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納,最容易讀的一本書!

全文共6541字

第217期

每晚十點更新/每天推薦一本書

共讀·簡介

威廉·福克納,最容易讀的一本書!

書籍:《我彌留之際》

作者: [美國] 威廉·福克納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As I Lay Dying

譯者: 李文俊

出版年: 2004-4-1

《我彌留之際》被稱為意識流小說的入門著作,也被認為是美國作家福克納作品中最易讀的作品。

福克納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被馬爾克斯看作精神導師,並被薩特,以及加繆等知名作家讚譽。他的代表作有《喧譁與騷動》《八月之光》《押沙龍!押沙龍!》等。

作為共讀書籍,《我彌留之際》這本書不管是從文學意義,還是可讀性來說,都是瞭解意識流,瞭解福克納的不二選擇。共讀期間,很多書友閱讀並打卡分享了這本書的內容和感受,編輯部精選了其中十二篇書評,希望可以給熱愛閱讀的書友,提供更多的角度和思考。

本次精選書評和以往不同的是,選取了好評和中評兩種型別,而書評內容也多注重書籍本身和思考兩方面,之所以這樣選擇,主要因為這部意識流小說的難度和書友的接受程度。

祝開卷有益!

精選·書評

1

書評人:@異色瞳

評價指數:9.0

第一次看意識流的書,雖然聽說這本書是意識流入門作品,對我來說還是很難,每一章都是

不同人的視角和內心獨白

,一開始看的時候人物對不上號,不停的翻前面看這個人是誰啊。

安迪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期待了,我覺得也是,你看看安斯是個什麼人。卡什這麼老實一個人,摔斷腿了,讓安斯用水泥包上,不及時治療,最後截肢了。朱厄爾是安迪和牧師的私生子,在母親棺材落盡水裡和火裡時,是他把棺材背出來,所以背部大面積燒傷。達爾看的挺通透的,他知道妹妹懷孕了想打胎,也知道弟弟朱厄爾的爸爸和自己不一樣。他還很照顧最小的弟弟。

瓦達曼:我媽媽是條魚,朱厄爾的媽媽是馬。我知道朱厄爾喜歡馬,但是瓦達曼的媽媽為什麼是魚呢?杜威德爾照顧人挺細心的,媽媽在病床前也是她一直在照顧,卡什斷腿和朱厄爾燒傷她也鼓勵了。

最不喜歡安斯了,他裝了假牙,娶了新老婆,也太快了,他為什麼不能借別人的騾子,非要賣掉朱厄爾的馬,不給卡什看醫生,非要買水泥。而給安迪挖掘墳墓也要去借工具,並且勾搭上自己的新老婆。

真的是個好荒誕好慘的故事。

2

書評人:@丸子

評價指數:9.2

全書中安迪的那章獨白算是最好詮釋作者寫作意圖的:

反對懺悔;否定罪孽

1、語言的侷限性造成觀念的侷限性。

並非所有的情感都有對應的詞彙。所有說出口的罪孽都不是罪孽本身,懺悔就像是麻醉劑,只是麻痺神經,卻無法解決疼痛本身。

2、罪惡是一件外套。

把罪孽當成外套穿在身上,掩蓋一潭死水般醜陋空洞的身軀。終其一生,所做的事情是脫掉外套,贖罪,懺悔,並在死後得到救贖。這樣一來,這件外套也成了一件好看的外衣,不僅可以用來感動自己,更可以蠱惑別人。

安迪之所以獨寵朱埃爾的原因是朱埃爾是唯一屬於她自己的孩子,是屬於那在大地上奔騰的熱血(看了豆友的分析,才知道朱埃爾是和牧師偷情所生的孩子,這樣倒是很說得通)。文中出現有“朱埃爾的媽媽是匹馬”。馬的意象就代表自由奔放,不受約束。所謂愛、責任、繁衍後代,這一切都不過是一個個謊言,而丈夫都是這場詐騙事實的同夥,安迪上當了,所以她用要葬在自己家鄉來向她的丈夫復仇吧。復仇的方式也是一場欺騙。

