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之道(144)

97

最後還有一個“義”,仁義的義。曾經有這麼一個典故,孟子給眾人講到,他說到“一切皆有道”,於是有人聽了就問他說,老師,盜亦有道嗎?就是說老師你說一切都是道,難道偷東西也有道嗎?孟子就回答說:先入為勇,後出為義,分均仁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偷東西跟醫生看病一樣,首先站在外面就能清楚瞭解裡面是什麼情況,能夠抓住時機,在恰當的時候下手的先入為勇,敢於先進去的那個就叫做勇,再出現了問題之後,有人站出來敢於斷後,後出為義,敢於承擔責任,然後分均仁也,最後偷到的東西能夠平均分配,而不是見財起意想獨吞,所以最後孟子說盜亦有道。

同樣我們需要知道醫這條路是不好走的,當然如果是混飯吃另當別論,真正你要治病救人是有巨大的責任和風險的,看準時機,該下手的時候,你有沒有膽量,又或者看有些病人有風險,有一定傳染性,有一定的危險,你敢不敢?

如果是先求自保,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最好就別走這條路。尤其中醫,畢竟西醫是有指標,有檢查報告,你按照指標用藥就行了,好不好,怎麼樣,我不負責任,中醫沒有。

如果你沒有真本事,沒有把自己豁出去的勇氣,你很難做好一個醫生。

所以唐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裡面才有這麼一句重要的話,他說得很嚴重。

他說: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所以我們做醫生的或者即將做醫生的,或者想做醫生的人就可以想一想,我到底想做一個蒼生大醫,還是含靈巨賊。

所以最後我們現在來看這個醫,來學醫,是不是跟我們以前所認為的醫,就有比較大的差別了,它不僅僅包含了醫的維度,以生命的原點為基準,還包含了醫本身的狀態,全心全意,以及醫的道德要求。

好,說完了什麼是醫,我們再來聊聊醫它到底醫什麼?雖說要全域性觀,要全身心,究竟醫的著眼點是立足於什麼地方?

我們上次說到的“中”,中醫其實就是醫“中”,以“中”來指導“醫”,以“醫”來調整“中”。“中”我們上次說到了,在一元論的介面來看中是天、地、人三部,上面無限延伸連線天,下面無限延伸連線地,如果用成語來說的話就叫做承上啟下,如果以文化來表達或者易經的介面來表達,就是我們以前在黃帝內經裡面多次提到過的生生不息,這個無限延伸的勢頭就是生生不息的一個表現。

那麼回過頭來看,中醫是醫“中”的,在這裡我們可以更明確,中醫是醫“生”的,醫這個生生不息。所以你說要找醫生看“病”,那一定找的不是中醫,那是下醫。但在這裡我們要明白,醫生不代表就不醫病,反而當人的生機開始重新煥發了以後,病的勢頭會立即被改變,這就是高維和低維的差別。

當我們大家都明白了這個原理之後,我們再來談後面的望聞問切,就會很清晰了,至於你選擇針灸、中藥、艾灸、推拿,那就是個人的方便。

那麼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中,什麼是醫以及中醫醫什麼,剩下的就是怎麼醫了。那麼從下期開始,我們先來跟大家談怎麼醫的前半段——診病,先對病人有一個精準的判斷,才能談得上後面有效的治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