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寒食非長非短夜,春風不熱不寒天

寒食節在清明節氣的頭一兩天。現代的清明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它之所以形成一個主要以祭祀為主的大節,其淵源,在於曾經歷史上有過的一個重要節日“寒食節“。寒食節的核心是祭祀追懷。

寒食節起源於古老的春天禁火節。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在春秋時代的晉國,大臣介子推跟隨公子重耳顛沛十九年,最終公子重耳成為國君,而介子推則告老還鄉,隱居綿山陪伴老母。但是重耳感念大臣的這種忠君患難之情,極力邀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拒絕了。傳說重耳為了和介子推見面,下令火燒綿山,逼迫其相見,但是卻最終釀成悲劇,介子推和母親一起燒死在深山。重耳沉痛不已,將這天定為寒食節,舉國哀悼,每年紀念。

這中間有沒有細節的誤差?肯定有,但是肯定的是重耳制定的紀念節日,證明介子推,的確是死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原因可能並非重耳燒山,而是每年春天的雷電山火。

國失良臣,自然在祭奠這位忠貞老臣時,也要時刻警惕火災。

三國歸晉之後,晉朝努力弘揚介子推,寒食節由春秋時代晉國地方的節日普及到全國。

寒食節的重要內容是祭祀介子推,還有禁火,吃冷食。

古晉地區的人們,保護山林,長有漫長的禁火冷食期,其中有的長達一個月,這也伴生了另外一個風俗,就是在紀念介子推的同時,人們走上山林,去自己的祖先那裡虔誠拜祭,表示緬懷不忘。

隨著寒食節全國的推行,這天就成了很多人自發帶著祭品掃墓,追思先祖的日子。

寒食節在一年晚春,農村中春耕已過,大部分該種的農作物都已經種植,而在城市裡,也是緊張的春天的工作,到達一個平穩階段,很多人也要回鄉換取春夏的衣裳行李之時,所以寒食節成為了民間自發祭祖的大日子。

到了南北朝北魏時期,這種沒有法律規定的祭祀曾經讓統治者惶恐,下令禁止,但是祭祖這個風俗有極其強烈的感情色彩和精神依託,雖禁難止。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到了唐朝,統治階層順應民意,准許寒食祭掃。

而到了唐玄宗時期,寒食節顯然一天的假期,時間短,很多官員還滯留在回鄉的路上,對於工作和民情,都是實在的影響,乾脆,寒食節連同清明節一起放假,清明節的假期是寒食節的補充,在於人們祭祀後,迴歸正常工作的從容。

所以唐宋兩朝,寒食節清明節放假,重點的核心,在於寒食節的祭祀。

到了明朝,清明節成為祭祀的主要節日,寒食節就淡化掉了,但是清明節延續的是寒食節的重要內容。

談到這些,是因為唐朝和宋朝的詩詞作品中,關於寒食節作品的數量和分量是遠遠高於寫清明節的。比如詩聖杜甫,關於寒食節的詩作就有十幾首,白居易更是幾十首之多,這些作品的存在,也證明了寒食節在唐代的重要存在和意義,和現在的清明節一樣重要。

由於數量太多,今天我選擇白居易的幾首作品來解讀,因為他的詩作,具有時間上相對是連貫性,和深度。

白居易是唐朝寒門士子的代表,他祖籍太原,出生鄭州,童年居住安徽符離,祖父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亡故,家境貧寒。他的讀書考試之路也相當坎坷,到了28歲才中進士,且要擔負寡母和家庭的重要開支。感情也不順利,因為母親的存在,他和青梅竹馬的鄉下戀人,遲遲不能完婚。結果到35歲才結婚。

白居易的身上可以看到普通人在長安生存打拼的一個側影,他們遠離家鄉,並非那麼堅強,靠著對故鄉的思念,度過漫長艱難的沉潛和淪落期。寒食節,更容易引發內心的各種情懷。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寒食非長非短夜,春風不熱不寒天。

可憐時節堪相憶,何況無燈各早眠。“唐 · 白居易《寒食夜有懷 》

白居易二十八歲才考中進士,此前他已經在長安滯留數年,如同北漂。不到28歲就已經長出了白髮,是生活壓力和前途渺然所導致。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深愛的姑娘湘靈,遠在安徽符離。

他們應該是有過感情的盟誓的,或者也有過夫妻之實。但是白居易共未成名未就,滯留長安,也沒有多少盤纏回鄉,有情人天各一方。但是此時白居易還是對感情和未來有信心。

又是一年寒食節,這是傳統回鄉拜祭的日子,且唐朝也有假期,但是這都和白居易無關,他還不是官員。但是正是春風駘蕩明月清美,且大家都已經陸續回鄉的日子,他才知道自己和湘靈有多麼可憐。

寒食節是在春分之後,大體上還是晝夜平分,一年中風物最晴美的日子,是適合回鄉踏青,花前月下的日子,你看晝夜不長不短,春風不寒不熱,但是他卻在他鄉。

很多做丈夫的,趕在寒食長假回鄉祭祖,順便和妻子團圓,但是白居易呢?

