

    8月22日處暑,一行四人驅車直奔寧津而去。

金帝酒店昔日歡迎全國蟲友的大幅標語變成了舉辦蟋蟀奧運會的廣告。

站在標語旁楞是呆了許久,鬥個不入流的蟋蟀,怎地就和有著2700餘年歷史具有獨特文化魅力和強烈的人文精神的奧運會扯上了關係呢。

同去的朋友見狀笑道:邵老師,玩蟋蟀的人就是聰明。先為鬥蟲正名,合法化,要不然這麼多有頭有臉的玩家為了興趣愛好抱著頭蹲在牆角算什麼名堂。

想想也是,我自己雖從不賭一分錢,但為了愛好以及莫名的虛榮曾混跡賭場幾十年,幾次遇險,好在老天爺在關鍵的時候睜眼關注一下,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有時戰勝自己,換種思路還是有必要的。

寧津今年夏天大旱,玉米生長受影響,蟋蟀也因乾旱不是太大,去熟悉的農戶家中,蟲都不怎麼樣。中午,飯店送來一桌豐盛的菜餚,白煮大蝦、紅燒大鯉魚、糖醋脫骨雞爪、青椒牛肚絲等滿滿一大桌,很是盛情,二十多年了,始終和農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我奉行的是人和人之間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則,還有就是朋友歸朋友,買賣歸買賣的關係。只有賣家有利可圖,這買賣關係才能維持下去,有很多人搞不清楚朋友和買賣的關係,買個蛐蛐就會很累。

今年沒有什麼任務,就收100元以下的蛐蛐,頭昏眼花地在幾百條蟲中挑了10條蟲,共500元錢,又在另一農戶的蟲中挑了11條,100元錢一條,支付了1200元,其中100元算給農戶的孫女買零食吃。

這22條蟲是基本骨幹,據農戶講,這些都是河北大名的蟲。

剩下的幾天都在鐵莊收蟲。

在鐵莊收蟲是件愉快的事,經十幾年的磨合,和當地賣蟲的人都挺熟的,首先都是當地蟲,其次買價十不離八九,不會亂斬人。

    第一天,收了20多條,第二天收了10多條,第三天收了近20多條,共花了1000多元,平均在十幾元一條,大多數蟲質不錯。

這次在鐵莊收了一條20元的蟋蟀,印象深刻。

那天上午約10點多,集市賣蟲人已有部分收攤準備回家做飯,買蟲人基本都走了。

我正挨攤篤悠悠地在掃大街。

忽然左邊傳來一陣陣吆喝:“嗨,再跑,再跑,再跑就踩死你。”

我轉頭一看,是一位年約六十歲的農民正在追趕一條逃跑的蛐蛐。

這農民一身舊髒的籃卡其布中山裝,精瘦精瘦的,手裡拿著蟋蟀網,一彎腰罩個空,又趕二步再罩又是一個空。

這蟋蟀腿力極好,一蹦就很遠,而且是連蹦,就這樣蟋蟀在前面蹦,老漢在後面趕,老漢幾次沒罩著火氣就大了起來。

說來也巧,這蟋蟀三蹦兩蹦,跳到我邊上一頭鑽進我的運動鞋下。

老漢趕過來,我一抬腳,這蟋蟀伏在那裡動也不動,再次被抓捕歸案。

老漢說這蛐蛐才逮的,開罐就蹦,已經跑了二次了,再蹦就踩死它。

這蟋蟀的腿勁這麼好,而且全身緊縮一動不動的狀態,好奇心促使我想看一眼。

  “我看看,這蟲為什麼這樣喜歡蹦。”

老漢遞過蟋蟀網,在很深的網中,我看到一隻極其像猢猻的蟲臉,以及前突的星門,衣翅和腿上全部是塵土,根本看不出什麼顏色。

  “多少錢?”我抬頭問老漢。

  “給20吧,才逮的,一個沒賣呢。”

  “10元賣不賣?這麼小的蛐蛐。”

