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01.

1992年,王小波在人大教專業英語,一星期也就一兩節課。同時做一些計算機方面的工作,曾用電腦做出一個電子小說系統,還做了一個類似Word的寫作軟體,用字模方法打出漢字。

王小波後來就用自己編的軟體寫作。他給別人編軟體,用“Caonima”來命名,有Caonima 1、Caonima 2、Caonima 3等。有一個客戶是老美,常把“操你媽”念成“考你媽”,王小波就糾正說,不是考你媽,是操你媽。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儘管所教專業課程不多,王小波還是覺得精力受打擾,他寫作需要整塊的時間。1992年9月,王小波辭去了工作,決心做職業撰稿人。

辭職以後,作為自由人的感受非常強烈,不再按點上班,也用不著處理人事關係。以他的個性和他需要的時間、生活狀態來說,自由撰稿人是他最喜歡的生活方式。

當時沒什麼顧慮,覺得還年輕,醫療制度也由公費向自費的形式轉變,跟自己找個保險公司差不多。他在《工作與人生》裡寫道:

我對權力沒有興趣,對錢有一些興趣,但也不願為它去受罪——做我想做的事(對我來說,就是寫小說),並且把它做好,這就是我的目標。我想以寫作為生。

王小波自己也許不曾想到,辭去工作專職寫作那一年起,他的生命進度條只有5年時間了。

02.

王小波走上寫作這條路,是個不折不扣的減熵行為。

不僅家裡不支援,還很有可能弄得窮困潦倒,父親王方名希望他能進入增熵行列。

王方名是個文科教授,但屋內飲酒門外勸水,不準孩子學文科,一律去學理工。父親不讓孩子學文科,理由很簡單,老舍跳了太平湖,胡風關了監獄,王實味被槍斃了,金聖嘆被砍了腦殼。王方名認為理工科是有功世道的專業,能夠平平安安過一生。

父命難違,王小波兄弟姐妹五個全學了理工科,只有哥哥王小平例外。

王小平考大學時,是北京木城澗煤礦最強壯的青年礦工,吼起來比父親音量還大,無論是動手打他,還是朝他吼叫,父親都挺不好意思,只好聽之任之,去學了哲學。

王小波念過理科,也念過文科。雖沒讀過大學中文系,但鑑賞能力出眾。一個朋友認為《情人》自由敘事風格,是自由發揮的結果,王小波隨即反駁,

這篇小說每個段落都經過精心安排,從書中第一句“我已經老了”開始,到結尾的一句“他說他愛她將一直愛到他死”,感情變化全在準確的控制下。

《情人》的敘事沒有按時空順序展開,但有另一種邏輯作為線索,王小波認為這就是小說的藝術,這種寫法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創造。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情人》劇照

王小波自己的小說也這樣操作過:把小說檔案調入電腦,反覆調動每一個段落,假如原來的小說足夠好,就能逐漸找到線索。花上比原稿多三到五倍的時間,就能得到一篇新小說,比舊的好得沒法比。

王小波對現代小說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來的。

王小波所說的敘事邏輯,稱為情緒邏輯。在敘述時,由於情緒波動,而轉入對其它與之相關的人物或事件的敘述,從而能夠不斷偏離然後又迴歸。

《黃金時代》中,很好地運用了這一點。

王二與陳清揚的相處過程,經過了不斷地時間上的調動重組,卻其中暗含因果邏輯,構成一種時空跳躍的藝術感。

《黃金時代》富有才情的狂歡性的文體,對於當時的讀者來說,還是很陌生的。

很多人在王小波恣肆歡快敘述中讀得過癮,讀完竟感到無盡的悲涼。

陳清揚說,那一回她躺在冷雨裡,忽然覺得每一個毛孔都進了冷雨。她感到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忽然間一股巨大的快感劈進來。冷霧,雨水,都沁進了她的身體,那時節她很想死去。她不能忍耐,想叫出來,但是看見了我她又不想叫出來。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男人能叫她肯當著他的面叫出來。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

03.

1992年初,王小波導師許倬雲將《黃金時代》推薦給聯合文學獎,當時《聯合報》每年徵集作品評獎,通常由小說家推薦,許倬雲不是小說家,但看過《黃金時代》後覺得不錯,就問能不能以讀者身份推薦,他們就把稿子拿過去了。

許倬雲是著名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致力於研究中國上古史和中國社會研究史,著述頗豐。著名歌星王力宏正是他的外孫,有一次在演講時,許倬雲調侃說:“王力宏你們知道吧?他是我外孫,唱的歌挺淺的。”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許倬雲

許倬雲曾指導過王小波的文學創作

他把世界上的所有故事分為5個類別:

主人公在型別上高於一般人和環境;

主人公在程度上高於一般環境;

主人公在程度上高於一般人;

