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上君子也有頂禮膜拜的神明,而且看過《水滸傳》的應該都認識他

大家好,我是堃哥。

今天寫個特別的存在。但是先從魯迅先生這兒開始,顯得咱們有點兒文化。

話說浙江紹興有座千年古剎,叫長慶寺。清朝末年,寺裡的住持龍祖和尚還曾做過幼年魯迅的師父,後來魯迅特意寫了一篇《我的第一個師父》,回憶了這位“花和尚”的破戒故事。

但今天的主角不是長慶寺,也不住在長慶寺,而是在長慶寺斜對面。堃哥沒有到過現場,但是據說那兒有三座並排的廟,分別是財神廟、穆神廟和土地廟。

財神廟和土地廟是啥大家夥兒都知道,但是這穆神廟卻有些陌生、稀奇。其實如果把它的俗稱說出來,大家就好理解了。

樑上君子也有頂禮膜拜的神明,而且看過《水滸傳》的應該都認識他

鼓上蚤時遷

原來這穆神廟的俗稱叫“賊神廟”或者“遷神廟”。廟裡供奉的神,更是讓人莫名其妙,居然是《水滸傳》裡的“鼓上蚤”時遷!稱呼時遷為“賊神”可能褻瀆了神仙們,但這位時遷確實是小偷們頂禮膜拜的神明。

說起小偷,算得上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應該是有了人類文明之後,這類人就存在了,因為人群中總有些好逸惡勞、遊手好閒之輩。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一“行當”見於史籍的就比較多了,因為一些神偷被許多大貴族所利用,甚至能夠在政治鬥爭中發揮很大作用。

舉個有名的例子。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養士三千,其中不乏小偷小摸的人物。孟嘗君曾經被秦昭王軟禁在秦國,為了安全離開,他便想買通秦王寵愛的小老婆燕姬。但這個計劃的實施障礙重重,正一籌莫展時,一位善偷的門客自告奮勇,從狗洞爬進宮中,並學狗叫哄過了侍衛,把已獻給秦王的白狐裘偷出來,轉獻給了燕姬。拿人手短,燕姬馬上就替孟嘗君說了好話,這才得以獲釋。

樑上君子也有頂禮膜拜的神明,而且看過《水滸傳》的應該都認識他

雞鳴狗盜

這幫人跑到函谷關,又因為天還未亮,關門緊閉,擋住了他們。這時,又有一位門客站出來,來了個“半夜雞叫”,鬧得群雞齊鳴,守關者以為天要亮了,於是大開關門,孟嘗君一夥才得以逃脫。這兩位門客為孟嘗君立了大功,但並沒有落什麼好名聲,還留下了個“雞鳴狗盜”的成語。

不過這一行也有個“雅號”,叫“樑上君子”,是後漢名人陳蹇贈送。這是另外一個故事,某晚,一個小偷溜進陳蹇家裡,趴在房樑上,陳蹇佯裝不知,馬上把兒孫們喊到屋裡訓話。陳蹇說:“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於此,樑上君子者是矣。”這位“樑上君子”聽了,大為感動,馬上從樑上跳下來,磕頭請罪。

樑上君子也有頂禮膜拜的神明,而且看過《水滸傳》的應該都認識他

樑上君子

歷代野史、故事中的神偷更是不勝列舉。明代著名的市井小說集《二刻拍案驚奇》中,就有一篇《神偷寄興一枝梅,俠盜慣行三昧戲》,敘述了宋元時幾位神偷的傳奇故事,雖有一些誇張成分,但還是有些生活依據的。民國時期,京城神偷燕子李三的故事,也是膾炙人口。

不過,歷代神偷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水滸傳》中的時遷了,當然,這跟水滸故事的廣為流傳密不可分。書中說,時遷專幹那些飛簷走壁、跳籬騙馬的勾當,人稱“鼓上蚤”。只看這個綽號,就能知道時遷的輕巧敏捷了。書中時遷其貌不揚:“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行步如怪族,行步似飛仙。”但做的事情卻驚世駭俗:“夜靜穿牆過,更深繞屋懸。偷營高手客,鼓上蚤時遷。”

樑上君子也有頂禮膜拜的神明,而且看過《水滸傳》的應該都認識他

時遷偷雞

客觀地說,時遷在梁山好漢中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是負責“走報機密”的,好漢座次也僅排到了八十多位。但他的猥瑣滑稽和神偷絕技,卻給世間的人們留下了了深刻的印象,知名度比很多梁山好漢都要高。

很多民間戲曲劇種中,都有《時遷偷雞》、《時遷盜甲》之類的劇目,足可以說明他的人氣。在缺少娛樂方式的年代,這些戲劇形式更讓時遷名聲大噪,家喻戶曉,也就難怪小偷們要把他奉為神明瞭。

樑上君子也有頂禮膜拜的神明,而且看過《水滸傳》的應該都認識他

京劇:時遷盜甲

回到“穆神廟”,說起來也好笑,賊廟的家鄉紹興,就是還有個針對賊的有趣的習俗。若某人家裡失竊,就會用稻草扎個人,算是“賊”,“賊”身上再系根繩子,由人牽著,另一個人則拿著竹棍在後面一邊打草人,一邊大罵,類似遊街。這一幕據說在當地叫“牽賊神”。

所以說人真的是很矛盾的生物。一邊如此憎恨賊,惡狠狠咒罵,一邊卻又尊賊為神明,還誠惶誠恐的為其塑像立廟,不知道天下還有沒有這種情況。當然,來穆神廟或者賊神廟頂禮膜拜的,肯定都是樑上君子和雞鳴狗盜之徒,清白又人家怎麼會來呢?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樑上君子也有頂禮膜拜的神明,而且看過《水滸傳》的應該都認識他。有紹興的朋友可以幫堃哥確認一下穆神廟是否還在。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了,感興趣的朋友歡迎評論、分享、收藏,也請關注堃哥,謝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