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晚年得痔瘡,絕望中寫下一首“慘”詞,讀來令人心疼

若論北宋最豁達的詞人,那麼一定非蘇軾莫屬。

一場“烏臺詩案”,讓他淪為階下囚。

經過幾個月的審訊,方才定案,最後他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在出事前,他也曾在地方為官,但是都是有實權的太守。

團練副使不僅沒實權,更沒多少俸祿。

窮困又鬱郁不得志的他,卻在黃州寫下了千古最豁達的一首詞《定風波》,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短短几字,千年來激勵了多少失意之人。

蘇軾晚年得痔瘡,絕望中寫下一首“慘”詞,讀來令人心疼

後來他也曾東山早起,不過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他就被貶到了遙遠的惠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嶺南一帶。

雖然到了宋朝,嶺南有所發展,嶺南的瘴氣橫行,依然讓很多人聞之色變。

可是到了惠州的蘇軾卻高歌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很多人由此看出了他的吃貨本質,但是這裡更多體現的應該是他的豁達。

然而惠州還不是終點,公元1097年,已經62歲的他被送到了儋州(海南)。

那是比嶺南更加偏遠的蠻荒之地,對於宋朝很多人來說,流放儋州簡直比死亡還可怕。

可是天性樂觀的蘇軾卻道“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這樣的豁達千年無人能及。

蘇軾晚年得痔瘡,絕望中寫下一首“慘”詞,讀來令人心疼

可就是這樣豁達的蘇軾,晚

年得痔瘡,也曾在絕望中寫下一首“慘”詞,讀來令人心疼。

這首詞名為

《行香子·秋與》

,全文如下: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

渾無處、迴避衰容。

問公何事,不語書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飛英如霰。

似無言、有意傷儂。

都將萬事,付與千鍾。

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這應該算是蘇軾最頹廢的一首詞,道盡平生苦楚,句句扎心。

他寫這首詞時應該是被貶惠州的那段時間,當時的他痔瘡復發,又逢悲秋時節,一時傷感,於是便有了這樣一首詞。

蘇軾晚年得痔瘡,絕望中寫下一首“慘”詞,讀來令人心疼

詞的上半闕寫景抒情,透過詞人和秋風的對話,抒發了一種時光流逝的無奈之情,讀來令人傷感。

詞的開頭從秋風寫起,營造了一種悲涼的氣氛,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昨夜颳了一夜的秋風,梧桐葉紛紛飄落。

這樣蕭瑟的秋景,最容易引發傷感。

蘇軾也不例外,他望著這樣蕭條的景色,再對照自己衰老的面容,他心中的愁苦愈發深刻了。

秋風拂過,好像在問他為何愁苦。

蘇軾不知從何說起,就用手在空中書寫這。

“不語書空”將當時他有怨有恨卻無處也無人傾訴的孤獨落寞寫到了極致。

蘇軾晚年得痔瘡,絕望中寫下一首“慘”詞,讀來令人心疼

當時跟著蘇軾去惠州的還有他的紅顏知己王朝雲,只是當時的朝雲因為水土不服,又遇惠州瘟疫,終日臥病在床,湯藥不離。

被貶、年老、生病,連身邊人都被連累,蘇軾當時的心中該有多痛苦。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能借酒消愁。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將他當時煩悶、愁苦、無奈的生活寫到了極致,讀來令人心疼。

蘇軾晚年得痔瘡,絕望中寫下一首“慘”詞,讀來令人心疼

接著的下半闕是寫景議論,進一步突出他當時的淒涼和無奈之情。

開頭兩句寫的是他晨起所見之景。

那日清晨,他起床後來到院子裡,只見落花如雪,飄落滿地。

光陰荏苒,時光流逝,令他感慨萬千。

如今的他年老體衰,羈旅天涯,心中有著無限的愁苦,無法排遣。

他只能將這百般的煩惱寄託於千鍾美酒,不管他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他只飲酒度日。

最後的三句盡顯詞人的狂放不羈,卻也讓人心疼到了極點。

若非現實太過痛苦,他又怎會如此借酒消愁?

蘇軾晚年得痔瘡,絕望中寫下一首“慘”詞,讀來令人心疼

全詞籠罩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悲涼氣氛,詞人悲的不僅是自然之秋,更是人生之秋。情景交融,道盡了蘇軾一生的苦痛,讀來令人心疼。

有人覺得這樣頹廢的詞會不會破壞蘇軾“豁達”的形象?

其實我倒覺得,更能突出他的樂觀。

這首詞讓我們知道了那時的蘇軾有多悲慘,可是他卻還能寫出那麼多盡顯豪邁的詩詞,這樣真實的蘇軾難道不更令人欽佩嗎?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蘇軾?歡迎一起來討論哦。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