主人公既不高於一般人也不高於一般環境;

主人公在能力和智力方面低於一般人。

第一類別中,主人公是超人的神,他的故事是神話;第二類別中,主人公是傳奇英雄,但行為不受自然規律約束,這類故事一般是傳說和童話;第三類別中,主人公有著超出一般人的激情和表現力,大多是史詩和悲劇的主角;第四類是普通人,遵循自然規律,一般是現實主義小說的主角;第五類是讓人感到主人公受奴役、受愚弄和荒誕的場面,是一種諷刺模式。

哥哥王小平也曾把王小波的寫作劃為三個階段:寫實和半寫實,童話境界,寓言境界。

王小波果然憑藉《黃金時代》摘得第13屆聯合文學獎,獎金25萬元新臺幣。

王小波和朋友趙江東討論怎麼用這筆獎金,趙江東建議他買房,於是王小波在北京順義買了套房子,手上還剩下些錢,就辭職寫稿了。

因獲獎的緣由,王小波的作品得以在香港和臺灣地區出版,作為獲獎的附加獎勵。可到了國內,王小波的書稿在各大出版社輾轉,編輯提出大量修改意見,王小波遵囑修改,改完還是沒給出。

有一些刊物認識到王小波的作品價值,《黃河》想要發表,可實在發不出來,《十月》等雜誌也想過要發王小波的稿子,但始終沒有成功,最後還是《小說界》費了很大功夫才發表出來。

《黃金時代》的出版,前後折騰了兩年多,最後是華夏出版社出版的。編輯趙潔平告知王小波打算出《黃金時代》的時候,王小波面無表情,之前也有幾家出版社想出,但有些地方寫得過於越界,很難出版出來。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1994年,華夏出版社版《黃金時代》

王小波感嘆,一本書的出版比寫作更加艱難。

趙潔平和王小波簽了一個破例的合約,前6000本一次買下,稿費按千字30塊錢,賣1萬冊他分3%版稅,2萬冊4%,3萬冊5%。稿費加起來只有9000多元。但對王小波來說,能拿到多少稿費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把書出版出來。

王小波此前也出過書。1989年3月,王小波的二姐和二姐夫出資,給他出了第一本書《唐人故事秘傳》,收錄《紅拂夜奔》等四篇小說,定價兩塊。王小波總覺得這本書拿不出手,是他自己“胡編亂造的”。但在人大求職期間,會計系主任朱小平正是看了這本書,才留下了王小波。

04.

王小波常說,自己的寫作是從40歲開始的。他把1992年開啟職業撰稿人,看作生命新的起跑線。

事實上,1993、1994年是王小波寫得最暢快的時期。

王小波本來就適合當一個小說家,在枯燥而又晦澀的生活中發現浪漫,使自己沉浸在想象的歡樂之中。

1995年9月,在《人民文學》工作的朱偉接手《三聯生活週刊》,拉了一些作家來支援《三聯生活週刊》,餘華、蘇童、王小波都是朱偉拉的物件。朱偉認為王小波最適合給《三聯生活週刊》寫專欄,與他談了一次,王小波將欄目名定為《晚生閒談》。

王小波的思想隨筆大部分發表在《三聯生活週刊》,這些辛辣而帶有趣味性的隨筆,培養了一批讀者。

1996年,王小波因《未來世界》再次獲《聯合報》中篇小說獎。這部中篇不是科幻小說,但把時間放在了未來,到一個虛擬的時空中去寫,透過小說對某種觀念進行批判。

再次獲得聯合文學獎,表明王小波的寫作理念得到了認可。

發表獲獎感言時,王小波說:

我覺得,這個獎不是獎給已經形成的文字,而是獎給對小說這門藝術的理解,獎項的價值不止在於講座和獎金,更在於對作品的共鳴。從這個意義來說,這個獎也真是太好了。”

同年,李靜研究生畢業到《北京文學》當編輯,給王小波寫信:王老師,我可能要從您的作品愛好者升格為文學責編了。我已到《北京文學》當編輯,把最好的小說留給我吧!

李靜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生,看慣了中國當代小說“正宗純文學”的她,

讀了《黃金時代》,對小說的好壞有了另外的看法。

王小波的小說讓她明白,一個從精神到技巧都已成熟且個性獨異的作家,在處理中國題材時可以做得多麼有趣、多麼刻骨。

李靜問王小波:您手頭有無存貨?

