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中唯一一首和尚所作的詞,大有禪趣,卻鮮為人知

在古代,很多僧人也頗為風雅,能詩能文,甚至能書能畫。尤其是唐宋時期,很多僧人都在文學史藝術史上留下了作品,和趣聞軼事。比如草書超凡入聖的懷素、與蘇東坡一生摯交的參寥子、吟出“沾衣欲溼杏花雨”的志南和尚等等。

僧人若能作詩,便被稱為“詩僧”。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詩僧,寒山、齊己、皎然、貫休、仲殊、志南、參寥等等。甚至賈島也曾做過僧人,算是一位詩僧。

《宋詞三百首》中唯一一首和尚所作的詞,大有禪趣,卻鮮為人知

唐代詩僧的詩作大家都能背出幾首,不過宋代詩僧的詞作就比較陌生了。很多人也僅僅熟悉志南和尚的一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而對詩僧所作的宋詞卻不熟悉。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便是北宋一位詩僧所作的宋詞,這首詞也是《宋詞三百首》中唯一一首僧人作的詞,頗有禪趣。且來欣賞仲殊的這首《金明池》:

金明池

仲殊/僧揮

天闊雲高,溪橫水遠,晚日寒生輕暈。閒階靜、楊花漸少,朱門掩、鶯聲猶嫩。悔匆匆、過卻清明,旋佔得餘芳,已成幽恨。卻幾日陰沉,連宵慵困,起來韶華都盡。

怨入雙眉閒鬥損。乍品得情懷,看承全近。深深態、無非自許厭厭意、終羞人問。爭知道、夢裡蓬萊,待忘了餘香,時時音信。縱留得鶯花,東風不住,也則眼前愁悶。

《宋詞三百首》中唯一一首和尚所作的詞,大有禪趣,卻鮮為人知

仲殊,本名張揮,出家後法號“仲殊”,時人也稱他為僧揮。仲殊為人坦蕩不羈,絲毫不拘泥世間禮法,連蘇東坡都羨慕他,稱讚他“此僧胸中無一毫髮事”,胸中磊落不留毫髮,足見坦蕩。

此外,仲殊詩詞俱佳,常與蘇東坡詩詞酬唱,在北宋詞壇也有一足之地。這首《金明池》便是仲殊的代表作之一。

此詞意在傷春,上闋寫春愁。開篇“天闊雲高,溪橫水遠,晚日寒生輕暈”境界開闊,奇峰突起,然而幾種意象結合,透露出哀傷的基調。緊接著後數句由遠景轉近景,堆砌出一番幽深悽切的氛圍。而後則是寫景後感情的流露,一“悔”一“恨”,韶華都盡。

《宋詞三百首》中唯一一首和尚所作的詞,大有禪趣,卻鮮為人知

下闋則承接此情,開始寫傷春,悔恨至“怨”,春愁怨情入眉相思苦。“深深態、無非自許厭厭意、終羞人問”具體描寫怨之情態,深情繾綣、自怨自艾,大有美人惜春遲暮之感,將女子愁緒滿懷的怨態和因春去精神萎靡的無力之狀形象描繪地傳神生動。

結尾一句“縱留得鶯花,東風不住,也則眼前愁悶”卻道出了主人公春愁春怨的根源。但凡傷春者大多傷春之逝去不回,而詞中人卻道留住這象徵春日的鶯歌花紅,也仍是愁悶。原來,傷春只是引子,此人所傷者乃是“韶華都盡”、青春不再!以此句結尾,令人恍然耳目一新,為之回味!

《宋詞三百首》中唯一一首和尚所作的詞,大有禪趣,卻鮮為人知

仲殊身為僧人,但吟詠詞曲卻是絲毫不機風花雪月,美人春睡、起來慵懶、傷春之態描繪地惟妙惟肖。其結尾一句“縱留得鶯花,東風不住,也則眼前愁悶”更是神來之筆,大有禪味,令人回味不已。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