而特爾是唯一識破母親騙局的人,試圖一把火燒掉母親的屍骨。全文特爾的視角最多。他洞悉著一切:質問朱埃爾,你的媽媽是匹馬,那你的爸爸呢?知道妹妹未婚先孕;卡拉覺得特爾是具有神性的,然而特爾最後被當成了瘋子,這是何等諷刺。

3

書評人:@Su

評價指數:9.0

看了簡介就覺得這本書太慘了,看完了也確實很抑鬱,

人間所有的苦難

彷彿都降臨在本德倫一家的身上。

本分老實的大兒子、冷酷清醒的二兒子、愛馬成痴的三兒子、無知懦弱的女兒、還有痴傻的小兒子,在送葬的一路上,大家都失去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各自與各自苦難的命運艱苦地搏鬥。而他們的父親,一個漠視子女、自私自利、懶惰無比的人,一個如此卑劣的人物,最後反而裝上了假牙也娶回了一位新太太,這樣來看,其他的人苦難似乎毫無意義。

聽說這本書是

福克納最容易讀的一本

了,不過我讀起來還是覺得難懂,大段大段內心

“冥想”

的獨白,各種詞彙和意象夾雜在一起,我的思緒也一下子就散開了,又得重新在字裡行間把它們找回來。

4

書評人:@棲遲

評價指數:9.5

這種

透過每個人內心獨白寫故事的寫作方式

很令我驚羨,我自認對書中的每個角色都難以做出準確或確實的評價,但又很喜歡這個風格,因而大膽的

借用此風格寫一個章節

安斯:終於要離開傑弗遜了,我要把新的本德倫太太帶回去,我有權利這樣做,

是的,

我有權利這樣做

,就像我有權利買一幅假牙,以便吃上帝應允的食物,就像我有權利拉著裝著艾迪和卡什的騾子大車在公共街道上行走。我不明白達爾那孩子為什麼放火,那孩子總是被人們議論。 我不想欠任何人的情,除了她的親骨肉,這十塊錢是女兒借給我的,我想我給他們東西可從來沒有吝嗇過。我給他們時都是歡歡喜喜的,從來沒有吝嗇過。

艾迪:我就說過,他是我的十字架,將會拯救我的。他會從洪水中也會從大火中拯救我。即使是我的生命已經不在,他也會救我的。

卡什:我說過棺材沒有放穩,當時我跟他們講過了。我當時沒覺得太難受,他們給我用水泥糊上腿只是想緩解我的痛苦罷了,明年夏天我就能用這條腿一瘸一拐地到處走了,皮保迪就是這樣說的。

他們都瘋了,但是我弄不准誰有權判定什麼是瘋,什麼不是瘋。

好像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傢伙,這個傢伙已經超越了清醒和瘋狂,他懷著同樣的恐懼與同樣的驚愕注視著這個人行為的清醒與瘋狂。

達爾:我不能愛我的母親,因為我沒有母親可愛。而朱厄爾的母親卻是一匹馬。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就像那天清清楚楚地知道杜威·德爾的事情一樣,人們都喜歡議論我。我跳下了水,我放了火,我看見了杜威·德爾,我不能說出來,就像她發現我,她不能說出來。

我並不知道我是什麼。

我並不知道我是否是什麼。朱厄爾知道他是什麼,因為他並不清楚: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是什麼。

朱厄爾:混蛋,那個假牙,那個野雞模樣女人。達爾那個該死的混賬,他放了火,別人用汗水蓋起來的房子是無辜的,他該關到監獄去。狗孃養的,我會去買回我的馬。

杜威·德爾:那個兔崽子,他不是醫生,我就知道不會起作用的。萊夫說我能在藥房買到的,可我沒有買到,他說十塊錢是夠的,可父親拿去了,快要三個月沒來了,我不知道該怎麼回去。