他不緊不慢地答:有一堆壓箱底的, 你有時間過來拿吧。

李靜拜訪王小波是在他母親的房子,西單老教育部大院一座筒子樓一樓的一間宿舍。李靜走進筒子樓的走廊,王小波正在房門口的煤氣灶前燒水,頭髮亂蓬蓬的,抬頭看到她,嘴巴一咧:“請進。”

王小波壓在箱底的作品太多了:《紅拂夜奔》、《萬壽寺》、《似水柔情》、《東宮 西宮》……每一部都巧思密佈,心血用盡,每一部都發不出來。

李靜拿到作品,隔段時間向編輯部提交一部,計有:中篇小說《似水柔情》,舞臺劇本《東宮 西宮》、長篇小說《萬壽寺》的部分章節。《萬壽寺》的文字實驗太極端了,除了第七章留了下來,其餘都被退回了。

《青銅時代》、《白銀時代》兩年無法問世,1996年冬天,王小波終於找到花城出版社同意出版發行《時代三部曲》。

他同時考取了貨車駕照,對朋友說:“有一天實在混不下去了,就靠這個吧。”

05.

至少小說有人看了。一無所有的時候,王小波在3000公里外的雲南插隊。

我年輕時,覺得一切人類的事業都是我的事業,我要擁有一切。如果那時能程式設計序,一定快樂得要死。想要擁有一切時,我正在雲南挖坑,什麼都沒擁有。不管怎麼說吧,我懷念那個時代。那是我的黃金時代。現在我也在程式設計序,但感覺很不好。我最終發現,我只擁有一項事業,那就是寫小說。對—個人來說,擁有一項事業也就夠了……所謂小說,是指卡爾維諾、尤瑟納爾等人的作品,不是別的。

在雲南期間,王小波在公開場合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不大搭理旁人,私下裡倒是有說有笑,常常妙語連珠,但在公開場合,他就閉口不說。

王小波幾乎從來不洗衣服,穿髒了就掛在門外,一直晾著,下次穿的時候直接穿上去。久而久之,原本是白色的衣服,被他穿成黃色,最後再穿成黑色。一個老職工大受刺激,忍不住每週給王小波洗一次衣服。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插隊時的王小波(右)

勞動對他是個考驗,一米八四的個子,撅在水裡插秧,一插就是一天,幾乎要把腰累斷。水田裡螞蟥多得不得了,鑽到腿上打都打不下來。一次,王小波一腳踩進螞蟻窩裡,那些螞蟻一起咬他,亂箭穿心一樣疼。

苦累不說,還經常挨批鬥。他和知青去偷雞,結果被逮住,身加縲紲被狠狠批鬥了一番;和當地青年打了一架,把人家眼窩子打青,足足被批鬥了一星期。後來,別人把偷雞摸狗、偷工懶工、打架鬥毆等全賴到他身上,因此被罰去扛兩百斤的麻包。

待了一年就患了急性肝炎,好不容易准假回家,到了北京才得以治癒。

浪漫騎士成了愁容騎士。

王小波學會了抽菸,結果煙癮越來越大。沒煙的時候,用大清茶葉給自己卷一支,那種茶葉含有不少咖啡因,一口抽下去,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每到傍晚時分,王小波坐在屋簷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裡寂寞而淒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

“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著永恆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1982年,王小波開始寫《黃金時代》,小說中大多數是發生在雲南的事情。王小波把那段經歷看做自己中了一個大彩,經歷了一個年代,回頭去想,腦袋裡盡是黑色幽默。

06.

1975年,政策有所鬆動,王小波回到北京,進入工廠工作。

小說《革命時期的愛情》正是以這段工人時期為背景寫的,從中可以看到王小波工廠工作期間的側影。

1978年恢復高考,26歲的王小波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讀貿易經濟系商品學專業,課程以化學和數學為主。

上大學期間,王小波認識摯友劉曉陽。劉曉陽博古通今,引經據典,王小波擅長鬍扯,倆人經常扯到一塊,一度讓人誤以為他倆在搞同性戀。

劉曉陽推薦過不少書給王小波讀,《我這一代的物理學》、《計算機和人腦》、《物理學和哲學》、《科學哲學的興起》、《原子物理學和人類知識文集》等等,王小波將劉曉陽視為知己。

劉曉陽和王小波情同手足,但不足以一想到他,醜臉就泛起微笑。

李銀河大學畢業後,到《光明日報》當記者,和王小波單獨見過一面。兩人聊了一會天,王小波問李銀河,“你有朋友沒有?”李銀河有些詫異,坦誠相告說:“還沒有。”王小波直截了當:“你看我怎樣?”

李銀河看了看王小波,覺得眼前這個怪物不怎麼樣。好在看上了《綠毛水怪》。

王小波剛開始文學創作時,用筆記本寫了《地久天長》、《我在荒島迎接黎明》、《綠毛水怪》等小說,《綠毛水怪》幾經流轉到李銀河手上,她被小說掩飾不住的才氣驚住了。

三十年後,李銀河還記得讀《綠毛水怪》時的悸動:“有什麼東西,深深撥動了我的心絃。”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綠毛水怪》手稿

之後的日子,李銀河開始一封接著一封,收到小波寄來的情書。

有一次,王小波把信寫在五線譜上:

做夢也想不到我會把信寫在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上呢,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李銀河沒扛住王小波的熱情,就這麼相戀了。

1980年1月21日,他們結婚了。王小波正在上大二,那時大學生還不準結婚,他們的婚事的秘密進行的。沒拍結婚照,沒有舉行婚禮,兩家人各請了一桌,草草辦完了事。

07.

