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年|古體詩:故鄉情懷唱和三章

張瑞年|古體詩:故鄉情懷唱和三章

故鄉情懷唱和三章

張瑞年

再刻"家在日暖良玉生煙處"印有感

東南望

藍田

,有我舊家園。

原上馳白鹿,嶺頭棲

古猿。

水清山滴翠,日暖玉生煙。

老來思

王維,結廬在輞川。

答劉偉賢契(步原韻)

近年日漸老,時時夢輞川。

竹裡有野趣,鹿柴無書緣。

漫步賞春芳,輕吟慕前賢。

王孫尚可留,能不懷家山?

附:劉偉先生原玉

和恩師張瑞年夫子藍田

詩印

雅意

莫道清顏老,紅塵亦輞川。

金石傳雅趣,翰墨續前緣。

興起尋白鹿,覃思對古賢。

浮雲遊子意,乃志在南山。

答胡厚寶賢契(步原韻)

我本農家子,世居古藍田。

背依繡橫嶺,面對白鹿原。

雖為豐饒地,惜無果腹緣。

採樵進南峪,換糧在北川

[0]

飢時玉米糊,愁來羊群煙

[1]

幸得乾坤轉,高考頭班船。

離家四十春,冬烘年復年

[2]

碌碌無一樹,何顏歸舊山?

附:胡厚寶先生原玉

賞恩師家籍印及詩呈張瑞年教授

胸懷凌雲志,負笈出藍田。

治學曲江池,獻策龍首原。

歸來拾金石,再續翰墨緣。

夜靜人閒時,望我東南川。

白鹿原上躍,良玉暖生煙。

輞川竹裡館,蓮動下漁船。

願歸舊時居,採菊在南山。

[0]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藍田農民每年交納過公糧,被強迫賣過“餘糧”之後即無糧可吃,只好以麩皮、野菜充飢。家有勞動力者,冒著被批鬥的風險,進山砍柴,拉過渭河到涇陽、高陵、三原換糧吃。當時流傳的歌訣“沒有糧吃涇高三,沒有錢花進南山,沒有媳婦下四川”是藍田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1]當時插隊的知青和回鄉的中學生,因窮困苦悶而紛紛染上煙癮,但又因經濟能力限制不能抽好煙,只能抽兩種極次的煙。一種是許昌出的經濟牌,8分錢一包;一種是寶雞出的羊群牌,9分錢一包。買經濟煙要碰機會或找熟人,而羊群煙敞開供應,故多抽羊群。

[2]大學畢業三十餘年,雖然單位名稱變了三次,但本人沒有換過單位,更沒有離開過講臺,冬烘先生,照本宣科直到退休。慚愧!

張瑞年|古體詩:故鄉情懷唱和三章

作者簡介:

張瑞年,退休教師,1953年9月生於藍田縣楊坡頭村,1977年考入陝西師範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教學工作,退休後閒居西安,偶爾寫幾句古體詩以自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