曾經有過屬於他們的寒食節,比如少年時,一起上墳踏青,但是現在,他們是有心約的戀人和愛人,目前除了相思,什麼都給不了。

白居易是個執著感情的人,他也相信湘靈。

越是這樣禁火的日子,越是別人家熱鬧團圓,才越會思念心底的愛人吧,且知道她和自己一樣,此夜無燈,相思不眠。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風香露重梨花溼,草舍無燈愁未入。

南鄰北里歌吹時,獨倚柴門月中立。“唐 · 白居易《寒食月夜 》

白居易的梨花總是別有美感和深意。如果我告訴你,《長恨歌》是白居易和心愛的戀人湘靈分別後作品,你就知道不是唐玄宗有多麼愛楊貴妃,而是白居易有多麼愛湘靈。

而《長恨歌》中形容楊玉環的”一枝梨花春帶雨“,千萬別認為那僅僅是寫楊玉環。

那是寫他心愛的為他受盡委屈的湘靈。

他的湘靈才是他心中一樹梨花,風露清愁。

寒食節在唐朝兩個重要的意義,回鄉祭祖,夫妻團圓。

而他的湘靈如同妻子一樣等著他回鄉。

這是他無數次想象他的湘靈,在故鄉的庭院,站在一樹雨後的梨花下,靠著門。

寒食不能點燈,但是家家庭院都那麼熱鬧,因為妻子迎來了丈夫。

而他的湘靈呢,站在黃昏裡,站在月光下,等待遙遙沒有歸期的愛人。

她或者也哭吧,如同梨花帶雨。

這是想象,也是現實。白居易在35歲之前,是經常用通訊的方式和湘靈保持著聯絡的。實際上湘靈的家人也是默許了這門親事,否則湘靈都已經變成老姑娘了,她的家人也並沒有為難她。

從有限的歷史資料來分析,湘靈其實到過長安和白居易一起,只是白居易的母親想白居易用進士身份高攀豪門貴族,多方刁難湘靈,沒有明媒正娶的湘靈才最終黯然離開了白居易。

白居易以《長恨歌》來發洩自己的苦悶。

在他的心目中,湘靈就是他的妻子,只是這輩子,他辜負了她,無法像普通的丈夫一樣還鄉。

他知道她在守望,這首詩無論是做在湘靈在家鄉時,還是湘靈最終離開後,湘靈都是白居易心中唯一斷腸的梨花。她一生如同孀婦,愛上了不能回家的男人。

寫在寒食夜,這是靈魂之思,有多悽美,就有多絕望。有多絕望就有多麼美啊。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路傍寒食行人盡,獨佔春愁在路旁。

馬上垂鞭愁不語,風吹百草野田香。“唐 · 白居易《途中寒食 》

39歲那年,白居易的母親病故,白居易丁憂,就是送母親還鄉,並要在家鄉守孝三年。

實際上白居易對於母親的死並無多少悲痛,雖然他以孝子聞名,並且為母親犧牲了婚姻。但是這是責任,不是感情,他和母親的感情在湘靈委屈離開的時候,他的心就死了。

雖然白居易36歲娶了楊虞卿的從妹為妻,這倒不是他花心,本來進士就是用來被豪門當女婿瓜分的,他堅持了七年,湘靈走了,總是無法拒絕的原因,迎娶了這位新妻。

也許只是母親喜歡就好。

只是母親死了,愛人也沒有回來。白居易的惆悵還在於,丁憂往往也會錯失前程。乾的好好,回家呆上三年。如果他真是對母親有感情,十年他也是願意的。

但是顯然,他已經39了,仕途本來就是起步晚,無限光陰之感在心中。

他站在家鄉的野外,看著風吹百草,有茫然,也有孤獨。

說完全對母親沒有感情,那也是假的,畢竟父親早逝,有媽總比無媽好,失去了父母,天地間的孤獨寒冷,有如春寒一樣吹來吧。

實際上這次守孝,白居易也很可憐,官俸不多,又不能及時到位,且鄉村屢遭雪旱之災,還是他的鐵桿朋友元稹,在貶謫的地方居然籌錢籌米託人送到白居易這裡。

白居易一生對於元稹感念不盡,因為這是能救命的真朋友啊。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唐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