瓦達曼:我是知道的,我知道一個秘密。

我媽是一條魚,朱厄爾的媽是一匹馬。

達爾是我哥哥,我的哥哥達爾。

5

書評人:@Sixpence

評價指數:8.5

這本書的

敘事手法

很特別,每一章都以

第一人稱、第一視角

去解釋自己看到的、理解到的現實世界。

在初讀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的不太適應,但隨著習慣作者的寫作手法,便會將自己帶入到每個人的思想世界裡,看到每個人

更全面更深刻的內心世界

本書圍繞著

完成母親艾迪的遺願--葬在孃家

為主線,寫了本德倫一家的歷險故事。具體的情節不做討論,以免劇透後續讀者,造成不好的閱讀體驗。在歷險過程中,不斷交換著每個人的視角,讓我看到了每個人的煩惱、對生活的態度、以及表達愛和情緒的方式。

一開始,我是抱著積極的態度去思考本德倫一家的行為和想法,中間,我對他們的很多行為有不解和迷惑,帶著些許消極,最後,

我還是對他們給予理解

本德倫一家不僅僅是幾個人的故事,反而是

很多人的故事

。人性是十分複雜的,大多數人是冷漠與溫情共存的,自私與奉獻共生的。雖然他們都有自己的目的,但最終都實現了母親、妻子的遺願。

同時,我也感覺人生彷彿也是固定好了一樣,杜威德爾的生活似乎也已經走到了盡頭,從萊夫給她十塊錢的時候她已經死了。

這本書我還有許多東西沒有來得及思考,讀的比較潦草,有機會會

再讀一次

6

書評人:@Zy

評價指數:8.5

篇幅不長,越看到後面體會更多,文本里的衝突和因此淤積在心裡的情感在看完的時候終於可以

放下

的確讀了序以後會有助於理解文字

,或者可能會預先因為序中的解說對人物有一個基本印象,這樣不知是好是壞。

整本書還是比較喜歡

瓦德曼以及達爾的視角

,依賴於這些獨特的視角和描述語言,能體會人物心理的一些感受和變化,當然最無賴的當屬安斯 本德侖,直到結尾,我都佩服一個人可以這樣噁心。然而艾迪對學生以及對待家庭成員的看法,也讓人歎為觀止。

真正的想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真的是非常可怕。

孩子們就這樣被帶到這樣一個家庭,但是我感覺他們至少有在努力維護這個家庭他們渴望愛啊,他們其實也沒有錯啊。

但是這個家以結尾來看,估計很難有擰成一股繩的感覺。

7

書評人:@left

評價指數:8

這應該也是一本

意識流小說

吧,我就當故事看了。有什麼深奧的東西確實也沒看懂。

本書從多個人物視角的講述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母親去世,父親帶著幾個子女將母親的屍體送到老家安葬的行前準備和路上的經歷。

看這本書幾乎前面看看看就困了,總是記不住誰是誰。但是看到三分之二處他們在路上的經歷開始覺得好看,人物性格也漸漸清晰,看到最後更是感到唏噓。

全書最煩的就是父親,天天叨叨自己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少,為了完成妻子的心願有多辛苦,自己什麼也不圖,只想著照顧好這個家。無語。全書最自私的人大概就是他了。搶走女兒的錢,賣掉兒子的馬,對兒子的腿傷毫不在乎,把兒子送進精神病院,對小兒子也不管不顧,所謂完成妻子的心願更像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這樣的人最後卻實現了願望得到了最好的結局。

但是另外,我也很奇怪,有這樣的父親,孩子們竟沒有一個真正地違抗他、離開他,一家人到最後也真的把母親的屍體帶回了老家安葬。我甚至覺得,在故事的結尾之後,他們仍舊會像以前一樣在一起生活。

