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當即回了4個字,成為經典!

中國的對聯,也叫楹聯,是中國最獨特的一種文學形式,千百年來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和追崇。一副標準的對聯,是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叫上聯,也稱為“出句”,後一部分叫下聯,也稱為“對句”。兩個部分成雙成對,互為表裡,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具有藝術和欣賞性。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當即回了4個字,成為經典!

對聯從語言結構上來看,跟唐詩宋詞非常的相似。對聯講究的是平仄押韻,而且對仗工整,而這些正好又是詩詞創作的規則,因此對聯也被稱為詩詞的濃縮版。

所以一副上好的對聯,是對稱和統一的。宋代《復齋漫錄》記載,一日晏殊邀請王琪吃飯,在酒足飯飽之後,晏殊卻出了一個難題給王琪,他談到了一個上聯

“無可奈何花落去”

,但是卻想不出下句。王琪聽到後,隨即以

“似曾相識燕歸來”

答對,晏殊大喜,於是把這個絕妙的對子寫進了《浣溪沙》當中。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當即回了4個字,成為經典!

中國的對聯文化既可以登大雅之堂,成為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席間的談資,也可以流入市井之中,成為百姓布衣插科打諢的娛樂方式。既可以走進象牙塔,也可以步入隴畝田,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對聯的規則其實並不複雜,而且又都以短小精悍為主,來源於生活,取材於民生,不像其他文學作品一樣正襟危坐,時刻板著臉,一副高雅的面孔。對聯易學、易記、易懂,而且沒有固定的答案,充滿了未知性和趣味性,只要對得好,皆可以成對,也皆可以流傳千古,這就是對聯文化的魅力所在。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當即回了4個字,成為經典!

宋代的大文豪蘇軾就有很多經典的佳對,其中蘇軾和蘇小妹的對聯趣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詳,讀後讓人忍俊不禁。根據馮夢龍的《警世恆言》記載,一日蘇軾在家中讀書,他的妹妹蘇小妹走到蘇軾的旁邊,看著自己的哥哥,於是靈機一動,就拿蘇軾的長相開起了玩笑,他當著哥哥說了一副上聯“去年一滴相思淚,今日方流到腮邊”。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當即回了4個字,成為經典!

蘇軾的臉長,而蘇小妹的上聯,正好是拿這件事來調侃蘇軾,蘇軾聽妹妹發難,當即也不客氣,隨即吟出了下聯“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蘇小妹額頭往前凸,而且眼睛是凹下去的,蘇軾的這副對聯,剛好對蘇小妹的調侃進行了最有力的回擊,兩人聽後哈哈大笑,這段故事也被後人傳為經典。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當即回了4個字,成為經典!

蘇軾與佛印和尚也是一對歡喜冤家,佛印俗姓林,法名了元,宋神宗欽慕他的風骨,於是賜給他“佛印禪師”這個稱號。佛印自幼就誦讀諸子百家,而且擅長作詩答對,後來出家當了和尚,其禪法造詣也是登峰造極。蘇軾經常到寺廟與佛印談經論法,兩人成為最要好的朋友。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當即回了4個字,成為經典!

一日蘇軾又來到佛印居住的寺廟,剛進門就扯著嗓子大聲的喊“禿驢何在”。蘇軾這麼一嚷,旁邊掃地的小和尚老大的不高興,畢竟佛印是自己的師傅,而且蘇軾直呼“禿驢”,未免有些不禮貌,於是他當著蘇軾的面,回了四個字“東坡吃草”。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當即回了4個字,成為經典!

蘇軾又叫蘇東坡,小和尚的意思是說,你不是問禿驢何在嗎?他正好在東坡上啃草吃呢,這也是暗中罵蘇軾也是“一頭驢”,蘇軾聽到小和尚的答對,臉一下子就紅了,自知言語多有冒犯,於是急忙認錯,客客氣氣地對小和尚說:“請問你家師傅佛印禪師現在何處?”小和尚見蘇東坡主動低頭認錯,也就順坡下驢,告訴了佛印所在之地,這也是給蘇軾一個臺階。

不得不說,小和尚面對蘇軾的突然發難,反應是十分迅速,而且應對的下聯也是恰到好處,堪稱經典。二人的一問一答,也被載入史冊,成為對聯故事中的一段佳話。

今日話題:蘇軾還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浮雲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假如你是佛印,能對出下聯來嗎?

文 | 國學大觀園

參考文獻 | 《浣溪沙》、《警世恆言》、《復齋漫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當即回了4個字,成為經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