三年之後,白居易同樣在寒食節拜別祖墳,在這裡困守三年之後,回到長安去報道。

這裡寫了唐朝寒食節重要的內容,就是家家祭祀。

在一片郊外的荒丘,是誰家的哭聲,春風吹動著曠野,到處紙錢飄飛。

無數的古墓疊在山頭道路邊,春草掩映。

那墳頭有棠梨花盛開如雪,有白楊樹打著小葉子,這亂墳山上,都是生離死別的地方啊。

可是死去的人,他們怎麼會聽到人世的哭聲?人們不過是在山頭髮洩生的艱辛苦悶,在暮雨瀟瀟中離開。

這離開說的是他自己。

白居易姓白,對白色的東西分外敏感。

這裡出現了兩種帶白的樹木,一種是白色的棠梨,一種是白楊。

白居易很能感受自己的艱辛淒涼,因為父母都去世了。他在這裡,是最後一次拜別,要走向未知的前程。

另外還有一點,白居易不願意說破,就是他心裡的梨花湘靈。

他和湘靈是生離。梨花就代表湘靈。那山村女子的純淨和悲哀,支撐他多年的感情,最後是一樹野外梨花,站在荒野墳頭。

這三年,他或者也找過湘靈,但是他已經結婚了。這個女子,他終生錯過。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何處春深好,春深遷客家。

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

炎瘴蒸如火,光陰走似車。

為憂鵩鳥至,只恐日光斜。“ 唐 · 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其九》

白居易在京城呆了兩年,結果就被貶謫到九江。事情深沉的原因,在於白居易說了直話,此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殺,白居易上書要求捉拿兇手,實際是對李家權貴這種刺殺大臣的不滿,今天你殺武元衡,明天就會對其他的官員下手,官員不是皇家子弟的奴隸,是國家的棟樑。

這無疑是太歲頭上動土的作法,所以找了個理由,把白居易給驅逐出朝廷,就是流放待遇,去九江。

但是很有意思,表面的理由,是白居易母親死了,白居易沒有太悲痛。

當然我相信這是真的,白居易的母親大約有點精神上的疾病,仗著兒子有出息,喜歡挾制白居易。比如白居易為什麼35歲才結婚,白居易又不是沒有愛人,身體也還健康,重要的原因,就是白母不認可湘靈,在另外幾首詩裡,影射湘靈是被白母辱罵走的。

肯定有知情人知道內幕,於是上書給皇帝,白居易不愛母親,當面一套,背面一套,比如他母親死了,他毫不悲痛,還約著人賞花,而他母親就是看花掉在井裡死的。

白居易就這麼貶官了。

不過白居易有這點好,很快適應了外地的生活,雖然離朝堂遠了,可是自由啊。

所以這首詩簡直是讚美自己在九江的生活。

在九江過寒食節,一杯寒食酒,我想念的是萬里之外的故園花。

其實他也不用想念,在這個地方,他能夠種的桃李梅杏山櫻杜鵑石榴統統種植,將家鄉簡直搬到了官署內。

他忙的不亦樂乎,對於白居易來講,他常年生活在北方,九江什麼都好,可是比起京城來,這裡太陽是毒了點,有時候也很悶熱。但是他努力使自己適應。

萬里故園花,如果我沒有猜錯,一定有梨花梨花梨花。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四十九年身老日,一百五夜月明天。

抱膝思量何事在,痴男痴女喚鞦韆。“唐 · 白居易《寒食夜 》

49歲的白居易此時在哪裡呢?

他現在已經是朝廷五品官員,在長安。

寒食節的明月下,他在長安的家裡。此時父母墳墓太遠,那不是三四天就可以回去的,乾脆不去,或者此時他已經放棄了回鄉。

因為他最想去的地方根本不是家鄉,而是遠離家鄉和長安的蘇州杭州。

白居易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離世,且白居易父親是老來得子,白居易對他仰慕而實在缺乏必要能夠回憶的溫情,而對於母親,他有多愛就有多恨吧。這個可憐的女子,將一生的命運都壓在白居易身上,造成了他愛情的失敗。

母親這也過世十年了。

又是明月寒食的夜晚,白居易看著院子裡的秋天,忽然回到了少年。

少年時代,他和湘靈青梅竹馬,也是站在秋天架下吧。

那個時候他不到十六歲,湘靈更小。

兩家是鄰居,自然沒有拘束,農村的秋天架肯定不是這樣華美,但是在孩子氣的他們眼中,這是最好的玩具啊。

自然而然的深情,在鞦韆邊發生。他想了一下,笑了一下,笑得蒼涼純淨而美好。

白居易寒食節六首,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他思念的是什麼花?

中年了,她還是,他心中的寒食梨花。

如果人生有選擇,白居易一定會先娶湘靈。

然而人生是這樣,沒有選擇。唯一的選擇是愛,不因外事變遷化作回憶,如同梨花,開在明月下,開在心底。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