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深夜聽到笛聲,難以入睡,寫下這首思鄉詩,流傳了數千年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這是余光中先生的現代詩《鄉愁》的其中一節,全詩表達了離開家鄉後,一個人獨自在外,卻深深地思念家鄉的那種愁意。那種愁意,自心底而發出,非經歷者根本無法懂得。

李白深夜聽到笛聲,難以入睡,寫下這首思鄉詩,流傳了數千年

家鄉,是我們出生的地方,是我們成長的地方,是我們人生的起始站,是我們溫暖溫馨的避風港,更是我們落葉歸根的地方。

家鄉對於我們一生來說,都有著像母親臍帶一樣的作用。就算走得再遠,也無法徹底跟自己的家鄉一刀兩斷。家鄉始終在腦海裡佔據著獨一無二的位置,當你累了,她會撫慰你;當你笑了,她會跟你一起高興;當你寂寞了,她便會默默陪著你,直到你不在產生負面情緒。

古人則更看重家鄉,認為家鄉就如同自己的命一樣重要,遠在天涯海角的遊子,無一不思念自己的家鄉。對他們來說,家鄉在哪,哪都是他們最終要回去的地方。

可憐的是,他們最終免不了背井離鄉,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成為了一名遠離家鄉的遊子。雖然如此,家鄉卻在他們心中,永遠不會遺忘。

李白深夜聽到笛聲,難以入睡,寫下這首思鄉詩,流傳了數千年

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杜甫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陶淵明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等等,無一不是對自己的家鄉充滿了思念之情,那種情,是每一位在外的遊子魂牽夢繞的、不可避免的,就像對自己父母那種情一樣,永永遠遠無法徹底斷絕,已經滲入血脈、融於骨髓之中了。

李白的一生,大多都是在外遊歷,幾乎沒有回去過自己的家鄉。因此,獨自在外遊歷的他,定會產生濃濃的思鄉之情。

李白深夜聽到笛聲,難以入睡,寫下這首思鄉詩,流傳了數千年

一天夜裡,他聽到了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笛聲,便思念起了自己的家鄉,難以入睡,彷彿笛聲是從自己的家鄉隨著春風飄到自己耳朵裡的,還叫自己不要離去。此情此景下,李白大筆一揮,寫下了這首思鄉詩,流傳了數千年,還入選了教科書:

《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深夜聽到笛聲,難以入睡,寫下這首思鄉詩,流傳了數千年

先來看看這首詩的題目,時間:春夜,地點:洛城,幹什麼:聞笛,短短几個字的題目,詩人便把這一切全都交代清楚了,不可不謂出自大家之手。

第一句“誰家玉笛暗飛聲”誰家在吹笛子,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聲音。詩人剛想入睡,卻隱隱約約聽到了笛聲。“暗”字是隱隱約約、偷偷摸摸之意,形容此時的笛聲很小聲且斷斷續續,不是那麼明朗清楚,突出了“誰”,是誰家在吹笛子。

第二句“散入春風滿洛城”這笛聲被春風攜帶著充滿了洛城。表現了誰都可以聽到這笛聲,傳播範圍之廣,都充滿了洛城。點明瞭此時是春季,古人一般都認為傷春悲秋,在春季起了濃濃的思鄉傷感之情。也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李白深夜聽到笛聲,難以入睡,寫下這首思鄉詩,流傳了數千年

第三句“此夜曲中聞折柳”這個夜晚我聽到了這笛子吹奏的是《折楊柳》的曲子。《折楊柳》是首有關思鄉的古曲,詩人獨自一人遊歷在外聽到了這種曲子,肯定會深深思念家鄉啊。“柳”諧音“留”,在古代,送別友人時常常會用,表明不想讓其離去,還是留下來吧。

第四句“何人不起故園情”,我聽到了《折楊柳》這首古曲,我都開始深深思念家鄉了,我想此時別人和我一樣,聽到此曲的遊子沒有不思念家鄉的。詩人推己及人,由我一個,想到了所有的這類人。自己只能深深思念著家鄉,卻因種種的原因,無法真正回到家鄉,表達了遊子漂泊在外的可憐與痛苦。

李白深夜聽到笛聲,難以入睡,寫下這首思鄉詩,流傳了數千年

綜觀全詩,此詩透過寫自己的春夜聞笛,而產生了思鄉之情,從而推己及人,擴大到像我一樣的遊子都聽到了這笛聲而產生了思鄉之情。表達了遊子內心所對家鄉的深深思念,而又回不去的痛楚之情。

明代文學批評家、詩人胡應麟在《詩藪》評論道:“太白七言絕,如‘楊花落儘子規啼’、‘朝辭白帝彩雲間’、‘誰家玉笛暗飛聲’、‘天門中斷楚江開’等作,讀之真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賀監謂為謫仙,良不虛也。”由此可見,李白寫詩手法之高超,個性率真自然、情感充沛、逍遙灑脫,易於引起他人的共鳴,不愧是詩仙。

李白深夜聽到笛聲,難以入睡,寫下這首思鄉詩,流傳了數千年

沒有離開家鄉時,家鄉就像是一幅美麗的畫,我們在其中嬉戲玩耍,卻只能看到天盡頭那遙遠的晚霞;但當我們離開家鄉時,家鄉又是一副掛起來的畫,無論我們怎麼走進,卻始終隔著一層薄薄的紗……

不要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回家鄉,否則心中那沉沉的思念,再也無處安放……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