  “給20吧,逮蛐蛐不容易,那邊還有幾個,待會一起給你看。”

  “行,就20吧。”付錢,把蟲放進小罐扣好皮筋放入筐內。

中午回酒店,給上午收的蟲全部加好飯後,睡午覺。

一覺醒來,洗個臉開始理蟲。

一開罐,一看就一愣。這怎麼回事?只見一條金光閃閃、立身高厚的黃蟲像一匹戰馬氣度不凡地站在那裡,見有動靜就抬頭用雙須探了幾下,抬頭時露出了一個猢猻臉,用草一打,一付超長降香牙,再仔細一打量,長身籠、長衣架,加上高厚吃份量的,用稱一吊,40點。

這就是那條鑽到我運動鞋下,尋求避難的蟋蟀。(見照片1,2,3)

師弟白牙重青小陸前幾日來電詢問今年收蟲情況,並說同濟的學弟小周也要來參與交流,今年國慶長假熱鬧了。

今年去寧津收了五天蟲,共收蟲70餘條,回滬送朋友20多餘,落盆40餘條,蟲資3000餘元,整體感覺還不錯,可以玩一玩了。

現在有個很不科學的現象,一方面天氣越來越暖和,另一方面鬥蟲卻越來越早,事實證明,溫度對蟲的影響極大。晚秋西風一起,溫度一降,蟲叫宣告顯放緩,厭食並縮身。我記得小時候和師傅去鬥蟲,晚上很冷的,穿著厚厚的外套拎著包,冷風吹得手痛的,這蟲在柵中發口,搭牙就發力,口口有聲。

我長大後,牢記師傅教導,蟲只有養足才能打足,儂對蟲一份好,伊就給儂十分回報。

每年遵循,國慶開毛試口,寒露或進降開斗的原則,上風永遠多一隻。

這主要涉及二個方面。

  第一,蟲這東西自有它的生長規律,實踐證明,蟲從出土(不是離土)養滿50天,這時的蟲該長的已長足,該打包縮身的已打包縮身,已達到最佳出鬥期。

  第二,社會上約定俗成的鬥蟲活動,從白露就開始了,有很多的人根本不懂蟲理,有蟲就抄,抄出來就去鬥,於是好蟲由於沒有養足,造成有口打不足,關鍵時刻少一口,上風少一隻,埋沒了將才。一般的蟲養不足,那更就是下風多一隻,因此,蟲的出鬥期顯得非常重要。

如果我們首先把蟲養足,再掌握好出鬥期,屆時生毛辣口打老將軍,要不贏也難,三秋大將畢竟是很特殊的個例。

有朋友問頭茬皮好,還是二茬皮好,那就是關公戰秦瓊,不是一個時段的事。

我習慣處暑前後收蟲,並只收草肚皮(剛離土)的蟲,這時間段的蟲特點是量大,可選擇範圍廣,同時盆長性最好,為晚秋大腰尖尾形成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的蟲養到寒露或者霜降外骨骼及肌肉已長足,但經打包縮身,脂肪帶由白轉黃,體重由下降變成穩定,這時的蟲比一殼的水及一肚的油的蟲上風何止多一隻。

但客觀事實是國慶節一過,許多蟲友已無蟲可鬥,時至進降,盆早已洗乾淨了。

我現在還一直堅持國慶開毛,由於每次開毛人多蟲多,平均每人鬥不了幾條蟲,故每年有超過總數一半多的蟲養老送終,其中有相當數量的蟲沒有開過口。

這真是蟲是養足了,卻無蟲可鬥了。

其實玩蟲玩到這份上,鬥一口和不鬥一口已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而讓蟲多活幾天,落柵訓訓鬥,看看神態也蠻有味道,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今年的蟲總體感覺不錯,整皮整色結構色好的多一隻,立身高厚多一隻,外骨骼好、牙厚多一隻,夠玩了。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全家幸福。

——蟋蟀情——

2020年9月16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