1982年大學畢業後,王小波被分配到人大分校當教師。

在《三十而立》中,作為教師的王小波十分瀟灑,教書遊刃有餘,誰見他都叫哥,只要一眼瞥過去,學生立即乖得像只綿羊。

但事實上,王小波上課時很拘謹,根本不敢看學生

1984年,在李銀河到匹茲堡大學留學兩年後,王小波終以伴讀身份到美國和李銀河相聚。後來王小波在匹茲堡大學的東亞研究中心做研究生,在這裡遇到了對他影響頗深的許倬雲先生。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王小波、李銀河在匹茲堡郊區

剛到美國時,王小波英語慘不忍睹,聽不懂人家在說什麼,於是自己灰溜溜去錄影店裡租影碟,回家苦練,看了將近一千部美國電影。

英語稍有長進,學業卻不順暢。王小波聯絡了一大批學校,只等來四個回信,三個拒絕,一個同意,且自掏學費。沒有錢,王小波決定到餐廳做服務員。

王小波在餐廳幹了兩天就不幹了,老闆說他懶,他就把老闆炒了。

在美國處處碰壁,加上生活拮据,王小波索性放任了自己的寫作衝動,上課之餘寫了一部小說集《唐人故事》,收錄《舅舅情人》、《夜行記》、《紅拂夜奔》、《立新街甲一號與崑崙奴》、《紅線盜盒》五篇小說,都取材於《太平廣記》所載的故事。

1988年,王小波夫婦回國,在萬壽寺附近有了一個自己的家。家裡沒什麼傢俱,三面牆都做成了書櫃,只有一張桌子,一臺電腦,以及一張床。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王小波倒是喜歡這樣子,有充足的空間,才是最可貴的。

08.

1996年10月份,李銀河到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計劃去一年。

1997年4月10日,晚上11點半,鄰居聽到王小波屋裡傳來兩聲慘叫。第二天下午,鄰居不見王小波出門,擔心起來,便推開了王小波房門。王小波倒在地上,身體已經發冷。

第二天,在美國做訪問的李銀河接到了姐姐的電話:“小波出事了,快回來吧。”

從機場回家路上,李銀河腦海裡全是小波去年10月在機場送別時的樣子。“他用勁摟了我肩膀一下作為道別,我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

4月26日,遺體告別會結束後,大家讓李銀河最後再看小波一眼,再和他說幾句話。李銀河悲痛難忍,伏在他身上,不斷地重複:“小波,你怎麼不說話?怎麼不說話?”淚水從李銀河臉上滑落,打在王小波的臉上,只是他依舊無聲無息地在那裡躺著。

李銀河費了很大周折,在昌平浮山靈園,找了一塊天然大石,作為王小波的墓地。純粹,不羈,恰似王小波的性情。

一文讀懂王小波的傳奇人生和寫作密碼

王小波去世後,社會上掀起了王小波熱,一下子有了眾多擁躉,追捧者無數。儘管王小波再沒有說話,但他的話語始終在時空中迴盪。

他的編輯李靜說:“我敢打一百萬的賭,他的作品將是被後世反覆閱讀的不朽之作。”

高曉松說:“他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林少華說:“如果叫我找一位同村上春樹最相近的中國作家,我想找王小波。兩個人除了文體,更表現在骨子裡的相似,是兩顆質地相近的靈魂的不期而遇,可謂鬼使神差形神俱肖。如果王小波還活著,一定會成為村上最推崇的中國小說家。”

2004年,王朔復出,被問到在沉寂的這幾年裡,出來一個叫王小波的,人家都說把王朔給蓋了。

王朔回答:“小波是好樣兒的。”沉默之後,王朔繼續說,“我也是好樣兒的,我們倆不存在誰蓋了誰,王小波要是活著,我覺得他更牛逼。他好不意味著我不好,我們交相輝映可以吧?”

生前知者寥寥,死後聲名鵲起,成為知名度很高的作家,被很多人深深敬仰和喜愛。

然而,王小波對自己要求很低:活在世上,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願,他的一生就算成功。

王小波稍微貪心的,是在活過的一生一世裡,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參考資料:

1。 《王小波傳》 樂文城

2。 《王小波退稿記》 李靜

3。 《王小波的精神家園》 朱偉

4。 《一個叫王小波的人不告而別》 牛皮明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