而這也讓我感覺就是悲劇的延續

一家人雖然在一起,在其實

貌合神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裡的渴求或秘密。看完就是覺得挺悲哀的,他們在那種困境中似乎還將繼續掙扎下去。

8

書評人:@深巷明朝

評價指數:9.6

讀前好奇,讀中沉思,讀完迷惑。

一本寫法獨特的小說,吸引著我,也迷惘著我。為什麼艾迪要回去安葬就是一種報復?為什麼安斯會信守承諾?艾迪對生命的虛無感“

活著的理由,就是為了過那種不死不活的漫長日子做準備。

”讓人有一種深深的悲哀與無力感。

而掩卷唏噓,最讓我意難平的是

珠爾

,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我想小說中的他是孤獨的,沒有人肯理解他,沒有人能理解他,他把自己對生活的希望與愛寄託在了一匹馬身上。一匹有野性的烈馬,彷彿就是他自身的縮影。為了得到馬,他付出了艱辛的代價,夜夜勞作。他不要在馬身上欠人家一分錢,

他的人格透過馬而獨立於這個世界

他與馬相愛相殺,小說中一人、一馬,對峙、較量,征服,濃郁的江湖氣,濃烈的愛,惺惺相惜!這馬或許就是他的精神寄託吧!他愛馬,愛得小心,愛得珍視。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當安斯為了換騾子把他的馬抵押了後,他雖然憤怒、痛苦,

卻又默默接受了這一結局

——與心愛的馬分離。而火災時他又不顧一切把母親的棺材從大火裡搶出來,無疑,對母親,他是有愛的,肯付出的,

但是又有多少人會在意他的失去呢?

世人眼中冷漠的他是真的冷漠,還只是不為人理解的他一種面對世界的姿態呢?

小說中透過他人的視角多次描寫珠爾的眼睛“

他那灰白的雙眼像木頭似的鑲嵌進木頭般的面孔裡

”,珠爾眼神麻木是對現實生活的徹底失望吧。

失去了馬,至此他的心永遠都缺失了一小塊,珠爾,又沉浸到無邊的壓抑的孤獨中……

9

書評人:@蘆葦

評價指數:8.0

書本的內容和我看到書名而以為是那種深刻探討生命的著作

大相徑庭

書中涉及的人物很多,各篇的標題都是人名,若非對應人物表,很多時候不曉得各篇的內容講的是誰。故事主線很簡單,瀕死的妻子拜託丈夫把自己的屍體運回老家,丈夫子女在完成妻子母親遺願的過程中,發生了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父親、兒子和女兒的故事在旅途中依次展開,在各自的敘述中,我們得以窺見這個

家庭的全貌和旅途的整個經歷

荒誕這個詞應該可以用來形容一下這個故事,感覺沒有一個人是幸福的,也看了一些大家的書評,自己遠遠想不到那麼多的內涵,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好像也偏頗了很多。

看完只想說,

人一定要能把握自己命運

,也要保持提升自己的能力,永遠做自己的第一責任人,可能有點文不對題了,就這麼多吧。

10

書評人:@Feng

評價指數:7.8

好像根本沒有讀懂,除了

寫作手法很獨特

沒有什麼深刻印象和思考。運用多視角獨白很準確細膩的表達了每個人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各懷鬼胎,雖然算不上什麼大的陰謀。

但是全文有且僅有一點共識就是安斯好吃懶做,偷奸耍滑,在鄉村顯得格格不入矯情做作。但是最後,在他的妻子剛剛入土第一天,就能讓一位城裡體面的醫生成為了新任本德倫太太。

這一切是預謀的還是偶然的呢?

一向懶惰的安斯卻主動去借一把鐵鍬?

