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人,可知詩人薛許昌?

點藍色字關注“潁川派”

古代抬舉人的方法之一,是用某人做過官的地方指代姓名。

比如賈誼被稱為“

賈長沙”

,陶淵明被稱為“

陶彭澤”

一方土地與一個人,就這樣聯結在一起。

許昌,也與一個人有這樣的關聯——晚唐詩人薛能,人稱

“薛許昌”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是天下人學習詩歌的榜樣。

許昌人,可知詩人薛許昌?

許昌德星亭(資料圖片)

他是詩歌界的伯樂

也是勞動模範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

他曾任許州忠武軍節度使,並死於任上,故後世稱之為

“薛許昌”

他痴迷詩歌,幾乎每天都有新作品問世。

他自覺擔當振興詩壇的責任,抨擊積弊不留情面,扶持後進不遺餘力。

晚唐詩人鄭谷是薛能的鐵粉兒,給以高度讚譽:

“篇篇高且真,真為國風陳。

澹薄雖師古,縱橫得意新。”

甚至他當上薛能曾做過的小京官,也驕傲不已:

“都官雖未是名郎,踐歷曾聞薛

許昌

。”

由此可見,薛能過世不久,“薛許昌”的名號就已經打響了。之後,提到詩歌界的勞動模範,人們往往要拿“薛許昌”當樣板:

縱使

許昌

詩筆健,可能終古絕妍辭。

——北宋晏殊

浣花紙貴傳新集,留待詩名繼

許昌

——南宋賀鑄

到了元代,薩都剌來了這麼一句:

“人傳絕句工唐體,自恐生前是薛能。”

——大家都說我的絕句有唐詩韻味,難道我是薛能轉生的嗎?

如此自許,深得薛能三味。

薛能詩云:

我身若在開元日,爭遣名為李翰林。

他的目光是李白。

許昌人,可知詩人薛許昌?

潩河垂柳 葛國楨/攝

革新詩體

勇氣十足

薛能“薛許昌”,曾兩度在許昌做官。

第一次約在863年前後,他任許州觀察判官。

官銜不高,算是幕僚。

他留下了多首有關許昌的詩,許昌人應該謝謝他。

透過他的詩歌,讓我們領略一下唐代德星亭的風采吧。

潩水南流東有堤,堤邊亭是武陵溪。

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鳥啼。

高樹月生滄海外,遠郊山在夕陽西。

頻來不似軍從事,只戴紗巾曳杖藜。

他第二次到許昌是在878年,自徐州調任許州忠武軍節度使,手握重兵,官高位重。

這一年黃巢起義,攪亂了中華。

鎮守中原腹地的薛能,沒有丟掉詩人的雅興。

部將秦宗權因失職被杖責,他即興吟詩:

素脊鳴秋杖,烏靴響暮廳。

這詩情,這氛圍,怪怪的。

一天,他在州城與下屬飲宴,歌女歌舞助興,唱起流行小調“柳枝詞”。

薛能品了半天,感覺味同嚼蠟,提筆填詞五首。

其一雲:

劉白蘇臺總近時,當初章句是誰推。

纖腰舞盡春楊柳,未有儂家一首詩。

他瞄準了詩體創始人,白居易和劉禹錫。

二人的柳枝詞傳唱天下,但薛能覺得用字生僻,不合音韻。

其他人呢,只會重複濫調,動不動就“條似腰舞,葉如眉翠”。

薛能說,創新柳枝詞,捨我其誰呢?

洪邁在《容齋隨筆》裡數落薛能道:“薛能者,晚唐詩人,格調不能高,而妄自尊大……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視劉、白以下蔑如也。”

薛能說了哪些大話呢?比如他寫了一首荔枝詩,說:

杜甫在四川,沒有寫過荔枝;

白居易雖然寫過,但沒寫好,和沒寫一樣。

後代要論荔枝詩,我應該是第一吧。

太高調!難免招人不待見。

有本汲古閣版《薛許昌集》,讀者這樣批註:

“如此歪詩列八唐人之內,豈不愧死!老子韓非同傳,選家真無目者也!”

詩“歪”在哪兒了?以《新雪八韻》為例:

大雪滿初晨,開門永珍新。

龍鍾雞未起,蕭索我何貧。

耀若花前境,清如物外身。

細飛斑戶牖,幹灑亂松筠。

正色凝高嶺,隨流助要津。

鼎消微是滓,車碾半和塵。

茶興留詩客,瓜情想戍人。

終篇無本字,誰別勝陽春?

前面的各種形容是否到位,暫且不論。但薛能在篇末自炫就不應該了:

你看,我詠雪的詩全篇沒見“雪”字,簡直是詩裡的陽春白雪。

第一句,不就有個雪字嗎?算是點題了。

那位讀者忿忿添了一句:“何足為奇!”

曾鞏後來說了句公道話:雪花潔白誰都愛,讚美起來,容易千篇一律。薛能的創作,應該是小小的進步。

許昌人,可知詩人薛許昌?

《薛許昌詩集》書影

刃飛三尺雪

白日落文星

公元880年,徐州有三千軍士出征沙河一帶,過路許昌。

徐州士卒惡名在外,接納不接納是個問題。

薛能認為自己曾任徐州刺史,對當地人有舊恩,於是將士兵安排在城內球場宿營。

晚上,徐州士卒大聲喧噪,抱怨待遇太差。薛能勸了許久,大家才安定下來。

此事引起州人恐慌。

出征未遠的大將周岌聞訊回兵,將徐州兵全部殺死,又以薛能處置不公為由,將其逐出城外。

薛能將要逃奔襄陽,不想半路遇到了秦宗權。

秦宗權抓捕了落魄的舊主,逼迫他背誦“素脊鳴秋杖,烏靴響暮廳”,又續詩道:

刃飛三尺雪,白日落文星。

刃飛星落。詩歌辭別薛能時代。

周岌兵變,中原大亂。黃巢部隊乘機渡過淮河,相繼攻陷信陽、阜陽、商丘等地。這年十一月,東都洛陽陷落。

一個任情率性的舉動,招致家破人亡,中原失守,留下久遠的遺憾。

薛能歷任工部尚書、京兆尹、節度使等要職,應該有相當的政治功底。

以成敗論英雄,我們可以數落他種種的不是,但在當時的中國,積重難返的王朝走上敗亡之路,薛能個人的遭遇,不過如秋風捲起一片輕輕的落葉。

多少年過去了,薛能的詩名已有定評。

他故作孤傲,只不過象徵了唐詩不甘心的落幕。

如今,

“薛許昌”

的名號似乎已被人淡忘了。

但是,許昌人應該記住這個曾在潩水之畔苦吟的身影。

他以執著而狂放的姿態,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一抹異彩。

許昌人,可知詩人薛許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