關於卡什,是一個好的木匠,但是卻在母親臨終前當面趕製棺材,多少有點催促,難道作為一個有感情的人不應該避諱一下嗎?他深諳木工精巧的門道,也有一些知識,知道力學的平衡穩固,但是卻始終沒有表現出

傷心

關於塔爾,明知道會錯過母親的臨終卻還是要拉一車貨,他是不想見還是不敢,不能呢?他為什麼要燒掉別人家穀倉?關於朱厄爾他知道些什麼?

關於朱厄爾,像是

唯一一個和母親有感情互動的人

,他有什麼特殊的身世之謎嗎?達爾知道什麼?

關於杜威,她懷了誰的孩子?她有沒有覺得自己延續了母親苦命的悲劇人生,她可曾審視過女性的命運?她為什麼要告發達爾?

關於瓦達曼,為什麼他強調母親一條魚,他知道什麼母親之死的秘密嗎?只有他為母親的死流過一些眼淚。

艾迪可曾想到自己死後眾人的表現嗎?甚至鄰居們都為她想像到了一切,為她鬆一口氣,她終於被安斯熬死了,終於解脫了勞累的一生。似乎只有艾迪那一章表現的人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她也埋怨,但也承擔,她被感情所辜負。但其他人活著好像沒有感情一樣,像一匹馬,一副壽材,一輛馬車,一個籮筐…

只有兩個場景讓我覺得

故事裡的人物是有骨血的

,朱厄爾為了一匹馬,為別人家勞作了四十畝土地,用了一個夏天,卡什的理解和幫襯,艾迪的心疼,這才像是一家人的樣子。其次在運屍過程中,卡什又斷了一條腿,眾人幫他打撈一件件散落的工具,甚至安斯都下水了。

總之沒能把這本書想表達的線索連成一條線,他有很多的內容,但是零散。

據說這是福克納最易讀的一本小說…

11

書評人:@P~o

評價指數:7.0

《我彌留之際》共59節,由

15個人物的內心獨白

構成,它只講述了短短十天的苦難,但讀完後卻像走過了漫長的一生。

人性的冷漠無情,即使至親骨肉在自身的利益面前也不過是絆腳石,這樣的人,

活著的理由不過是為以後不死不活的漫長日子做著準備

一個人在不同人生狀態下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會有天差地別。處於低谷時閱讀,能明白太多處於尋常時期時根本看不到的東西。

簡言之,不能一味地逃避現實,活在悲觀絕望之中,不懼挫折與毀滅,請迎難而上!

12

書評人:@風格

評價指數:8.0

我覺得活著可以有兩種態度,可以

為自己

,過著一種活潑簡單爽快的活法,也可以

為別人

,為別人活著,有被需要的感覺,實現自我價值,即使是為別人活著也絕對不是,為了不死不活做準備。

這個書我讀起來不是特別順暢,

第一個是視角問題,第二個是文字描寫不是很自然流暢,

我也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原文,或許是我不喜歡這種風格,但我很佩服這種不停變換視角,而且不是由一個人來敘述整個故事的寫作寫法。

但作為讀者來說,我覺得這麼看很累,需要不停地變換視角,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翻譯原因,我讀了之後感覺不是很流暢,必須一字一句地讀,所以我找了兩個版本,並且都看完了。

藍仁哲那個版本過於悲涼,絕大部分是人性惡的一面。但他忽略了這本書裡也是有愛的,卡什這個人物就展現了人性光輝的一面。他努力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其實腿受傷流血還是沒有耽誤這趟旅程。達爾有預知的能力,他嫉妒達爾的原因也是出於對母親的愛。我最討厭的角色是安斯。

再來說故事本身,雖然他們各懷心思,各有怨言,但我感覺孩子們是愛著母親的。

艾迪沒有辦法建立親密關係,無論是同事,丈夫,還是孩子,她受了他父親的價值觀和家暴的影響,過早地體會了人性的陰暗,長大後就會覺得所有人都是陰暗的,而她的家人也沒有把她從那種狀態裡拯救出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